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导学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53884515 上传时间:2020-1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导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选)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导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选)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导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选)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导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选)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导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导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导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导学稿(学生版)第一课时: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图1-7“电子层模型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原则: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_,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_,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地先从_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从内到外的电子层可用n=_或_来表示。【学生活动2】阅读表1-2,观察、寻找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仅限于1-20号元素)各电子层最多排列的电子数:_ 最外层:_ 次外层:_【学生活动3】在教材第14页的表格相应空格处写

2、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二、元素周期律【学法导引】怎样处理科学实验得到的数据?图表是帮助你整理数据、发现其中规律的一种重要工具。【学生活动4】(1)自主完成教材第14页“科学探究”的第一个表格(2)对上述表格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如下处理: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纵坐标,绘出直方图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元素的原子半径为纵坐标,绘出折线图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元素的常见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为纵坐标,用不同颜色的笔绘出直方图(3)先独立观察画出的三个坐标图,你发现1-18号元素间有哪些内在联系和性质变化规律?试着将其概况表述出来。然后与小组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结论

3、】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_、_、_都呈现_的变化。【学生活动5】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从钠到氯的化合价和原子半径如何变化?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为何出现这样的递变规律,建议同桌两位同学互相解释给对方听。【结论】上述元素的性质的_变化的本质:_【练习】1、已知R元素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其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为 RO3,则R元素的名称为_2、下列各组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是A、Na、Mg、Al B、N、O、F C、P、Si、Al D、Cl、Si、P3、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下面判断正确的是甲乙丙丁(1)乙、丙、丁元素的原子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_ (2)若戊元素的原子的原子半径比甲

4、、乙的都小,请在上图空格中标识戊4、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试推断各元素的符号,并在下列表格的空白处填上。元素符号原子半径/nm0.1600.1430.1120.1040.066主要化合价+2+3+2+6、-2-25、(2012年广东题改编) 第二课时:【学生活动6】通过“提出假设实验记录比较、分析小组讨论”,归纳、概括出Na、Mg、Al元素的金属性变化的规律。知识连线: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一般判断依据:_;_;(1)提出假设:NaMgAl金属性_(依次增强/依次减弱/无规律)(2)实验并记录(详见教材第15页“1、实验”)(3)独立完成表格填写(详见教材第16页“2、讨论”)(

5、4)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得出结论【结论】【学生活动7】通过“阅读信息比较、分析信息归纳、概括规律”小结出Si、P、S、Cl元素的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详见教材第16页“3、阅读”)知识连线: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一般判断依据:_;_;_;(1)提出假设:SiPSCl非金属性_(依次增强/依次减弱/无规律)(2)阅读教材第16页“表格”(3)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得出结论【结论】【学生活动8】(1)开口说说第三周期从Na到Cl,元素的金属性及非金属性如何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规律?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建议同桌两位同学互相解释给对方听。(2)完成填空:同周期元素_数相同,从左到右,随着

6、原子序数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_,原子半径逐渐_,失电子能力_,金属性逐渐_,得电子能力_,非金属性逐渐_。【学生活动9】1、 推测:Li-BeB的金属性_,CNOF的非金属性_2、 说说自己推测的依据3、以第二、三周期为例,回顾上一节课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结合本节课元素的金属性及非金属性,你能归纳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吗?Li Be B C N O FNa Mg Al Si P S Cl【结论】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_的变化,该规律叫做_,该变化规律的实质是_【巩固练习】1、比较下列各组中两种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

7、(1)Mg _ Na (2)Li _ Be (3)P_ Cl (4)F_ N 2、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各组化合物的水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1)KOH _ Ca(OH)2 (2)Al(OH)3 _ Mg(OH)2 (3)H2CO3_ HNO3(4)HCO3_ HNO33、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_;元素的金属性逐渐_,非金属性逐渐_。该周期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两性的是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a与水的反应比K与水的反应更

8、剧烈 B、LiOH的碱性比Be(OH)2的碱性更强C、CH4的稳定性比NH3的稳定性更强 D、与氢气化合时,S比Cl更容易【变式训练】例1、X、Y是同周期的金属元素。如果X的原子序数要比Y原子的大,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B、X的最高正化合价比Y的高C、X与酸反应比比Y与酸的反应要更剧烈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解题思路:例2、(双选)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H2X、YH3、ZH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递增B、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H2ZO

9、3 H3ZO4 H2XO4C、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按X、Y、Z的顺序递减D、元素原子的半径按X、Y、Z的顺序递增解题思路:例3、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A若R(OH)n为强碱,则 W(OH)m也为强碱B若HnXOm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C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D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解题思路小结: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熟悉常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3、理解和运用“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题型 4、推测未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0、及性质三、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学生活动9】下表中的实线是元素周期表部分边界,请独立完成下列填充:(1)在表中上方空白的位置标出主族和0族的序数(2)尽可能多地在相应位置写出7个主族和0族的元素符号(3)在表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边界,并画出金属、非金属的分界线(4)在上述周期表中准确圈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元素的符号:原子半径最小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既能跟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至少一种)短周期元素中,单质的还原性最强的元素【学生活动10】思考与交流:周期表中什么元素的金属性最强?什么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它们位于周期表中的什么位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结合这两节书的知识来解释。掌

11、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见学评第13页第3、4题,第14页第15题)理解和运用“位、构、性”的关系题型1、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其原子结构和性质1、第六周期某主族元素的原子,它的最外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下列关于此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比钾的原子半径大 B氯化物难溶于水 C单质使水分解,放出氢气 D碳酸盐难溶于水XYZW2、已知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均非稀有气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AZ元素的原子半径可能比Y元素的小 BZ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可能比Y元素的高C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定比Y的强 D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一定比W的强3、短周期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下面判断正确的是甲乙丙丁戊A、原子半径:丙 丁 乙C、氢氧化物碱性:丙 丁 戊 D、金属性:甲 丙题型2、也可以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或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