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法制教育 预防青少年人犯罪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394657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大法制教育  预防青少年人犯罪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大法制教育  预防青少年人犯罪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大法制教育  预防青少年人犯罪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大法制教育  预防青少年人犯罪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大法制教育  预防青少年人犯罪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大法制教育 预防青少年人犯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大法制教育 预防青少年人犯罪(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加大法制教育 预防青少年人犯罪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件不断出现,有一定的上升趋势,引起国家政府及社会的高度关注。未成年人犯罪是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考虑到学校教育有着比其它教育更丰富、更全面、更系统的优势和作用,以学校教育为出发点,以学校周边环境及地理位子为中心,就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育工作者找准青少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1、青少年犯罪的自身原因 (1)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原因。青少年人渋世不深,对法律、法规知之不多。对于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有时并不了解,在一定的条件下实施了犯罪还不以为然。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无

2、知,是导致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 (2)青少年身体发育和生理上的急剧变化。青少年在初中阶段身体和生理上发生较大变化:一是身体外型变化,二是内脏机能健全,三是性发育接近成熟。青少年由于身体和生理机能迅速发展,而腺体发育尚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所以常表现为有旺盛的精力但用之不当,在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下,易发生暴力性的违法犯罪行为。如打架斗殴 、抢劫、强奸、寻衅滋事等。 (3)青少年特定的心理特征。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在认识、感情、意识和行为等方面与成年人均有所不同。第一,青少年认识能力底下,他们对道德、法律的认识往往愚昧无知,是非模糊甚至颠倒是非,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确定。常为强烈的个人欲望与个

3、人利益驱使,对一些社会不良的风气却盲目追求,认为吃喝玩乐才是人生重大的幸福,打架、称霸是英雄等,在这一心理驱使下常不顾法律,为所欲为,走上犯罪道路。第二,青少年在情绪上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冲动性,有重感情义气的倾向,往往喜怒无常,有时激情突发难以控制,容易偶发犯罪。第三,未成年人意志力薄弱,容易产生自卑感,当发生违纪行为时往往缺乏改正和争取进步的信心和勇气,易产生自暴自弃和破罐破摔的思想,尽而逐步滑向犯罪的深渊。 2、青少年犯罪的客观原因 (1)家庭教育的失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子女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而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特别是当前外出打工的家长较多,家庭教育思想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得当,家

4、庭环境的好与坏,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良好的家庭环境,子女极少出现违法犯罪;反之,教育思想不正确,教育方法不正当,或不良家庭环境的未成年人,就容易误入歧途甚至违法犯罪。 (2)学校教育的误区。重文化教育轻思想品德、法制教育。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尚不完善,未能最终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人们实际上把学生文化成绩的优劣和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学校和教师水平和硬指标,制约着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法制教育方法简单,效果较差。有些学校的法制教育形同虚设,没有从事法制教育的专、兼职教师,没有聘任校外法律辅导员。教学方法死板,学生不感兴趣,实际效果很差。只重视少数“尖子生”忽视冷落了“落后生

5、”。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有培养前途的“尖子生”身上,而对“落后生”则采取应付将就的态度,有的甚至持冷落歧视的态度。就这样,部分失去升学希望并倍受冷落歧视,学习中无人过问,考试成绩又上不去,就对学校,教师和社会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以逃学、辍学来表示抗拒。 (3)网络科技的发展在网出现的负面问题,青少年只接受负面而忽视正面地去模仿负面到至犯罪。二、正确认识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和守纪律的“四有”新人,是国家兴旺和民族崛起的保证。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人生有好多十字路口,紧要处只有几步”,很富有哲理。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学做人的人生关键时

6、期,容易接受新事物、思想非常活跃,但其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辨别是非观念差,自控能力弱,在外界的不良诱因下容易产生冲动情绪,对自己的行为往往不计后果,甚至会误入歧途。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很突出,根据 2005 年 9 月最高人民法院统计,从 2000 年以来,我国未成年犯罪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向低龄化、智能化、团伙化方向发展。究其原因,有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其中不学法、不懂法,缺乏法制观念确是一个重要方面。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从小抓起,通过不间断地教育、灌输、逐步形成遵纪守法、恪守规范的行为习惯,使青少年自强自律、自

7、重自爱,养成向上、向善、向美的心理素质和优良品格。把住人生的每一个关口,这是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这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希望工程。三、找准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多数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只是片面追求升学率;二是学校法制教学中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除部份学校开设的德育、思想政治课中有少量法律知识外,小学到高中均无法制教育的正式教材;学校对法制重视不够,本来法制课程应该从德育和思想政治课中独立出来。三是中小学缺少法学专业教师。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

8、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或政治课的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长兼任,各校按照规定都有聘任综治副校长,但实际上名不符实,大都是为了应付检查的,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校园文化单调,学生厌学情绪加剧,导致学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五是部分学校教师对“问题”学生帮助教育不够,把后进生、双差生和失足生归为“问题学生”,视为“包袱”、“害群之马”,置之不理,甚至歧视对待,助长了“问题”学生不良品行的发展;六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学校与家长缺乏稳固的联络渠道,部分学校不重视家访工作,根本就不知道学生课外究竟在做些什么?七是职业技术教育薄弱,一些初中毕业的青少年踏入社会后,由于文化水平低、竞争能力

9、弱,在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难有立足之处,加上受不良因素影响,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长期以来,我国在人才教育培养上存在“三过”现象:过重的知识导向,过窄的课程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这些缺陷直接影响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深入发展,也制约着法制教育在更大层面上发挥作用的实践效果。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后背压弯了,视力和体力都快速下降,忽视体育锻炼和道德法制教育必将造成严重后果!身体是学习和工作的本钱。“没有良好身体素质的学生是废品,没有良好智力素质的学生是次品,没有良好品德素质的学生是危险品。”四、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减少违法犯罪的具体措施1、 学校教育是为主阵地,培养合格学生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的

10、重要场所。要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提高教育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学校教育要做到“四个结合一个开展”,即:加强法制教育必须同落实普法工作相结合;加强思想品德课同法律知识相结合;加强法制教育必须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相结合;法制教育必须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开展好“课外访万家”活动。(1)、加强法制教育必须同落实普法工作相结合。按照国家的“六五”普法规划,以教材为载体,把法制教育纳入课堂教育,主要学习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法规。如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国旗法、道

11、路交通安全法和治安处罚法等。(2)加强思想品德课同法律知识相结合。思想品德课中有很多课程和法律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法律教育。(3)、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由学校组织播放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或者专题广播,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征文,组织模拟法庭演练,开办法制宣传园地,制作图文并茂的黑板报、墙报和宣传栏;印发普法宣传材料,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形式,与当地的街道司法办、法庭和公安派出所结成友好共建单位,利用每年的“124”法制宣传日,配合司法行政主管部门上街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参观监狱或者劳教所进行现场警示教育,旁听法院有关刑事、民事、经济和行政案件的开庭审理活动

12、,聘请有办案经验的公、检、法人员和律师开办法制讲座,深入浅出,以案析法。向家长印发宣传材料,让学生送法回家,与父母共学法,开展“争当守法公民”的主题实践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充当小警察,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学习交通法的基本常识,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牢记“红灯停、绿灯行”、“骑自行车不准载人”规则,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宣传栏等媒体,对好人好事、助人为乐的典型事例进行大力表扬,弘扬正气。(3)、学校法制教育必须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坚持把思想道德品质放在为首位,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教育者必先接受教育,学校老师都应当是德育工作者,要真正履行教

13、书育人职责。学校既要关心品学兼优的尖子生,又要更多的关爱落后学生。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学校的法制教育必须长期化、制度化。二是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任何违法犯罪都是从不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开始的,学校要抓住青少年品德、个性、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三是努力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不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文明执教。四是定期聘请医院医生来校进行健康教育,开通心理咨询热线,主要解答青春期的生理卫生和青春期的心理卫生知识,加强学生自我保健和自我

14、调节能力,增强心理素质,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拒绝各种不良的诱惑。(二)以家庭教育为主渠道,养成良好习惯要努力提高家长素质,不断改进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素质会影响了子女的素质,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不易走上歧途。“子不教、父母过”,据统计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 4.2 倍。家庭要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给青少年儿童以潜移默化的良性熏陶,家长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不让学生登陆黄色网站,不打电脑游戏,不长时间地看电视或者上网 QQ 聊天。引导子女把课余时间的旺盛精力投入到有益的学习或者体育活动中去。家长要多学习、少应酬,提高自身素质和法制

15、意识,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注重言传身教,与子女建立平等的关系,尊重小孩子的隐私权,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认真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子女的成长。 (三)以社会教育为主格局,优化学习环境社会各界、各个有关部门要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形成社会教育的框架体系,认真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政法、工商、文化、教育主管部门要统一协调,联合行动,综合执法,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力度。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对学校周边 200 米以内的游戏厅、歌舞厅、录像厅、台球室、网吧“三厅一室一吧”和商贸摊点等场所,进行必要的清

16、理整顿。该关闭的要坚决关闭,对其它不健康娱乐场所要从严管理,规范运作。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公共娱乐场所。共青团、“关工委”、工会、街道、社区居委会等团体组织要向青少年伸出热情的双手,多层次、全方位地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青少年在温暖的集体中接受教育和锻炼,茁壮成长,成为国家有用之材。政法机关和共青团要积极开展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活动,组织青年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并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总之,青少年失足犯罪,是我们最不愿看到,也是无法杜绝、不能根治的社会顽疾。它不仅直接危害着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减少违法犯罪,创建平安学校,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法治化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