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对接 增强师范教育实用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394744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对接  增强师范教育实用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对接  增强师范教育实用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对接  增强师范教育实用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对接  增强师范教育实用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对接  增强师范教育实用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对接 增强师范教育实用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对接 增强师范教育实用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典型材料之三加强与基础教育对接 增强师范教育适应性谋求基础教育的发展,是师范教育的出发点和最高目标,师范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对接,全方位考虑到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增强师范教育对基础教育的适应性。然而教育现实并非如此,许多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基础教育的需求,在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师范教育往往缺乏与基础教育的沟通和合作,从而导致师范教育自身效益难以提高,与基础教育的发展不能同步协调局面。一、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联结松散的现状分析 当前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联结松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师范教育对基础教育在师资方面的实际需求了解不够 由于在相

2、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我国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实行这一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础教育师资数量不足的难题,但客观上也造成了师范教育的一种封闭性和惰性,只顾躺在政策上按照计划出培养,而疏于对基础教育的调整研究,对基础教育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师资,这些师资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了解得很不够。因此,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基础教育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第二、师范教育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态势把握不够及时 师2范教育研究与基础教育研究,在实际中存在相互脱节的现象,地方基础教育都设有研究结构,而且自上而下自成体系,它与师范院校的教研机构很少有横向的联系。这就给师范院校及时把握

3、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情况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而导致师范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严重脱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始的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探讨,师范教育就明显滞后于基础教育;目前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都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显然也缺乏交流沟通,没有统筹考虑。第三、师范教育对基础教育在教育见习和实习中作用的淡化是双方联系松散的又一个重要表现,也是双方联系松散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师范院校学生进行职前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师范院校深入中小学、幼儿园了解基础教育的一次好机会。但是近几年来,不少师范院校对教育见习和实习工作组织不严、指导不力,甚至放任自流,有些实习生还放弃实习到处找工作,甚

4、至跑到别的行业打工赚钱。这不仅使学生丧失了一次职前学习锻炼的机会,也疏远了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幼儿园的联系,坐失了一次交流、沟通、了解和研究基础教育的机会。这种现象确实令人忧心痛心,长此以往,师范院校与基础教育的联系将越来越松散。二、加强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对接的必要性 师范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母机,它直接承担着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师资的重任,所以师范院校的性质和培养目标,首先决定了师范院校必须加强对基础教育的了解和研究,进一步明确自身的服3务方向,明确自身的培养要求,主动地寻找与基础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对接口,以适应基础教育在师资方面的实际需求。其次,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对接是师范院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5、提高教学效益的需要。师范教育一方面要为基础教育服务,另一方面,它也需要不断借助和利用基础教育的各种资源,如见习、实习场地、实习指导老师、课程资源等。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基础教育,才能找准对接口,有效利用他们的资源为我们服务,提高教学效益和办学水平。再次,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对接是师范教育改革创新,不断增强竞争力的需要。当前,我国师范教育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创新,培养规格的高层化,培养渠通的多元化,培养过程的一体化,课程结构的优化。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循师范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同时必须适应基础教育现实和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去了解和分析基础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

6、,通过师范教育的改革创新,不仅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而且能促进和引领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三、加强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对接的策略近几年来,我校在加强与基础教育对接的实践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其中有对传统的继承发扬,也有一些新的尝试和研究。(一) 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方位把握服务区域内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找准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对接口。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4第一、开展调研活动 学校成立调研组,开展“小学与幼儿园师资需求情况”专题调研活动,对学校周边的余干、鄱阳、乐平、余江、万年、德兴、婺源、弋阳等县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以及未来 3-5 年内随着教育结构的调整和规模

7、的变化对师资的需求状况进行调查、统计。从调查统计中我们发现,我校周边八县市小学教育师资缺口达六千,仅余干和鄱阳两县小学教师就缺四千;由于小学英语教师奇缺,开足英语课的小学不足 20%;在幼儿园从教的人员中,幼师专业毕业的不到 10%。依据调查统计的数据和对各种因素的分析,我校及时修订了培养计划,追加了师范专业的招生指标,调整个了招生专业结构,增加了英语专业和幼师专业的招生数,并在市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在我校建立了“上饶市幼师培训中心” ,承担全市在职幼师的培训任务。第二、通过与我校历届毕业生建立经常广泛的联系来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对接。我校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创办以来,为基础教育输送了近万名师资,他们中

8、许多人已成为中小学的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我们通过定期开展毕业生追踪调查,定期召开历届毕业生代表座谈会,了解他们在基础教育第一线工作情况,征求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对母校教师培养工作的反思意见。通过这些形式,不仅开阔了我们对基础教育的视野,而且检验了我校的培养质量,对于我们进一步改进培养工作,增强适应性也有许多有益的启示。(二)创建教育见习、实习和就业三位一体的基地,发挥指导办学、指导实习和指导就业三位一体的功能,实现与基础教育的全5方位、多触点、零距离的对接。在教师培养工作过程中,我校一贯重视教育实践这一环节,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就先后在学校周边县市建立了十几个教育见习、实习基地。近几年

9、来,我们在巩固老基地的基础上,又创建了一批新的基地,新的基地有三个新的特点:一是新创办的学校,二是以民办为主,三是融见习、实习和就业于一体。余干县大风车艺术幼儿园是我校新创建的基地之一,从去年开始筹建起,我校教务处与幼师部就与创办人建立了协作关系。从园所建设规划、师资选聘培训、招生宣传策划到制度建设、课题研究,我们都与其通力合作,给予全程指导。幼儿园也承诺不仅为我校提供教育见习和实习场所,而且优先录用我校幼师毕业生。大风车艺术幼儿园今年九月招生,入园幼儿一举突破两百名,成为余干幼教中一朵奇葩。通过创建这种多功能的基地,真正实现了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全方位、多触点、零距离的对接。(三)加强交流合作

10、、共享教育资源、共研教育课题。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加深相互了解,建立互信,互助关系、共同探讨在教育改革中遇到新问题,达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的。我校地处赣东北鄱阳湖之滨,是赣东北滨湖五县市中唯一的集大专和中专教育,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于一体的一所学府,师资力量、办学条件设备堪称当地一流。为了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对接,我校充分利用师资和设备的优势,为周边协作学校无偿提供文化科技、艺术体育的活动场所和设施,6定期开展送文化下乡,送课、送讲座、送展览到中小学、幼儿园的活动。这样,不仅宣传展示了我校的办学成果和特色,也给当地基础教育有力的支助和推动。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与协作小学还开展了教师交流活动。一方面

11、,我们把小学紧缺的英语、艺术类教师送到小学兼课,另一方面我们又从小学聘请优秀的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到我校任教教材教法。这种交流合作,不仅解决了双方教学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而且加强了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在课堂上的对接。师范教育与基础教师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双方教育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有许多往往是共同的,需要合作研究解决的,如素质教育问题、课程设置问题、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问题等等。2002 年,我校教师与万年县六 O 小学教师合作开展了 “英语与自然常识互动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我方主要提供理论指导,六 O 小学主要负责教学实验,该课题被列为市级重点课题,研究进展顺利、成效明显,现已结题。200

12、4 年,我校又与德兴市教研室、银城一小等单位合作开展“以人为本的师范课程和教育教学管理的研究” ,该课题被列为省级重点课题,目前正在研究探讨中。今年我校幼师部又与余干大风车艺术幼儿园共同开展了以艺术为特色的幼儿园活动课程的开发研究。实践证明,双方协同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一是有利于集中发挥双方的优势,二是可以加强研究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三是有利于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四是有利于研究成果的推广和普及,互惠互利、共同发展。7基础教育是关乎国家民族振兴、公民素质提高的奠基工程,要稳步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就必须有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教师队伍。加快师范教育的发展,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对接,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的需求,这是师范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年我们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小学教育专业和幼师专业这两块增长迅速,生源质量呈回升态势,培养出来的师范毕业生在数量和质量上基本符合当地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深受用人学校好评,在当地教育人才市场上显示了较强的竞争力,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我们面临的问题还很多,需要不断地努力探索,不断地加强对接,增强适应性,并力争发挥引领基础教育发展的作用。万年师范 江东秋2005 年 11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