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3届高三第五次练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391861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3届高三第五次练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西省2013届高三第五次练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西省2013届高三第五次练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西省2013届高三第五次练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西省2013届高三第五次练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3届高三第五次练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3届高三第五次练考语文试题(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山西省长治二中 2013 届高三第五次练考语文试题本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 I 卷(阅读题 共 70 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服饰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内涵。中国古代服饰制度具有鲜明、独特的礼制文化特色。中国古代礼制成于“ 三皇五帝 ”时代,到 尧舜时,已有成文的“五礼” 。最早的有关服饰纹样在礼制中反映的记载是在虞书益稷篇中,说仲雍在举行祭祀礼仪时穿着图腾衣,各部联盟首 领在祭祀礼仪活动中以五彩之色施与衣物上,即将十二章花纹用画与绣的方法施

2、于冕服上。“天子衮服十二章 ”即起源于此。十二章花纹纹饰的次序为日、月、星、龙、山、 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这说明当时的服饰图案已经很有特点了。殷商时代社会已出现了等级,但服饰形制还没形成。到了周朝时期,已逐步形成了华夏民族的礼乐 衣冠体系。随着各种礼 仪制度的确立,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论贵贱尊卑,都应穿着相应的服饰,皆以“ 礼”的精神规范自己的生活。汉代对服饰有全面严格的规定,它直接影响了几千年来国人的服饰观念和风格。西 汉建立以后,不仅对百官服饰的样式和色彩 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甚至 对民间服饰也做出了限度。在当 时,百姓只能穿着本色的麻布衣,而不得使用其他2色彩的服饰。除此,

3、还对生活用品进行详备的规定,如车马乘骑、日用杂品等。在汉朝,花色、品种、质料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历代更是在朝廷中设立相关的机构对礼制进行管理,历代统治者都用法制、礼教、哲理等各种手段统治人 们的思想,使人 们循礼蹈 规,安分守己,使之成 为相应的风气。唐代服饰纹饰 以一种“标识”的特有形式显示着封建礼制的等级制度。旧唐书 舆服志 记载:“ 则 天天授二年二月朝,集使刺史 赐绣袍,各于背上 绣八字铭诸王饰以盘龙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 书饰以 对雁。 ”由此可见,武则天以绣袍赐予百官,是以鸟兽纹样为主,而且装 饰部位在前襟后背。这些做法带有一定的标志性,它直接以一个有形的文化符号显示在服装上,使其

4、具有了明显的中国礼制文化特点。到了宋代,宋人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焚金饰、简纹衣,以取纯朴淡雅之美,对妇女的装束也有了详细严格的规定,服饰制度与宋代程朱理学观点有着异常密切的联系。而清代的服饰是我国服饰发展的顶峰,服饰纹样在这时的装饰作用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清代在图案的设计上承袭十二章的纹样,在明代的八吉祥纹样的基础上,集图案的装饰作用之能事,使之达到了繁复的程度。这一时期,服装出现了一种叫 “补子”的装饰,以“补 子” 的纹样代表官职的贵贱,“补子”纹样的差别反映了清代等 级的森严。并且清代的帽子一改历代的式样装束,注重帽子上顶戴花翎的装饰,以花翎的不同反映不同的官职。因此,如果分析清代服饰

5、的发展与历代服饰之间的差异,那么,主要表 现的就是各种服饰装饰纹样的繁杂堆砌,以及在图案上等 级观念的反映。可以说“礼”在中国古代,是法权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而服饰在这一过程中,则体现了相当重要的补充作用。中国的服饰制度始终与中国礼制思想紧密相连,使中国古代服饰纹样始终依从礼制而发展。3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服饰制度具有鲜明、独特的礼制文化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朝 时,天子、庶民都穿着相应的服饰,以 “礼”的精神规范自己的生活,于是各种礼仪制度随之得以确立,衣冠体系逐步形成。B汉代,不仅百官服饰民间服饰,就连车马乘骑、日用杂品等生活用品,在花色、品种、质 料等方面都体现了严格的等级秩序

6、。C武则天赐给百官的绣袍上的 鸟兽纹样,是一种 “标识”性质的有形的文化符号,显 示了唐朝封建礼制的等级制度。D清代服 饰纹样 的装饰作用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各种服饰装饰纹样繁杂堆砌,但同样反映了等 级观念。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礼制成于“三皇五帝”时代,服饰与礼制关系的最早 记载,是关于仲雍和各部联盟首领在一次祭祀活动中所着衣物的记载。B西汉规定了百官服饰的式 样和色彩,也 规定了百姓只能穿本色的麻布衣,不得使用其他色彩的服饰,但 这不是对民间服饰的最早规定。C宋代的服饰制度依照程朱理学 观点来制定,焚金 饰、 简纹衣,崇尚纯朴淡雅之美,而且还详细严格地 规定

7、了妇女的装束。D清代,服饰 上代表官职贵践的“ 补子”的装饰,帽子上反映等级的顶戴花翎的装饰,都充分体现了官职 的等级尊卑。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服 饰在中 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具有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是一种礼制文化。4B 虞书 益稷记载的那次祭礼活动中的服饰纹样是“ 天子衮服十二章”起源,但当时的纹样并不是服 饰形制的产物。C 历朝都重视礼制的作用,并设立相应机构进 行管理。礼教是 让人们循礼蹈规,安分守己形成相 应的社会风气的手段之一。D中国古代服饰始终依从礼制而 发展, “礼”是中国古代法 权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而服饰则在法权体系中

8、起到了相当重要的补充作用。二、古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袖所著文谒 戚纶, 纶器重之。 举进士, 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 发乡 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 员,考所言 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宗道 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 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 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帝 抚谕

9、良久,他日书殿壁曰“ 鲁直” ,盖思念之也。章献太后临朝, 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 对曰:“ 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 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 臣,众不敢 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 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辇后乘舆。 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 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 如鱼头也。 再迁尚书礼部侍郎、5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宗道为

10、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 为小谨。 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 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 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 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 易:改变B. 袖所著文谒戚纶 谒:拜谒C. 宗道屡于帝前折之 折:驳斥D. 帝诘之,宗道谢曰 谢:谢罪5下

11、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鲁宗道“遇事敢言”的是(3 分)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宗道屡于帝前折之 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 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 宗道请面论 事而上奏通 进司 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鲁宗道为海盐县令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 们从此称 这个河道为“ 鲁公浦”。B宗道在朝廷上多次进谏 从传闻得知的事情,皇上心里很是 讨厌他说得太多。鲁宗道无奈辞职,皇上在大殿上写上“鲁直” 二字,来表示对宗道的思念。6C. 宗道曾当面反对章献太后想在七庙中设立自

12、己牌位的事。仁宗皇帝、太后将一同到慈孝寺,宗道直言进谏称太后的车队不能无视礼制在皇帝前面走,太后立即接受并改正。D宗道 为人忠 实,有次陪故人去酒店饮酒时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皇上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认为他忠实 可大用,并把 这个意见告诉了刘太后。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自讼曰:“ 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5分)(2)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 鲠如鱼头也。(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满江红 柳 永暮雨初收,长川 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

13、疏淡, 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 约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注 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 团练推官,此 词为赴任途中所作。 长川,即下片词中的桐江。成底事:一事无成。 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 从军行五首, 词人为押韵改为 “从军乐”。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6 分)9请简要赏析这首词上片写景的特点。(5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7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 ,久而乃和。

14、(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 ,余不忍为此态也, ,自前世而固然。(屈原 离骚)(3) ,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 琵琶行)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的一个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 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 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城里人与乡下人毕淑敏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一餐饭,是在 乡间的小山村。正午时,背靠着池塘,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老农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 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起的

15、半尺长的鱼,炭火上烤熟。那鱼被从中间剖开,平铺在黯哑的火焰上,一条好像变成了两条。 浑身披挂盐霜,硬而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干脆而火爆的,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我问老农,用了什么调料呢?他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盐。盐是不消说的,看得见,而且,无所不在的咸。我说,还有呢?8没有了。老农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我不相信地反问:没有花椒大料?没有豆豉辣椒?没有蚝油香叶?没有老农打断我,你说的那些,都没有光是盐。我说,今天才知道,盐是这样好吃啊。老农就笑了,说,你这个人啊,整差了。盐并不好吃,好吃的是我们给自己预备的这些个物产。乾隆年 间老辈子怎么着种,咱现在还是怎么着种。我反驳道,乾隆年间老辈子好像没有这种甜糯玉米。老农笑笑说,你这个人还好较真。种子是没 这会儿的好,我说的是种法。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说到这里,他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说,有件事,我一直整不明白,总想找个不见 怪不爱生气的城里人打听打听。我说,您打听吧,我不见怪也不生气。老农清了清嗓子,以表明他将要询问的题目是多么不同寻常。在咽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