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394833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09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09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09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09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09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2009 年 9 月 22 日-24 日 武汉大学第一轮通知主办:中国工程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承办: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武汉大学中国水利学会长江水利委员会协办: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IAHR)国际灌排委员会(ICID)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国际水管理研究院(IWMI)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SU)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CSHE)会议主题: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会议背景: 有关水利工程科学领域的院士论坛是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办、主要有相关领域院士和国内顶级专家参加的一项学术活动,从 2005 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迄今已举办

2、了两次。第一次是 2005 年 9 月由天津大学承办,主题为“新世纪水利工程科技前沿(院士)论坛” ,包括 14 名院士在内 80 余名国内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第二次论坛与 2007 年 11 月在河海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 ,近 400名国内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其中包括 21 名院士。本次会议为第三次院士论坛,拟于 2009 年 9 月 22 日-24 日在武汉大学召开。本次论坛将由中国工程院和水利部共同主办。除国内代表外,还将邀请包括部分国外院士在内的国外代表参加。会议将邀请有关领域 30 余名院士参加,包括中国工程院院长、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院士和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3、钱正英院士。会议还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主要国际学术组织包括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IAHR) 、国际灌排委员会(ICID)和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 )和部分国内外研究机构协办本次会议。会议目的:本次会议正值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经济由持续高速增长向平稳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与水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持续增长的人口对粮食需求的压力,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土地资源的减少和对农业用水的挤占,迫使我们必须用有限的水土资源生产更多的粮食。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和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进而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广大

4、水利科技工作者和政府决策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也是世界各国曾经经历的或即将面临的或正面临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本次会议的目的旨在通过院士专家论坛这一高层平台,汇集世界各国顶级专家、学者和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交流各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经验,深化对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探讨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学术、工程技术、管理以及政策等问题。会议议题:会议将设置四个议题:议题一:水资源时空变异及其配置11 分布式水文模型12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资源变化13 水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议题二:农业水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21 农业用水效率22 控制排水、湿地及其环境效应23

5、 参与式灌溉管理体制议题三:流域管理与河流健康31 水土保持与泥沙治理32 水体营养负荷与富营养化33 经济发展与河流健康议题四:水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41 大坝的环境及生态效应42 水能资源的可持续开发43 多目标水库的平衡利用会议地点:武汉弘毅大酒店(4 星级,武汉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暂定)地址:武汉市东湖路 136 号 邮编:430071电话:027-67819888传真:027-67819888会议时间:2009 年 9 月 22 日-24 日会议工作语言:会议工作语言同时采用英语和汉语,会场采用同声翻译。会议出版物:本次论坛的论文将以论文集的形式正式出版。会务费:国内代表 60

6、0 元/人(不含会后考察)组织机构:指导委员会:名誉主席:徐匡迪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工程院 院长陈 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部长主 席:钱正英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工程院 院士副主席:敬正书 中国水利学会 理事长胡四一 水利部副部长郭生练 湖北省人民政府 副省长蔡其华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主任Cecilia Tortajada 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主席Chandra Madramootoo 国际灌排委员会(ICID)主席Nobuyuki Tamai 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IAHR)主席委 员:Donald J. DePaolo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教授,劳伦斯伯克利国

7、家实验室地球科学部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Lars Gottschalk 奥斯陆大学地球物理学系教授,挪威科学院院士Michael Manton 莫纳西大学教授,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Roger A. Falconer 卡迪夫大学水环境研究中心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刘昌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勇传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蔚榛 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欧进萍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其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组织委员会:主 席:杨秀敏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院士顾海良 武汉大学校长副主席:

8、茆 智 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 院士白玉良 中国工程院副秘书长、学部工作局局长李赞堂 中国水利学会秘书长马建华 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秘书长:周创兵 武汉大学副校长李仁涵 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副局长委 员(按姓氏笔画为序):Christopher George 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执行主任Ir. Khin Ni Ni Thein 亚洲理工学院Lars Skov Anderson,中欧流域管理项目技援组副组长王兆印 清华大学教授,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顾问委员会主席卢江滨 武汉大学国际合作部部长李万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工程与材料学部水利学科主任高 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国际合作与科技司

9、司长高占义 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高战军 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二处处长谈广鸣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院长钮新强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郭熙灵 长江科学院院长夏 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蒋昌忠 武汉大学科技部部长学术委员会:主 席:郑守仁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中国工程院院士副主席:雷志栋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 浩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David Molden 国际水管理研究院副院长Kei Kajisa, 国际水稻研究所Larry Brown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王光谦 清华大学教授,水沙科学与水电工程

10、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 恒 国际小水电研究中心主任许 迪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吴普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杨金忠 武汉大学教授,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周孝德 西安理工大学教授张仁铎 中山大学教授钟登华 天津大学教授康绍忠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彭世彰 河海大学教授、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薛松贵 黄河水利委员会总工许唯临 四川大学教授、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秘书处:黄介生 教授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院长电话:027-68774363(办) ,13507166696(手机)传真:027-68774363电子邮件:;吴运卿 博士 水资源与

11、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电话:027-68772326(办) ,13971326855(手机) ,传真:027-68772336电子邮件:韩春玲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科技办秘书电话:027-68774370(办) ,027-65150853(小灵通)传真:027-68772310电子邮件:地址:武汉市东湖南路 8 号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邮编:430072张健 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二处电话:010-59300344(办) 传真:010-59300239 电子邮件:支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材料与工程科学部清华大学河海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

12、中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三峡大学扬州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长江科学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际小水电中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

13、院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09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论 文 要 求1论文摘要截止日期为 2009 年 3 月 15 日。学术委员会将于 2009 年 3 月 31 日前确定论文是否录用并通知作者。作者接到录用通知后,请于 2009 年 6 月 30 日前提交论文全文。2文稿请用 Word 录入排版,用 A4 标准稿纸打印,页边距上下左右均采用 25mm。3论文可采用英文或中文。采用中文的论文全文字数不超过 5000 字,摘要不超过250 字。同时需提供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及关键词的英文翻译,英文摘要字数不超过 300 单词。论文采用英文的请参考会议英文版通

14、知。4论文体例:(1)书写顺序。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2) 格式及字体字号。标题居中, 3 号黑体;作者姓名: 5 号楷体居中;作者单位:小 5 号宋体居中;摘要:小 5 号宋体;关键词:小 5 号宋体,一般不超过 4 个(第一个关键词为学科名称) ;正文:5 号宋体;正文中一般不超过 3 个层次,即:一、3 号黑体居中;11 边题,5 号宋体加粗,下文另起行;(1) 。段首标题,5 号宋体,下文接排;表题:小 5 号黑体居中;表中文字:小 5 号宋体;图字:小 5 号宋体。(3) 外文字母。公式中量的符号用斜体;物理量符号的下标用斜体,其他下标用

15、正体。(4) 图表。每篇论文的图表不超过 5 幅,插图和表格分别顺序编号,并配有图名、表名。插图一定要做得清晰。如是彩图,请处理为黑白图后提交。(5) 参考文献。限列 5 篇。必须是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序号用方括号括起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即1 。编列内容为:序号、作者、文献名称、出版单位(或刊物名) 、出版年月、版本(年、卷、期) 、起止页次。(6) 第一作者简介。附在参考文献下方。 “作者简介”四字请用小五黑左起顶格排,后空一格,接排内容。简介字数限 80 字以内,内容和顺序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务职称、联系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字体用小五宋体。2009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会议回执姓 名 性 别 年 龄 民 族工作单位职 务 职 称通信地址 邮编联系电话 传真 电子信箱是否参加会议(划) 是 否 是否提交论文(划) 是 否 论文题目备 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