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至2013年年宜昌中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394717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至2013年年宜昌中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0至2013年年宜昌中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0至2013年年宜昌中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0至2013年年宜昌中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0至2013年年宜昌中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至2013年年宜昌中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至2013年年宜昌中考语文试题、](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 年宜昌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经典是一种精神,携 五千年浩荡古风,在斑斓中飞扬。(选自刘汉俊经典中国)转眼过去了的日子,也是充满 xi 想的日子。(选自王蒙青春万岁)2下边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则药品广告,用字巧妙,颇有意味。请你分别说说两个加点字的不同含义。(2 分)药材 好,药才 好。3请在下边的方框里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2 分)门可罗 意思: 声名 起 意思: 4汉字具有强大的组词功能,不同的字序组合往往表达着不同的词义。下列新诗正是利用汉字的这一功能创造出了隽永含蓄的意境,请仿照诗中几对加点词语的组词特

2、点,另选两组同类的词语填写在下边的空格处。(2 分)我为一些词语后悔/比如年少或是少年/而我躲在另一个词后面/我又感觉羞愧/察觉和觉察/但是我喜欢蜜蜂甚于蜂蜜。纳什蜜蜂 和 和 5近年来,在东亚“汉字文化圈”中,“年度汉字”的评选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如日本2008 年的年度汉字是“变”,2009 年的年度汉字是“新”,这两个字均反映了日本近两年间政坛演变的特征,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较强的象征性;中国 2008 年当选的年度汉字是“雷”,2009年“被”字的拥护者颇多,这两个字具有鲜明的中国网络文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的民情民意。请根据你对时事的了解,为今年的中国遴选一个“ 年度汉字”,并

3、简要说明你遴选的理由。(2 分)年度汉字: 遴选理由: 阅 读(60 分)一、 领略先贤诗文之芳醇 (16 分)甲诗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 ,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注释】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乙文百丈山记 朱 熹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 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

4、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往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注释】百丈山: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与今武夷山市交界处,海拔 690 米。瀵(fn)涌:水同源分流喷出。6甲诗中作者观景的时间顺序经历了哪几个过程?请选取诗中的相关词句填写在答案的空格处。(2 分)7请根据甲诗 “晴天雨”的注释和相关诗句提示,说说“夏夜霜”是什么意思?(2 分)8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甲诗和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就( ) 殚( ) 若( ) 或( )9纵观甲诗,有人认为是“望”字统领全篇,有人认为是“

5、夕”字统领全篇,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2 分)10通读乙文,说说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作者以立足点为中心,共写了哪几个方位的景物?(2 分)11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2 分)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12翻译下边的句子。(2 分)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13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颈联。(2 分)二、品味园林建筑之艺术 (12 分)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宗白华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

6、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 “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 “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

7、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

8、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 “画中游”。“画中游”,并 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 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14在作者看来,中国园林建筑除了应该遵循 的思想外,尤其应该满足 的要求。(2 分)15阅读文章第段,请用简短的话说说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主要具备那两种功能?(2分)16说说文章第段在全文结构中

9、起什么作用?(2 分)17根据本文所提供的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3 分)18请在文章第段的横线处填充一组对应的关联词。(1 分)19积累链接:在小学时,我们曾经学过杜甫的一首绝句,其中有两句诗写出了门窗“可望”的审美效果,请你默写出相关诗句。(2 分)三、感受中国大儒之风骨 (13 分)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李兴濂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群真正称得上文人的人。不管是在乱世还是盛世,不管是高居庙堂还是身处茅庐,他们以血泪蘸笔,嶙峋傲骨,直书亘古不移的人文理想,构成了一幅激荡壮美的长卷。在当代,梁漱溟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他的自信,他的无畏,他的真诚,

10、他的傲骨,也与古代文人一脉相承。民国初年,梁漱溟从北京顺天中学堂毕业报考北京大学,不意未取。他回家发愤说:“我今后一定要够得上叫北大请我当教授!”1918 年,蔡元培真的电请他去北大哲学系任教授。谁人不佩服他的自信!抗战中,梁漱溟在重庆办学,有反“政府”之论,沈醉带特务闯进学校去查办他。梁漱溟则正气凛然,针锋相对:“我这是小骂,对你们,对抗日有好处,如果你们仍不改悔,我今后还要大骂。”浩然之气令特务也怕三分! 1970 年,全国政协机关对新宪法草案学习讨论,梁漱溟最后一个发言,他讲了“两句话”:“一是,据我所知现代宪法最早产生于欧洲,其最初的出发点之一是为了限制王权。换句话说,宪法的产生就是为

11、了限制个人太大的权力。有了宪法,则从国家元首到普通公民都得遵循,而不能把任何一个人放在宪法之上。现在的宪草序言中写上个人的名字实在不妥 在此我声明一点,我不赞成把个人的名字,包括把接班人的名字写进宪法二是,我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与今天的宪草对照,发觉条文少了许多。条文少不见得就一定不好,但有的重要内容少了却让我等不甚了了。比如没有写上设国家主席,一国的元首不能没有。设国家主席是一回事,选谁当国家主席合适是另一回事。现在的宪草偏偏没有设国家主席这一条,如此 草宪,实为置国统、政体于不顾!”此论令四座咋舌,寂静肃然,空气凝滞! 梁漱溟还作诗讽刺某位“文化名人”:“淡抹浓妆务入时,两朝恩遇鬓垂丝。曾

12、经招对趋前席,又见讴歌和口词。好古既能剽甲骨,厚今何苦注毛诗。民间疾苦分明在,辜负先生笔一枝。”身处乱世逆境,却始终以天下道义为己任,以良知为己任,刚直不阿,铮铮铁骨,足以震烁于今!中国的二十世纪,假若没有梁漱溟,该有多么失色! 梁漱溟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可谁能说他不是中国的一位文化巨人,一位伟丈夫? 20作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先生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 分)21请按照下列句式把梁漱溟先生在 1970 年宪法草案学习讨论会上的发言,归纳为两句简单的话(每句不超过 10 个字)。(2 分)一是反对 二是主张 22请分别解释第段中两个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宪草”: “草

13、宪”: 23请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概括梁漱溟所讽刺的这位“文化名人”的低下人格。(2 分)24请你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和梁漱溟的精神风骨,说说为什么“中国的二十世纪,假若没有梁漱溟,该有多么失色!”?(3 分)25. 积累链接:由梁漱溟的人格魅力,可以自然联想到周敦颐爱莲说中的两句话。(2分)予独爱莲之 , 。四、欣赏山水文化之和谐 (11 分) 中国人的山水观 罗 兰中国人对山水的看法和西方人有所不同。中国人游山玩水,是持着纯欣赏的态度,而西方人则是抱着征服的“壮志”。过去中国人谈游山,从未见有人说他“征服”了某个冰封雪冻的高山而引以为傲。中国人游山是欣赏它的深邃幽缈、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

14、所以说是“寻幽探胜”。“寻”与“探”,都意味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赞叹激赏之情。唐朝诗人常用山林来造境,以表达他们的禅思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因此,他们笔下的山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 ,是 ,所以,中国人游山是纯然精神上的快乐与解脱,绝无一丝欲“征服”而后快的敌意。再看中国人对水的态度,也与西方人有所不同。我常觉得中国人都是天生的道家,而道家哲学的具体象征就是“水”。从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到庄子的秋水,借河伯与海神来比喻见识的小与大,再到渔父,借江上渔父来象征一种不屑世俗仪节的超然,都是用“水”来给人造成浩阔博大的思想境界,然后才对照出个人的渺小。因此,中国人游山玩水的“玩”,是“玩味”的“玩”,而不是介入其中的玩。文人乘月泛舟,静态多于动态,用心灵多于用体力。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我们几乎可以从日常一切活动之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即使游玩,也不强调表面的体力活动。历来文人与武人都不鼓励匹夫之勇,他们饮酒是为了 ,游山是为了 ,玩水是为了 ,郊游是为了陶冶性灵。旅行家徐霞客或许比较特殊,他是为了探寻地理山形,不是纯欣赏,但也未闻他以“征服某山”自我夸耀,他只是向大地求知而已。中国人欣赏山水的态度也可以从山水画中看出。国画中绝少穷山恶水,纵使孤峰插云,仍不会给人险恶的感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后人临摹王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