2010年广西省梧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394867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广西省梧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0年广西省梧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0年广西省梧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0年广西省梧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0年广西省梧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广西省梧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广西省梧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考力学实验专项训练题1、某实验小组要自制一个水气压计,测量当地大气压强的变化。取一个小瓶子,装上适量带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然后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其目的是_。测量时,只需观察玻璃管内水柱的变化情况,就可判断出大气压强的变化。(1)若拿着这个气压计从山下到山上,水柱的高度_(不变、变高、变低) 。若用水银气压计,其示数应变_。(2)若把该自制气压计放在室内,发现水柱变低,则说明当地大气压变_。(3)若某同学用双手捧着该气压计的侧壁进行实验,对结果的影响是_。2、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小宇同学认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有液体

2、的密度和深度,并运用如图所示的情景对其中的一种猜想进行了实验验证小宇验证的是液体压强和_的关系,实验过程中控制的变量是_3、物理课上教师建议大家自己想办法测测常见物品的密度,小红打算利用家里的生活用品动手测牛奶的密度能用得上的器材只找到了:弹簧测力计、可乐瓶、茶杯、石块、还有一些线绳(1)请你帮助她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和密度的物理表达式(2)为了使测量结果更精确,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把橡皮泥、蜡烛、木块、加盖的小玻璃瓶、鸡蛋和若干大头针浸没在水中,松手后,上浮的物体有:加盖的小玻璃瓶、 ;若要使小玻璃瓶沉到水底,你的做法是 ;若要使沉在水底的鸡蛋上浮,你的做法是 。通

3、过探究可以知道:要控制物体的浮与沉,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和 来实现。5、小明想用弹簧测力计、杯、水、牛奶(或其他液体) 、石块和细线,测2牛奶的密度。实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石块的的重力 G2、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13、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2表达式: 6、我们可以利用矿泉水瓶做小实验来说明一些物理知识。(1)双手挤压空矿泉水瓶可以使瓶子变形,如果施加的力增大,瓶子变形程度就加大,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 有关;(2)在空矿泉水瓶侧壁不同高度的地方锥出上、下两个小孔,往里面倒满水,可以观察到水从两个小孔流了出来,其中下孔流出的水喷得最急,这表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3)

4、往空矿泉水瓶内注入少量的热水,摇晃后倒掉并立即盖紧瓶盖,过一会儿发现瓶子慢慢向内凹陷,这说明 ;(4)将空矿泉水瓶放倒在水平桌面上,用力向它的侧面吹气它会滚动,但用同样的力向它的底部吹气它却不容易滑动,这表明在压力相同的条件下 。7、如图所示,单摆在竖直平面内左右摆动,滚摆在竖直平面内上下往复运动(1)这两个实验可以说明的同一个物理问题是: (2)在单摆左右摆动和滚摆上下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你将会看到它们上升的高度逐渐降低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8、学校新购了一箱物理器材,小云同学将它从一楼搬到三楼,小彬同学想测定小云搬运器材过程中对箱子做功的功率.【实验器材】_、_、_;【实验步骤】小彬同学设计

5、的测量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 )A.测出箱子的质量 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 L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 h D.测出小云上楼所用的时间 tE.算出小云搬运箱子的功率 P9、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科学的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和建立理想模型法等。下列研究方法中,运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的是:_;运用了等效法的是_A. 引入“合力 ”的概念 ; B. 将撬棒抽象为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C. 用“水压”类比“电压” ; D. 保持电阻不变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 ;E、在研究3光时,引入“光线”概念;F、在研究多个电阻串联或并联时,引入总电阻;G、在研究磁现象时,引

6、入“磁感线”的概念。10、交流与评估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光明中学八二班的同学,利用如图 828 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了“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以后,进行了小组交流,下表是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请你对表中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回答下列问题:(1) l、 2 两个小组的动滑轮重相同,提起的钩码重也相同,测出的滑轮机械效率却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通过分析 3、4 两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3)通过分析 _两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可得到:当动滑轮的重一定时,提起物体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4)请你就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提出自己的提议11、析甲、乙、丙三个实验你

7、能得到的结论是:在气体(流体)中,_。通过得到的结论和学到的知识,分析比较丁和丙。请解释为什么高台跳雪运动员在空中划行时要用如图所示的姿势?12、小明学过机械效率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斜面的倾斜程度与斜面的机械效率有没有关系?”.针对这个问题他做了在斜面上匀速拉动物块的探究实甲 往中间吹气时,两张纸会紧贴在一起乙 吹气时乒乓球不会掉下来反而贴得更紧丙 沿硬币上方水平吹气时,硬币会飞过障碍物。丁戊4验,如图,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实验次数斜面的倾斜程度物体重G/N物体上升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物体移动距离S/m有用功W 有 /J总功W 总/J机械效率1 较缓 5.0 0.1 1.6 0.5 0

8、.5 0.8 63%2 较陡 5.0 0.15 2.2 0.5 0.75 1.1 68%3 最陡 5.0 0.25 3.1 0.5(1) 第 3 次实验添入表格中的数据:有用功为 J,(2)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斜面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陡,越 ;(3)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4) 如果小明还想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实验时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5)小明又想在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时,也是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作_,由_的原理间接测出摩擦力的大小.那么在此实验中也是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能否用

9、二力平衡的原理分析得到拉力和摩擦力相等?并解释原因 .28、小冲和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他们探究活动的过程如下:(1)探究蜡块的上浮条件测量蜡块的重力小冲设计的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蜡块的重力小华设计的方案:用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求出重力你支持_(小冲小华)的方案,理由是_测量蜡块受到的浮力小冲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把蜡块放入水中浮在水面时,测出蜡块排开水的体积,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你认为上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_通过比较蜡块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可知物体上浮的条件。(2)探究石块下沉的条件测量石块的重力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5测量石块受到的浮力小冲用量筒测出石块

10、浸没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小华依据另一种原理,采用不同的方法也测出了石块受到的浮力,其方法是_通过比较石块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可知物体下沉的条件13、通过实验认识了浮力后,小军和小民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继续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了实验探究。首先,他们对“ 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了猜想,在老师的帮助下将同学们的猜想归纳如下:猜想 l: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猜想 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猜想 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猜想 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1)小军所在组的同学为了验证猜想 1 和猜想

11、 2,选用了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三个圆柱形物体 A、B、C 并测出了它们的重分别为 4 N、4.5 N 和 5 N,然后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比较图中序号为 a、b、 c 的三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_。比较图中序号为_、_、_的三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同一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2)猜想 3 是小民所在组的同学提出的,请你举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支持他们的猜想。_(3)小民所在组的同学为了验证猜想 3,选用了与小军所在组相同的圆柱形物体 A,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物体 A:底面积 20 cm2、高 5 cm 的圆柱体,液

12、体:酒精序 号 1 2 3 4 5 6 7h cm 0 2 4 6 8 10 126FN 6.5 6.0 5.5 5.0 4.5 4.5 4.5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_N,第 4 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N。分析第 1 次到第 5 次实验数据,说明物体浸没于液体之前_。分析第 5 次到第 7 次实验数据,说明_。浮力知识的妙用1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密度(1)测铁块的密度解析:此实验主要是巧妙运用了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F 浮 = 液 gV 排 ,又由于物体全部浸没入液体中(即 V 物 =V 排 ) ,从而可以求出 V 物 ;至于 m 物 ,可以运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其重力,运用 G=mg 求出

13、 m结论:此类实验主要可以测出铁块、铜块、石块等密度大于液体的物质的密度(2)测盐水的密度解析:此实验巧妙主要运用了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F 浮 = 液 gV 排 ,又由于 F 浮 =GF,根据等量代换可以求出 液 ,至于 V 排 可以采用排液法求出结论:此类实验主要是巧妙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F 浮 = 液 gV 排 ,借助固体测液体的密度 (实际上对固体的密度大小没有特殊要求)(3)测盐水的密度解析:此实验除了巧妙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F 浮 液 gV 排 和 F 浮 GF 以外,还借助了石块两次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均在液体中全部浸没) ,根据等量代换可以求出 液 结论:此类实验在没有量筒(即不能直接测出体积)的情况下,巧妙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F 浮 = 液 gV 排 和 F 浮 =GF ,借助固体和一种已知密度的液体来测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要求固体的密度比两种液体的密度都要大,并且在两种液体中均全部浸没)2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测物质的密度(1)测木块的密度解析:此实验主要巧妙运用了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 F 浮 G 物 ) ,另外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