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怀安县缠道村调查报告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388358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2年怀安县缠道村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02年怀安县缠道村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02年怀安县缠道村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2年怀安县缠道村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2年怀安县缠道村调查报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2 年怀安县缠道村调查报告这个村子还会存在多久?缠道村贫困状况的调查报告北大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 王晓慧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资源不仅各不相同,在人力资源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为各种资源的匮乏,中国农村存在着数目庞大的贫困人口。反贫困,一直是中国政府重视的大事。贫困人口的大量存在,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江泽民说:农村不能脱贫,中国就不能摆脱贫困。不可否认,这么多年来中国的农村扶贫取得了较大成效。但相比较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水平,其收效并不如人意。作为一名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我尽管阅读过不少论及农村贫困的书籍,但由于机会所限,我对于贫困农村的状况并不真正了解。暑假里很荣幸能够成为受 AA 组

2、织资助的 怀安调查组的成员,有了一个极好的深入贫困农村的机会。我们小组三人去的是河北省怀安县太平庄乡缠道村。我这篇调查报告侧重的是缠道村的贫困问题 。一、缠道村的贫困状况贫困素有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之分,不管是按恩格尔系数法,菜篮子测量法还是贫困线的划定法,缠道村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绝对贫困的村子。虽然我们对于村庄的贫困状况早有心理准备,但见到的情形还是让来自城市的我们大为震动。目之所及是简易、破旧的窑洞,屋里象样的家具很少,也就是几个大箱子,一两个柜子,再上档次一点就是黑白电视机,村中就几户有彩电。村里道路坎坷不平,羊粪、驴粪随处可见,很多孩子穿着补丁衣服,脚上的鞋子破旧不堪。(甚至有人说,某家

3、穷的冬天还是赤脚)人们生活是靠种地收获的粮食,土地是每人五亩左右,全为旱坡地,大多是劣地。种植的都是耐旱的土豆、黍子、莜麦、葵花等。每户的土豆种植面积占到了 60%-70%。村民的饮食结构极为单一,主食多为玉米窝头,菜主要是土豆,蔬菜、白面要拿有限的黍子、莜麦去换,水果更是稀有。每户的年平均收入在 2000 元以下。家里的日常支出是靠卖羊羔、卖山药粉、葵花、杏干、杏仁等一些当地零散的副业收入。如果家里有病人,或有孩子上学,娶亲,那么这些人家的收支就会严重不平衡,经济完全崩溃,靠借粮,借贷来维持生活,就是在正常的情况下,也会有粮食不够的时候。按村民的说法“有短三个月的,也有短半年的”。村民最关心

4、的问题是天会不会下雨,如果天旱。农民就束手无策,听天由命了。自 98 年起,缠道村就一直干旱,地里基本没什么收成,往年亩产 1500 斤的土豆,也只能收到 400-500 斤。村民说,再不下雨,只有去逃荒。我们这次的调查充分考虑到村民的意见,认为只有村民最了解当地的情况,而且村民有能力找出他们的发展途径,这也就是 AA 组织所秉持的理念。在到达村里的当天,我们就从村中随机抽到一些人,共同讨论了缠道村贫困的原因并作出总结。二、贫困原因(一)、水的限制。不管是在交谈中,还是在讨论中,几乎每个村民都要提到水,总是指着天摇头,叹气,从村干部到普通村民一致认为导致缠道村贫困所有因素中的最主要的就是缺水。

5、村民以往的饮水是从村北头雨水聚积的麻黄坑里挑的,人畜同饮。即使夏天蚊蝇横行,也是饮用此水。据专家勘测,缠道村 300 米以下,都没有水源。直到 1998 年,国家农总行在距缠道村 5 里的陡坡村建了机井,铺设了自来水管道,村民才用上了自来水,解决了生活用水的问题。但庄稼仍然得靠降雨。这里真是名副其实的靠天吃饭的地区。因为缺水,庄稼收成不稳定,牲畜饲草不够,生活难以为继。其他的象种药材、办山药粉加工厂等脱贫致富的想法都很难实现。(二)、农业负担重。很多村民都反映,农业税每亩 2 元,交得起,可是提留费太高,承受不了。每亩地要交20-30 元,高的甚至达到 40 元,远远高于别的村。村支书解释,村

6、里实际耕地为 1900 亩,(因为以前的很多土地受淹或荒芜了),但乡里仍按多年以前的统计数字 2407 亩征收提留费,这样平均每人要多交出五分之一的钱。例如,去年一亩土豆毛收入 160 元,扣除 60 元的种子钱,30 元的化肥钱,10 元的农药钱,只余纯收入 60 元,再交 30 元的提留费,那么农民起早贪黑,辛苦劳作的最终收入为每亩地 30 元。村支部曾向上反映过如此交提留负担太重,希望能按实有土地亩数来征收,但并没有什么改变。现在四年受旱灾,村里无钱交提留,乡里催缴,村委会便以全体村民的名义向信用社、信用站或私人贷款交提留。目前村里已是负债累累(据说有六七万元,没有从村支部那里得到精确的

7、数字),村干部没有工作热情,村务工作已经瘫痪。(三)、文化素质落后。村民文盲、小学程度的人占到了 70%,且都为 40 岁以上的人,他们是村民的主体,是常住户。年轻人,文化程度高一些的人都出外打工了,村里呈现老龄化趋势。这种情形导致发展缺乏活力,缺乏后劲,没有新鲜信息注入。村里的小学为一至四年级的不完全小学,有 15 个小学,仅有一个从教 25 年的老师。小学入学率近于 100%,但初中辍学率较高,达到了 55%。教育质量低,效果差。村民说,“教学就象放羊,老师不管事。”“那么大的孩子,问甚甚不懂。”(四)卫生条件差恶劣的生存状况,使得村民患病的几率增大,常见病为风湿、关节炎、胃病、胆结石等。

8、不良的卫生习惯使得妇科疾病普遍。村里没有诊所和医生,村民无钱出去医治,就自作主张买些止痛片,消炎药来吃,小病拖成大病,才去县城医院诊治。任何家庭都承担不了庞大的医药费的开支。家里有病人,除了有医药费支出外,还损失了一个劳动力,所以这样的家庭将滑向更为贫困的深渊。(五)、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距缠道村最近的一条公路在 25 里以外,山路崎岖难行。村民很少出去买卖物品。时常会有商人开着四轮进来,用蔬菜换黍子等,收购山药粉,羊羔,葵花子。收购价格要比市场价低。我们问村民为什么不自己租车出去卖,村民说租车费用高,而且找不到销售渠道。所以只有依赖别人来收购,若无人过来,东西就只能放在家里。村民反映,今年还没

9、有人来收购山药粉,不知该怎么办。我们亲眼看到村民的窑洞中还堆放着一袋一袋的山药粉。村民应付贫困的策略极端的生存状况酿就了极端的生存本领。祖祖辈辈的贫困使得村民根深蒂固的树立了“积谷防饥”的观点。年景好时,每户土豆会有上万斤的收成,谷子、黍子的收成也很可观。农户家家有土豆窑,除部分土豆要做成粉出卖以外,他们都会在窑里存储足够多的应付灾年的粮食。村民抱有“防患于未然”的心态,不浪费粮食,每天只吃两顿饭,很少吃细粮,认为粗粮耐耗,细粮不耐耗。抑制自己的欲望,够吃就行。粮食不够时,通行的办法就是借粮,向亲朋好友借,通常借二三百斤,再要多借的话,就分别向两三家借。医药费,教育费支出庞大时,村民就向私交好

10、的人借钱。千元以内能借到,也没有利息。数额大时,就向信用社贷款,自家财产不够,就以别人家的财产做抵押,信用社的利息为每月1 元钱 8 厘利息。但是主要的选择还是离开村庄,利用一切可能的关系网外出或搬迁。在村里的年轻人已寥寥无几,都出去打工或学技术了。但由于本身素质不高,在外做的都是最苦、最脏、最累的活,工资经常被扣,社会地位极低,他们过着朝不保夕,自顾不暇的生活,没有多少余钱寄给家里,但种种这些并不能成为人口外流的阻力。只要在外有一点谋生的可能,他们就绝对不会再回村庄。村民对于贫困的心态虽有一些贫困的测量法,但不可否认的是,贫困有时也是一种个人的感受。按以前官方的统计,该村有 70%的人属于贫

11、困人口,依据多数村民的看法,该村只有 10%的人属于贫困人口,80%的人是中等户。同 60、70 年代吃糠咽菜的生活相比,他们认为现在强的太多了,同村里借粮、借款大户相比,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可埋怨的。村民认为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夫妇二人有劳动能力,粮食够吃,就不算穷。如果能吃上白面,经常有蔬菜,肉食吃,年底能添上新衣服,就够得上富裕的标准了。孩子、村民、村干部都认为家里有病人、残疾人的家庭及光棍汉户都属于贫困之列。村里贫富差距不大,所以村民心态比较平和,能安于现状。很多人的最高目标就是粮食够吃,手里有零钱花。问及村里为什么这么落后时,村民总是答:种地咋也富不了。问想别的办法了吗,回答:“条

12、件那么差,弄甚能行?。”四、出路何在近一周的调查中,沉重是我们自始至终的感觉,朴实的村民,勤劳的村民,同在蓝天下,为什么他们的生存是如此艰难?也许他们自身并没有意识到发展的重要性,但我们不能就此就放弃我们的努力。我们所能做的或许是推动他们与 AA 组织合作,协助他们建个小厂,帮助他们发展一些副业,为他们提供供销信息,通过利用这点滴力量,慢慢壮大来推动村庄的进步。本着村民最了解当地情况的理念,我们组织村民进行了 SWOT 分析。村民认为当地的优势在于:土地多,冬季闲时间多(约为 6 个月),可以种牧草养羊。劣势在于:天旱导致缺水,粮减产,无山草;没有土豆良种,无法制种;饲料缺乏;牲口防疫条件差;

13、人们难统一;村民文化程度低,缺乏技术;卫生条件差。同时村民也看到了北京申奥成功,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治理,AA 的扶贫项目给村庄带来的机遇;村民认为障碍是政策难以落实,村委会债务严重。组织讨论结果,村民认为较为可行的有两个方案,一为建大棚种土豆,人人都可以种,利用时间长,节省村民购买土豆种的资金,而且还可以外销。但存在分配不均,技术缺乏的问题。妇女同志呼声最高的是投资办一个绢花厂,若资金不够,她们可以集资入股。理由是技术易掌握,妇女小孩都可以做,多劳多得,不存在分配不公问题,可以克服干旱因素的制约。难题在于销售渠道,据她们说有来人帮助销售,但可信度值得怀疑。我们认为如果能找到销售市场,这是一个很好的提议。一个村庄的未来还是在孩子身上,调查中我们欣喜的看到,孩子们充满了梦想,渴望通过学习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有梦想就有希望。然而孩子各种各样的梦想,都可归结为一点:走出山村,走进城市。如此,这个村子还会存在多久?疑问始终在我们脑海中盘旋。或许把村民从那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迁出是一个比现在的点滴式扶贫更合适的方案。注:本调查报告受 AA 组织怀安项目资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