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学-第十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

上传人:知** 文档编号:153935176 上传时间:2020-12-03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8.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科学-第十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口腔科学-第十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口腔科学-第十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口腔科学-第十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口腔科学-第十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腔科学-第十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科学-第十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口腔颌面部损伤,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急救处理,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第四节 牙和牙槽骨损伤,第五节 颌骨骨折,第六节 颧骨、颧弓骨折,重点难点,口腔颌面部的损伤特点 颌面部损伤急救处理原则 颌骨骨折治疗原则,颌面部各类软组织伤清创缝合原则与方法 常用颌面部损伤急救包扎技术 颧骨颧弓骨折治疗原则与方法,颌骨骨折治疗的坚固内固定技术 颌面部火器伤,概述,第一节,平时多为交通事故伤和工伤,还有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意外跌打损伤等,战时则以火器伤为主,颌面部损伤原因,口腔科学(第9版),一、颌面部损伤概述,口腔科学(第9版),二、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口腔颌面部解剖

2、特点与损伤的关系,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的特殊性是构成损伤特点的重要原因,是颌面损伤救治的基础。,口腔科学(第9版),二、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1.口腔颌面部血供丰富,损伤后出血多,及时止血,防止失血性休克,组织反应重且易形成血肿,可因肿胀、血肿压迫呼吸道而引起窒息,口腔科学(第9版),二、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1.口腔颌面部血供丰富,组织抗感染能力强,彻底清创后,一期缝合时间可延至48小时,组织愈合能力强,清创时尽可能保留组织,避免缺损畸形,口腔科学(第9版),二、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2.口腔颌面部的腔、窦较多,清创时尽早关闭与腔窦相通伤口,预防感染,口腔科学(第9版),二、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

3、点,3.口腔内有牙齿存在,咬合错乱,有利于骨折的诊断与复位,利用牙齿进行骨折固定,口腔科学(第9版),二、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3.口腔内有牙齿存在,病灶牙影响骨折愈合,牙齿碎片所致的“二次弹片伤”,口腔科学(第9版),二、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4.口腔是消化道的入口 5.口腔是呼吸道的上端,语言、摄食功能障碍,影响摄食、吞咽、语言功能,容易发生窒息,张口受限,颌间牵引,口腔科学(第9版),二、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6.颌面部多器官分布(鼻、眼、唇、耳等),易造成组织和器官的移位和变形以及瘢痕挛缩畸形,缝合时注意各器官的位置与功能,口腔科学(第9版),二、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7.颌面部有腮腺

4、、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等组织,可出现腮腺受伤、面神经损伤、三叉神经损伤等,导致涎腺瘘、面瘫、相关区域出现麻木症状等,口腔科学(第9版),二、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8.颌面部紧邻颅脑,严重的颌面部损伤常合并颅脑伤,需要关注颅脑情况,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急救处理,第二节,口腔科学(第9版),一、解除窒息,1.阻塞性窒息 异物阻塞咽喉部、组织移位、肿胀压迫,(一)窒息分类及诊断,2.吸入性窒息 血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内,3.诊断 烦躁不安、鼻翼扇动 口唇发绀、三凹体征 血压下降、瞳孔散大,口腔科学(第9版),一、解除窒息,1.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及早清除异物,建立通道 采取侧卧或俯卧位,(二)急救处理解

5、除窒息原因,建立呼吸通道,2.咽部肿胀压迫呼吸道 紧急行环甲膜切开或气管切开术,舌后坠舌牵拉出口外,上颌骨骨折段下垂上抬上颌骨,口腔科学(第9版),二、止血,1.动脉 鲜红色、速度快、呈间歇喷射状,(一)判断出血性质,2.静脉 暗红色、速度较慢、呈持续涌出状,3.毛细血管 多呈鲜红色、缓缓流出,口腔科学(第9版),二、止血,指压止血 包扎止血 填塞止血 开放性或洞穿性伤口。将敷料填塞于伤口内,并用绷带加压包扎 结扎止血 最为确切的止血方法 药物止血 局部、全身,(二)止血方法,四尾带包扎法,十字绷带包扎法,指压止血法,口腔科学(第9版),三、伤口包扎,(1)三角巾风帽式包扎法 (2)单眼包扎法

6、 (3)头颌绷带十字形包扎法 (4)四尾带包扎法,口腔科学(第9版),四、伤员运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护颈椎,口腔科学(第9版),五、防止感染,即时清创 尽早包扎 尽早使用抗生素 破伤风抗毒素的使用,口腔科学(第9版),六、颌面部创伤急救注意事项,注意避免出现以下情况: 1.被表面现象迷惑,满足于现有诊断 2.颠倒抢救与诊断的关系,进行不急需的检查 3.填塞止血忽略了抢救与检查可能造成的伤害 4.结扎止血注意救治资料的完整性,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第三节,口腔科学(第9版),一、闭合性损伤,1.表皮破损,少量渗血,疼痛 2.清洗创面,防止感染,(一)擦伤(abrasion wound),(

7、二)挫伤(contused wound),1.皮下及深层损伤,局部肿胀或淤斑 2.早期冷敷、局部加压,2天后热敷;并发感染则切开引流,(三)蜇伤,口腔科学(第9版),二、开放性损伤,1.开放伤口,创缘不整 2.尽早行清创缝合术,(一)挫裂伤 (lacerated wound),(二)刺伤 (puncture wound),1.伤口小,伤道深 2.清创时应彻底,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三)切割伤 (incised wound),1.创缘整齐 2.清创缝合,注意有无血管、面神经及腮腺导管损伤,挫裂伤,切割伤,刺伤,口腔科学(第9版),二、开放性损伤,边缘不齐,出血多,常伴肌肉、血管、神经和骨骼暴露,

8、易感染;及时清创、复位缝合。,(四)撕裂伤 (avulsion wound),(五)砍伤 (chopped wound),创口较多,深浅不等;仔细清创,探查重要结构损伤,尽量保留可保留的组织。,(六)咬伤 (bite wound),创缘常有咬痕,组织常被撕裂,甚至撕脱;清洗创面,湿敷,控制感染,狂犬疫苗。,(七)烧伤 (burned wound),特点与全身烧伤相似;应遵循全身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口腔科学(第9版),三、面部几个特殊部位软组织损伤的处理特点,1.颊部损伤 2.鼻部损伤 3.唇部损伤 4.腭部损伤 5.舌部损伤 6.眉、睑部损伤 7.腮腺及腮腺导管损伤 8.面神经损伤,颊部贯通

9、伤较大组织缺损时的缝合法,腭部穿通伤缝合缝合法,舌损伤的缝合,上睑创口的Z成形缝合法,口腔科学(第9版),四、口腔颌面部火器伤,致伤因素复杂,伤道周围又分为坏死区、挫伤区和震荡区,坏死区和挫伤区不易区分。清创时切除坏死组织一般不超过创缘外5mm,敞开创面,清除异物,彻底止血,充分引流,尽早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伤后23天如无感染征象,进一步清创后可做初期缝合。对于严重肿胀或因大量组织缺损而难以做到初期缝合的伤口,可用定向减张缝合以缩小创面。,牙和牙槽骨损伤,第四节,口腔科学(第9版),一、牙挫伤,直接或间接外力撞击所致,其主要特点是牙周膜和牙髓受损而产生充血、水肿。 牙周膜损伤牙行简单结扎固定,

10、防止早接触;牙髓受损,做牙髓或根管治疗。,口腔科学(第9版),二、牙脱位,较大的暴力撞击,牙部分或完全脱位。 部分脱位,应使牙恢复到正常位置,并结扎固定3周左右。 牙完全脱位时间不长,行牙再植的程序,将脱位牙植入原位,并结扎固定3周左右。,口腔科学(第9版),三、牙折,(1)冠折:折缘尖锐,磨至圆钝;牙髓有明显刺激症状并影响形态和功能,视情况做牙冠修复;如冠折已穿通牙髓,尽早进行根管治疗,再行牙冠修复。 (2)根折:近牙颈部的根折,应去除牙冠,行根管治疗后,桩冠修复;根中部的折断应拔除患牙;根尖1/3折断、牙松动,应及时做结扎固定,并做根管治疗。 (3、4)冠根联合斜、纵折:如有条件,行根管治

11、疗,金属牙冠修复。 (5)乳牙损伤:视具体情况尽量设法保留受伤的乳牙。4岁以上患儿,应作缺隙保持器,以防止邻牙向近中移动致恒牙萌出障碍或错位。,颌骨骨折,第五节,口腔科学(第9版),一、上颌骨骨折,(一)临床分类,(1)Le Fort 型骨折 (2)Le Fort 型骨折 (3)Le Fort 型骨折,口腔科学(第9版),一、上颌骨骨折,(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骨折段移位和咬合错乱 2.眶区淤血、盘状脸 3.影像学检查,CT三维重建显示比较典型的上颌骨骨折,从左至右分别是:Le Fort 型骨折、Le Fort 型骨折、Le Fort 型骨折,Le Fort 型骨折面型:“盘状脸”,口腔科学

12、(第9版),二、下颌骨骨折,(一)下颌骨骨折好发部位,1.正中联合(颏正中) 2.颏孔区 3.下颌角 4.髁突颈部,口腔科学(第9版),二、下颌骨骨折,(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骨折块移位、面部畸形 2.出血与血肿 3.功能障碍:咬合紊乱、张口受限。 4.骨折段的异常活动 5.影像学检查,颏正中联合处骨折肌肉牵拉移位方向,颏旁骨折肌肉牵拉移位方向,髁突颈部骨折致咬合紊乱,口腔科学(第9版),二、下颌骨骨折,(二)临床表现与诊断,CT三维重建显示颏正中骨折,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颏孔区骨折,CT冠状位显示双侧髁突颈部骨折,口腔科学(第9版),三、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处理时机 1.首先治疗危及生命的全

13、身情况 2.治疗颅脑损伤和重要脏器损伤,脑脊液漏不可封堵 3.在此基础上尽早行复位固定术 4.如不能尽早手术,应行软组织创面关闭和骨折简单复位,防止错位愈合,复位与固定原则 1.早期复位固定 2.以咬合关系的恢复为治愈标准 3.采用可靠的固定方法,口腔科学(第9版),三、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1.手法复位和外固定 (1)牙间结扎固定法 (2)单颌牙弓夹板固定法 (3)颌间固定法 小环结扎法 带钩牙弓夹板颌间弹性牵引固定法 正畸用带钩托槽颌间固定 颌间牵引钉,(一)颌骨骨折的复位固定,带钩牙弓夹板颌间弹性牵引固定法,颌间牵引钉,正畸用带钩托槽颌间固定,口腔科学(第9版),三、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2

14、.手术复位和内固定,(一)颌骨骨折的复位固定,(1)切开复位和骨间结扎固定法,(2)切开复位和坚固内固定法,口腔科学(第9版),三、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1.非手术的闭合性复位固定 (1)适用于:成人单侧髁突颈部骨折且成角小于30以及髁突囊内骨折等情况。 (2)固定时间约23周。 2.手术切开复位固定 (1)适用于:髁突颈部骨折成角大于45、髁突头有移位或脱位、下颌升支高度降低、陈旧性髁突骨折等。如髁突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并伴有功能障碍时,可行髁突摘除术。,(二)髁突骨折的治疗原则,口腔科学(第9版),三、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1.尽早复位 复位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 2.咬合关系的恢复可不必像成人那样

15、严格 3.对儿童期骨折尽可能采用保守治疗。切开复位术中应尽量避免损伤恒牙胚和过多的骨膜剥离。 4.儿童期髁突骨折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可采用开口咬合板,效果良好。,(三)儿童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颧骨、颧弓骨折,第六节,口腔科学(第9版),(一)临床特点与诊断,1.骨折移位 2.开口受限 3.复视 4.出血和淤血 5.神经症状 6.影像学检查,骨折移位致左面部塌陷,张口受限,结膜充血、下睑淤血 眼球运动检查,口腔科学(第9版),(二)治疗原则,1.口内切开复位法 2.面部小切口切开复位法 3.颞部切开复位法 4.巾钳牵拉法 5.冠状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口腔颌面部由于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及结构,易遭受损伤,且该部位损伤不仅可能危及生命,也会引起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而且常造成面型的缺陷甚至毁损,导致严重的心理创伤。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重点掌握口腔颌面部的损伤特点、颌面部损伤急救处理原则及颌骨骨折治疗原则;熟悉颌面部各类软组织伤清创缝合原则与方法、常用颌面部损伤急救包扎技术、颧骨颧弓骨折治疗原则与方法;了解颌骨骨折治疗的坚固内固定技术、颌面部火器伤,进而对口腔颌面部的损伤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