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考语文阅读汇编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53895916 上传时间:2020-12-03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高考语文阅读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精选)高考语文阅读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精选)高考语文阅读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精选)高考语文阅读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精选)高考语文阅读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高考语文阅读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高考语文阅读汇编(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阅读汇编山的呼唤琼瑶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撒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风声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

2、个爱作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倾诉,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活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于是,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高不可攀,深入云霄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

3、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那山高达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桠,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

4、。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在岩石的阴影下。你身边所有的一切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的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啼,此起彼应的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震慑,让人感动,让人迷惑。似乎在不住地低喊着:“来吧

5、!来吧!来吧!来上一座山。看看山会带给你什么?来吧!来吧!来吧!”这就是那山的呼唤。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1970517)19作者为什么说“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4分)答: 20分别说明第段和第段主要的写景角度和景物的主要特征。(6分)答:第段 第段 21文章先后写了两座山,中间是如何过渡的?在写法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4分)答: 22选出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4分)A文中包含了作者对登“山”的切身体会,也融注了启迪人生的哲理,但并未在这方面作过多发挥,只是点到为止。B本文描写景物,绘形绘声绘

6、色,并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浓墨重彩,形象生动。C琼瑶虽是女性作家,但本文中却不乏阳刚之气,无论写山,写水,还是写云,写树,都显得遒劲有力,大气磅礴。D文中写到了故国的山,故国的水,故国的大地泥土,这些景物汇成了魂牵梦绕,剪不断,理还乱的缕缕乡愁。E本文内容上逐层深入,结构上前后呼应。篇末点题,卒章显志,戛然而止,余味无穷。参考答案:19、因为现在终于登上了一座高山,实现了童稚的梦,令人喜悦,令人沉迷,心理上得到了慰藉,所以感到踏实。(4分)20、主要通过视觉写白天之景,景物的主要特征是多变与神奇。主要通过听觉写夜晚之景,景物的主要特征是朦胧与喧嚣(或:并不宁静)(6分)

7、。21、前面写回忆中故乡的山,用的是虚笔;后面写现实中的山,用的是实笔。童年时期故乡的山酝酿了我最初的梦,对那座山的怀念推动着我写作,在众多以山为背景的作品中,最能曲尽对山的感觉的是幸运草,文章借幸运草的拍摄巧妙地过渡到下文(4分)。22、A、B(C项本文不属“阳刚”,而属“柔美”,并显得委婉含蓄;D项文中未表现“理还乱”的缕缕乡愁;E项内容上没有“逐步深入”)。(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家是地球的中心(谭延桐)“回家多好呵!”这是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临终时所说的最后一句话。1907年,威廉辞去了哈佛大学的教职,开始了他计划中的欧洲之旅。所到之处,都会有“欢迎伟大的威廉詹姆斯教授

8、”的欢呼声暴雨似的淋到他智慧的头上。可是,再了不起的荣誉也替代不了家。他太想家了。当他3年后终于乘上回美国的轮船时,已是疲惫不堪了。就在轮船快要接近终点时,他一下子瘫倒在了座椅中,瘫倒在了一个越来越明亮的梦想中,从此就再也没有起来。他终于算是把自己给领到接近家的地方了。家,终于定格在他最后的时光里了。家,这个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的地方,谁又不魂牵梦绕呢?我似乎又一次听到那位阔人的哭泣了。他在野外徘徊,泪水涟涟,风怎么也抹不去他脸上的斑斑泪痕有一位打那里走过的人问他:你这位先生呵,你怎么就不知道回家呢?他感慨万端地说:家?我有家吗?我的家在哪里呢?我虽然有漂亮的房子,可房子是家吗?那位路人怔住了。

9、同样,我也怔住了。是呵,荣誉再多,财富再多,可又有什么用呢?当家是“1”的时候,荣誉越多,财富越多,后面的零无疑也就越多了;可是,当家是“0”的时候呢?真是无法想象,一个人一旦没有了家,他的幸福又将存放在哪里。没有家的灵魂,是孤独的,凄凉的,甚至是悲哀的,无望的难道不是吗?我曾不止一次地目睹过春节期间火车站和汽车站的热闹场面:长长的从售票大厅一直蜿蜒到车站广场或其他地方的一眼望不到头的购票队伍他们等啊等啊,等了一整天甚至几天终于算是轮到他们了票终于拿到手了!似乎一个家终于攥在了他们的手里一样!他们笑了他们怀着无比迫切的心情,急匆匆地踏上了回家的路-车上再挤,也挤不掉他们的结实的渴望。哪怕是单腿

10、站着对,只要车上能够容下一只脚,就能容下他们对于家的拥抱在外打工,钱是赚了一些,可钱再多,也不能作为足够的邮费,把整个的家从远方邮到自己身边来的啊!钱终究买不来家所给予的一切啊!回到家里去!只有一种声音在他们的心间反复地播放着:回到家里去!回到家里去!回到家里去!我理解了他们!我理解了家。啊,家究竟又是什么呢?1995年,台湾举办了一项“公车欣赏,快乐上路”活动,即把一些精短诗作制成海报,张贴在公车厢内,让诗歌伴随着人们或长或短的旅途,其中就有这么一首题为家的小诗我的家就像铅笔盒。爸爸是铅笔,出外帮人写字赚钱。妈妈是橡皮擦,功课不对就帮我们擦掉。爷爷是2B铅笔,画个小鸭给我看。奶奶每天买菜花好

11、多钱,就像自动铅笔每天都要吃笔芯。我呢?是铅笔爸爸、橡皮妈妈的小铅笔这是一位11岁的叫做苏幸的女孩子写的。在这位女孩的眼中,家就像一个铅笔盒。哦,铅笔盒,里面装着她的童话,她的一切。多美好的事情啊。如果拿走了这样一个“铅笔盒”,也便拿走了她心中的诗了。由她心中的诗外化成的这首小诗,我们也就再也读不到了在你的眼中,他的眼中,家又是什么呢?也许,家是你最大的伤疤;也许,家是你最重要的行囊;也许,家是你梦想中的梦想,牵挂中的牵挂;也许你又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它呢?19这篇散文开篇就引用美国哲学家詹姆斯临终时说的“回家多好啊!”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 20第四段中,那位拥有漂亮房子的阔人

12、为什么发出了“我的家在哪里”的慨叹呢?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答: 21联系全文看,请你概括对“家”的认识。(6分)答: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这是一篇以“家”为话题的叙事散文,所选事例范围广泛。另外,本文由于在结构上恰到好处的运用了过渡语段,显得很严谨。B本文语言通俗活泼又朴实平易,在这看似不经意的叙述中,深刻而又形象地阐述了“家”的含义,可谓言近而旨远。C本文用例似乎是信手拈来,但实际上每个例子都经过了严格筛选,在从不同角度阐明主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D本文举詹姆斯的例子,意在说明叶落归根的思想观念不仅中国人有,美国人也有,因而叶落归根

13、是超越国界和种族的人类共有的情感。E本文引台湾小女孩那首充满童趣、题为家的小诗,其作用在于表明台湾回归祖国大家庭是包括儿童在内的台湾同胞的渴盼。参考答案:19、直奔文章主旨(揭示主旨或反映主旨),强调“家”在人们情感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20、对财富单一而过度的追求,使得亲情变得疏远(1分)伊精神家园逐渐丧失(1分),因而产生了情感迷惘。(2分)21、家是亲情所在,幸福之源;(2分)家是心灵的归宿和精神支柱;(2分)对家的向往和依归是跨越时空的。(2分)22、BC(A项错在“叙事散文”的表述,应为“抒情散文”;D项错在叶落归根的相差表述,文章举詹姆斯的例子是要说明“再了不起的荣誉也代替不了家”;

14、E项错在“台湾回归”的相差表述,引小女孩的诗主要是从一个角度说明“家”的内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月,阙也 张晓风“月,阙也。”这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学专著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那解释使我着迷。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那斋名也使我着迷。“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