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人口、城市知识点总结地理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53870325 上传时间:2020-12-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运动、人口、城市知识点总结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球运动、人口、城市知识点总结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球运动、人口、城市知识点总结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球运动、人口、城市知识点总结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球运动、人口、城市知识点总结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运动、人口、城市知识点总结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运动、人口、城市知识点总结地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梳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在宇宙中(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我们把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天体的种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2)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 天体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级别(4)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由里向外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5)地球的普通性:八大行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地球体积、质量等条件不突出(6)地球的特殊性:具有生命。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地球

2、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良好条件形成这些条件的原因适宜的温度(地球表面平均温度15)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液态水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与原始重力收缩,结晶水汽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稳定从太阳系诞生到地球上有生命,太阳几乎没有明显变化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较安全大、小行星运动同向且大致共面,各行其道、互不干扰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能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等的主要能量来源 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球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下来的太

3、阳能 提供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运动、大气运动、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选择题(3)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其活动周期为11年。(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影响地球的气候(黑子与降水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影响地球的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干扰;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出现极光。3.(1)自转和公转的比较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昼夜交替周期)除两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都是15/小时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4、,两极点速度为0;公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个恒星年一个回归年大约1/天大约30Km /s规律:近日点1月初较快;远日点7月初较慢;(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绘制:过球心并与太阳光线垂直。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冬夏至日,晨昏线与经线斜交。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是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是晨线;(3)时间计算:地方时: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东边经线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早(时间数值大);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区时:各时区中央经

5、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的间隔(东“+”西“-”);例如东八区与东九区相差一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相差13个时区。(北京:东八区;东京:东九区;伦敦:中时区;纽约:西五区)(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北半球右偏(右手法则),南半球左偏(左手法则),赤道不偏;(5)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面,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面,黄赤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节气时间(前后)直射点位置移动方向春分3月21日赤道向北夏至6月22日北回归线向南秋分9月23日赤道向南冬至1

6、2月22日南回归线向北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 (7)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地方时、时区、区时 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右手法则;南半球左手法则) (8)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9)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规律: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 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10)昼夜长短的

7、变化规律(略)(11)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气候划分:3、4、5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12)太阳光照图的判读(重点)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AB0C4地球的圈层结构(看课本和学案)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对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降低,原因: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对流运动显著(上部冷,下部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几种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所有的水汽和杂质) 平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递增,原因:臭氧层,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增温。 水平运动(上部热,下部冷,大

8、气稳定,以水平运动为主)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航空飞行;存在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高度大气的垂直分层名称温度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物质组成及其密度大气运动状况现象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400030002000500060001000速度(千米/秒)91512630 深 度(千米)FEACDBH为横波,速度慢,只能穿过固体;纵波穿越固液气,速度快。高一下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和合理容量(复习)1人口增长变化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分为三种模式、四个阶段。人口增长模式四个阶段特点分布地区及代表国家人口问题解决措施“高高低”模式原始低增长阶段

9、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非洲一些原始部落(加蓬、中非)过渡模式高增长阶段高出生率,死亡率下降快,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大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儿童比重大计划生育增长下降阶段出生率下降快,死亡率下降缓慢,自然增长率下降少数发展中国家(土耳其、阿根廷、中国)三低模式低增长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英国、日本、德国)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问题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出生、 死亡、 增长 出生、 死亡、 增长 出生、 死亡、 增长世界人口增长阶段 文明 文明 文明高和低的标准:一般大于“40”(4%)就是高,小于“10”(1%)

10、,就是低。中国人口总体来说是从“过渡模式”到“三低模式”转变,但是部分地区已经是“三低”模式,比如上海等大城市。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高低以及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4中国人口变化模式(课本Page9)和1号学案练习题。 第二节 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 一定距离之外 ,改变其_定居地_的行为。判断标准:空间位移(跨越行政界线)、居住地的变更、时间限度(1年以上)会判断2、按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3国际人口迁移

11、:方向、特点、原因(看学案2号)4国内人口迁移:方向、特点、原因(看学案2号)5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号学案)影响因素就业机会、经济收入、生活条件(常考)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政策案例宗教、种族、求学(教育)、家庭婚姻自然灾害、资源、生态恶化、优美环境吸引性别和年龄经济因素我国大量农村人口到沿海城市打工 ()我国东部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吸引人口迁入()政治因素许多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成为难民(巴以冲突)我国历史上的几次规模较大的移民戍边改革 ()70、8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972年乌干达亚裔被独裁者驱往英国社会文化因素1947年印巴分治,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宗教)学生去海外留学(求

12、学)儿童与父母团聚、异地男女因结婚而迁移 ()生态环境因素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地区的旱灾造成了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水灾引发饥荒,许多农户迁往美国图瓦卢的人口因海平面上升迁移到新西兰 ()美国老年人口迁往南部西部阳光地带其他因素青年比少年和老年迁移的比重更大 男性比女性更富有迁移动力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迁出地 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 ,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社会问题如留守老人儿童

13、迁入地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社会问题 (如住房紧张 治安混乱)增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总结】比较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理解,能够做选择题环境承载力合理人口容量概念区别1.数值大小:环境承载力_人口合理容量2.考虑角度:环境承载力从自然资源承载力角度考虑,仅考虑人口“_”问题,人口合理容量从人口“_”角度考虑。4.意义不同: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对全球来说,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是人口数量的_,而人口合理容量体现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3.人口合理容量不是一个定值,具有_。影响因素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