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式,夯实基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392514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方式,夯实基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新方式,夯实基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新方式,夯实基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新方式,夯实基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新方式,夯实基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方式,夯实基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方式,夯实基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方式,夯实基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007 年全区教科研、培训工作综述 2007 年,全区教师进修院校系统按照地委、行署创建和谐林区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全区教育工作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教科研、培训工作;以实施问责制和管理年活动要求促进工作落实,有效提高了教科研、培训工作的质量,发挥了研究、指导和服务的工作职能,为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超前谋划,稳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破解新课题 2007 年秋季起,我区按照国家、省的统一部署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在地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及时将教研工作的重心转向高中领域,编制

2、了课程编排、选课指导、学分制管理等十四项制度在内的大兴安岭地区普通高中课改预设制度 ,为各高中提供了课改范式,强化了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对课程改革的深入理解和整体把握,确保了全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启动大会的顺利召开。为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学院研制了大兴安岭地区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意见 、 大兴安岭地区普通高中课堂教学常规 ,进一步明确了课程计划要求,规范了教师教学行为。学院建立了“高中课改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组织全区高一教师集体备课,统一认识课程、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行为,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共同制定教学策略;实施了“同步实验”制度,高中学科教研员与高一教师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同备课、同

3、讲课、同反思、同研究”教学实践活动,有效的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全年累计组织教师、教研员、校长、行政干部 570 人参加了省、地高中课程改革培训,培训面100%。 今年,省教育厅先后两次来我区检查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对教科研、培训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教研部门积极工作,认真研究,健全制度,稳步推进;组织全区教师集体备课,统一思想,统一课程,有创新有特色;积极组织培训,形成培训体系,保证了课改工作的进行。创新载体,注重实效,教研工作开创新局面 近年来,全区中小学教学研究工作坚持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两个提高”工作目标,在组织实施中坚持分层次、讲内容,分重点、讲方式的“两分

4、两讲”工作策略,采取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多种形式,围绕学科教学研究、教学基本功训练、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推广应用等内容,从普通高中到幼儿园全方位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质量工程年”活动。全区中小学开展了“三评一赛两推广”活动,全区 23 个学科 111 名骨干教师参加全区中小学首届“金烛杯”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评选出 9 位首届“金烛杯”优秀教师。全区中小学首届“金烛杯”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是对全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全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水平的一次终结性评价。通过活动,反映出全区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一是课堂教学研究参与广、具有全员性,对教育教学的发展有深刻的

5、影响作用。全区中小学教师以大赛为契机,全力以赴迎接挑战,以展示自我、锤炼自我、提高自我的积极心态投入到活动之中。基层学校认真组织初赛,给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经过分学科、分学年的初赛,把业务能力强、教学上有创新的教师推选出来,代表学校参加县区局的复赛。各县(区、局)教师进修学校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织选拔赛,作到不限学科、不限年级,谁优选谁,确保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为打造我区名优教师队伍做了积极的工作。二是课堂教学理念新、具有先进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显著的推进作用。参赛教师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教学设计合理,流程顺畅,给人以大气蓬勃、一气呵成的感觉。参赛教师对课程标准理解到位,新的观

6、念、新的方式,焕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已经步入常态。参赛教师在教学中能正确把握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培养学生的发展意识。参赛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一手好字、一口标准话,和蔼可亲的面孔,平等对话的气氛,一一体现在和谐课堂之中。三是课堂教学原生态、具有多元性,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有积极的激励作用。少数教师对本学科课改理念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透彻,教学方法老套,语言呆板没有活力。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方面,知识呈现方式缺乏创新,教学内容陈旧死板,更不具备相应的知识高度,缺乏整体调控。研究性学习等新

7、的学习方式不同程度存在着形式化、表面化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回答问题等教学环节,得不到老师的有效指导。少数教师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体现了课堂的多元性和原生态特点,这必将对全面提高教育整体水平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积极探索,创新教研工作方式。网络教研是一种现代教研方式,它借助网络信息平台的功能和条件,实现了随时性的信息访问、共时性的人际互动和零距离的站点通达,使不计其数的教师在无穷无尽的虚拟空间交流分享,在质疑中发现,在发现中收获。学院借用新浪网 UC 房间,组织了全区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教学技能网络展评活动,选定 26 教师网上展评,全区 240 余名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学科教师在网上进行了研讨。今

8、年 9 月北京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历时一个月举办了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网络教研论坛,在全国选定 35 名教师参赛,塔河县第二小学教师周婧代表大兴安岭地区参加了比赛并荣获一等奖,为我区小学数学学科争得了荣誉。活动期间全国几千名教师及教研员参加了网络研讨。12 月 14 日晚 7 点,塔河县第一小学按照省教育学院的统一部署,在新浪网“小学教研在线”UC 平台成功承办了全省小学数学网络教研活动。截止晚九点四十五分活动结束时,在线参与互动交流的专家及教师达 600 余人。此次活动,在线播放了塔河县第一小学张守芬老师讲授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温度一课的录像,张老师进行了在线教学反思

9、,之后在线教师及专家进行了互动交流。在线教师对张老师准确地领悟和驾驭教材,从生活实际引出本节课的知识及课堂教学中巧妙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给予了较高评价。各位在线教师在肯定这节课的同时,也就这节课的出现的问题谈出了自己的见解。如网友“独钓寒江”就合作学习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著名的网络教研专家“辉煌”和“春苗”老师指出了本节课的缺憾之处:如何把握“温度”这一载体,让数学课更有“数学味” ;注重学生的感知过程,让学生通过冰水混合物等媒介切实感知 0等问题。专家们的精辟点评、独到见解使在线教师受益匪浅。活动中很多在线老师表示,通过网络教研活动,能和专家零距离的接触,能和各地经验丰富的教师交

10、流,为教师营造一种广泛参与、互相支持、畅所欲言的教研氛围,构建起教师间一种新型有效的互动关系和交流环境,展现了一种多元开放、多向互动、多方支撑的网上教研新格局。省教院小学数学教研室郑丽老师在活动中指出:网络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新的行走方式,它是新课程与信息技术催生的全新教研形式,在蹒跚学步这个阶段需要各位的精心培育和呵护!我区塔河县第二小学、漠河第二小学、漠河桥北小学、图强第一小学、图强第二小学和管局育才小学等 6 所学校已成为黑龙江省小学数学网络教研合作体学校,每周五晚上七点固定进行网络教研。网络教研的探索与推进,丰富了教研的内容,实现了资源共享,拓展了教研工作的方式。专家引领,提升教研工作质

11、量和水平。学院坚持聘请国内资深专家来我区现场讲学与指导,发挥专家学者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先后聘请了北京教科院教授文哲、吴正宪、刘延革、王文丽,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学法专家李永大,人民大学教授扬海燕、张东辉,省教育学院教授毕田增、高笑天、金春兰、高俊霞等。对专家的讲学和现场指导,全区中小学教师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活动中教师们深有感触的说:“专家们的讲座和示范,使我们受益匪浅,其影响和收获是深远的。 ”实践证明,注重引用优质教育资源对提升教研工作质量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2007 年学院组织全区教师、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的教研、竞赛等活动,取得了一系列好成绩。全省小学信息

12、技术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暨新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观摩研讨会,我区一名教师获特等奖,一名获一等奖;全省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我区教师获一等奖;全省首届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设计网络展示会,我区教师以 90.4 分的成绩名列第三名,获一等奖;全省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我区教师获一等奖;第七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展示研讨会,我区教师作为黑龙江 3 名参赛选手之一获二等奖;东北地区优质课选拔赛,我区教师获一等奖,列全省前十名;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网络教研论坛,我区教师获一等奖;第十七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决赛,我区共有 18 名学生分获国家一、二、三等奖,取得历

13、史上最好成绩。围绕需求,突出重点,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全区培训工作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核心,以校长、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在培训内容设置、培训模式创新和培训资源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地区级培训 2300 人次,培训数量达中小学教师总数的 35%。统筹规划。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学院制定了中小学校长培训、教育行政干部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教师岗位培训、班主任培训、高中新课程培训的培训计划及教学计划,并将计划纳入教育行政管理范畴,目标具体,任务明确,有计划分阶段组织实施,确保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重点推进。举办了全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班,这是我区“十一五”期间“

14、打造名优校长”队伍建设,实施中小学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培训内容设置了党风廉政与行风、学校管理与实践等 13 个专题,采取参与式研讨和学员自主研修相结合的方式,2 期班 196 名校长(园长)接受了系统的培训。举办了全区首期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班,聘请了国家教育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课题组专家授课,全区120 名骨干班主任接受了参与式培训,对我区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创新模式。学院在培训工作中积极探索培训方式的转变,坚持培训要求与教师需求相结合、送教与送课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组织送教下乡5 次,培训教师 1183 人次;开通了全国

15、中小学校长远程教育网,全区 500 名学员实现了网络学习和培训。构建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党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思想的重要任务。教师队伍的建设,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创新。健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不断优化教师队伍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对此,学院着手大兴安岭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建设研究,就“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制度” “中小学教师岗位培训制度” “中小学教师任用(晋级)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尝试。科学管理,强化指导,科研课题研究步入新阶段 “十一五”时期全区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课题 35 个、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 26 个,地区教育学会立项课题 39 个。学院坚持

16、实施课题牵动战略,加强对省级重点课题的指导,注重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和成果转化应用。积极组织“十五”科研课题成果推广和应用。 高寒地区中小学学校体育教材开发研究是我区“十五”期间国家级课题并荣获全国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课题研究二等奖,该课题研究成果雪地足球荣获“第六届全国中小学自制教具评选”一等奖。今年学院组织了“雪地足球”申报专利,录制了“雪地足球”教学片。积极推进“十一五”课题研究。学院组织了全区“十一五”课题分类研究,建立了课题研究协作体,实施了课题网络管理新方式,指导各课题实验学校立足教育教学实际,深入开展行动研究,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教研活动相结合,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切实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省教育科研规划办专家组代表省教育厅对我区“十一五”省级立项课题进行检查和阶段性验收,全区省级立项课题全部通过验收。专家组对我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教师进修学院对教育科研工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落实省教育科研会议精神,落实了教育科研的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