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概述.ppt

上传人:caoka****i456 文档编号:153867846 上传时间:2020-12-02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7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人力资源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人力资源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人力资源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人力资源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概述.ppt(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人力资源概述,2,纲要,一、人力资源及相关概念,二、人力资源的性质和作用,三、人力资源的分布与结构,一、人力资源及相关概念,3,资源,辞海把资源解释为“资财的来源”。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资源是指能给人们带来新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客观存在物。它泛指社会财富的源泉,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从财富创造的角度来看,资源是指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生产过程的一切要素。,4,人力资源概念的提出与发展(1),约翰 R康芒斯曾经先后于1919年和1921年在产业荣誉和产业政府两本著作里使用“人力资源”一词,但与现在我们所理解的人力资源在含义上相差甚远。 我们目前所理解的人力资源的含义是由管理大师彼

2、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实践中首先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的。他认为人力资源拥有当前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素质,即“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力和想象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必须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开发利用,并给企业带来可见的经济价值。(能力概念),5,人力资源概念的提出与发展(2),在我国,最早使用“人力资源”概念的文献是毛泽东于1956年为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所写的按语:中国的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学家W.舒尔茨和加里贝克尔提出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体现在具有劳动能力(现实和潜在)的人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即知识、技能、经验、体质和健康)

3、所表示的资本,它是通过投资形成的。该理论的提出使得人力资源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6,人力资源概念的提出与发展(3),同期,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在国民财富的人力资源中写道“人力资源视为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资本和自然资源是被动的生产要素,人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动力量。显而易见,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发展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就不能发展任何新的东西。” 从此,对人力资源的研究越来越多,学者对人力资源的含义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解释。,7,人力资源的含义从能力的角度来解释(1),第一类主要是从能力的角度来解释人力资源的含义,例如: 所谓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

4、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即处在劳动年龄的已直接投入建设和尚未投入建设的人口的能力。(张德教授) 所谓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它是表现在劳动者的身上、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对经济起着生产性的作用,并且是企业经营中最活跃、最积极的生产要素。(朱舟教授),8,人力资源的含义从能力的角度来解释(2),所谓人力资源,是指劳动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心力总和及其形成的基础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品性与态度等身心素质。(萧鸣政教授) 人力资源是人类可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各种服务的活力、技能和知识。 人力资源是指企业员工所天然拥有并自主支配使用的协调力、融合力、判断力和想象

5、力。,9,人力资源的含义从人的角度来解释(1),第二类主要是从人的角度来解释人力资源的含义,例如: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社会区域内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适龄劳动人口和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的总和。(陆国泰教授) 人力资源是指企业的内部成员及外部的顾客等人员,即可以为企业提供直接或潜在服务及有利于企业实现预期经营效益的人员的总和。(Nabil Elias),10,人力资源的含义从人的角度来解释(2),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陈远敦等) 人力资源是指存在于人体的智力资源,是指人类进行生产或提供服务,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各种能力的总称。(郑晓明等) 人

6、力资源是指人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健康等“共性化”要素和个性、兴趣、价值观、团队意识等“个性化”要素以及态度、努力、情感等“情绪化”要素的有机结合。(丁桂兰等),11,人力资源的含义本书的观点,我们认为,所谓人力资源,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这个含义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可以统称为劳动能力。(不同时期能力表现不一样) 这一能力要能对财富的创造其贡献作用,成为社会财富的源泉。 这一能力还要能够被组织所利用,这里的“组织”可以大到一个国家和地区,也可以小到一个企业或作坊。,12,人力资源的数量的计量,

7、对于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的数量一般来说就是其员工的数量。 对于国家而言,人力资源的数量可以从现实人力资源数量和潜在人力资源数量两个方面来计量。 潜在人力资源的数量主要包括: 在现实中,劳动适龄人口内部存在一些丧失劳动能力的病残人口;此外,还存在因各种原因暂时不能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 在劳动适龄人口之外,也存在一些具有劳动能力,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13,人口构成示意图,按照上述思路,可以对我国的人口构成作如下的划分:,适龄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其他人口,暂时不能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病残人口,未成年就业人口,老年就业人口,未成年人口,劳动适龄人口,老年人口,16岁,男60岁,女55岁,说明:潜在

8、的人力资源数量由阴影的六个部分构成。 现实的人力资源数量由三个部分组成。,14,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人口的总量。人口的总量由人口基数和自然增长率两个因素决定,自然增长率又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用公式表示如下: 人口总量=人口基数 1+(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的年龄结构。相同的人口总量下,不同的年龄结构会使人力资源的数量有所不同。劳动适龄人口在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时,人力资源的数量相对会比较多;相反,人力资源的数量相对会比较少。,15,人力资源的质量,人力资源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因此劳动者的素质就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的质量。 劳动者的素质由体能

9、素质、智能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构成。 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中,智能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体能因素的作用逐渐降低;智能因素中,科技知识的作用在不断上升,经验知识的作用相对下降。 就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而言,存在着“老化”和“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规律性,与这一趋势相适应,劳动者的类型也发生了变化。,16,劳动者素质的构成,劳动者素质的构成如图所示:,劳动者的素质,智能素质,体能素质,非智力素质,先天的体质,后天的体质,经验知识,科技知识,心理素质,积极性,通用知识,专业知识,17,劳动者类型变化的示意图,体力型,一般文化型,较高的一般文化型,专业技术型,18,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比较,与人力资源的数

10、量相比,其质量方面更重要。 一般来说,复杂的劳动只能由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来从事,简单劳动则可以由低质量的人力资源从事。 经济越发展,技术越现代化,对于人力质量的要求越高,现代化的生产体系要求人力资源具有极高的质量水平。 人力资源质量对数量的替代性较强,而数量对质量的替代性较差,甚至不能代替。,19,人口资源和人才资源,人口资源使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人口的总量,它是一个最基本的底数,一切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皆产生于这个最基本的资源中,它主要表现为人口的数量。 人才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较多科学知识、较强劳动技能,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起关键或重要作用的那部分人。人才资源是优秀的人力资源。(20/

11、80法则),20,人力资源和人口资源、人才资源数量关系图,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21,资本和人力资本,“资本”一词,语义上有三种解释: 掌握在资本家手里的生产资料和用来雇佣工人的货币; 经营工商业的本钱; 谋取利益的凭借。 马克思认为资本是那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2,人力资本,西奥多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劳动者身上所具备的两种能力: 通过先天遗传的,由个人与生俱来的基因所决定的; 后天通过个人努力学习而形成的。 人力资本这种体现在具有劳动能力(现实或潜在)的人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即知识、技能、经验、体质和健康)表示的资本,是需要通过投资才能够获得的。,23,人力资本(

12、2),人力资本投资的三种形式有: 教育和培训; 迁移;(劳动力流动) 培训。 人们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会考虑收益和成本两个因素。只有当收益大于等于成本时,人们才会去投资人力资本,否则就不会投资。,24,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联系,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都是以人为基础产生的概念,研究的对象都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从这一点来看,两者是一致的。 现代人力资源理论大都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为根据的;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源理论的重点内容和基础部分;人力资源经济活动及其收益的核算是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进行的;两者都是在研究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时产生的。,25,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区别(1)

13、,在于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上,两者是不同的 人力资本是由投资形成的,强调以某种代价获得能力或技能的价值,投资的代价可在提高生产力过程中以更大的收益收回。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因索果的关系。 人力资源是指劳动者用有的脑力和体力对价值创造起了重要的贡献作用,强调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创造能力,它在生过程中可以创造产品、财富,促进社会发展。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果溯因的关系。,26,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区别(2),两者研究问题和关注的重点不同 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存在于人体中的资本形式,是形成人的脑力和体力的物质资本在人身上的价值凝结,是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研

14、究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强调投资付出的代价及其收回,考虑投资成本带来多少价值,研究的是价值增值的速度和幅度,关注的是收益问题,即投资能否带来收益及其带来多少收益的问题。 人力资源将人作为财富的来源来看待,使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研究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关注的重点是产出的问题,即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多大,对经济的推动力有多强。(与其他资源比较),27,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区别(3),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计量形式不同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其贡献作用并且能够为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是存量的概念。 人力资本,如果从生产活动的角度来看,往往是与流量核算相联系的,

15、表现为经验的不断积累、技能的不断改进、产出量的不断变化和体能的不断消耗;如果从投资活动的角度来看,又与存量核算相联系,表现为投入到教育培训、迁移和健康等方面的资本在人身上的凝结。,28,纲要,一、人力资源及相关概念,二、人力资源的性质和作用,三、人力资源的分布与结构,一、人力资源及相关概念,29,人力资源的性质的不同说法(1),黄英忠认为,人力资源具有7个性质:1)人力资源属于人类自身所特有,具有不可剥夺性;2)存在于人体之中,是一种活的资源,具有生物性;3)其形成受时代条件的限制;4)在开发过程中具有能动性;5)具有时效性;6)具有可再生性;7)具有智力性和知识性。 张德认为,人力资源具有6

16、大特点:1)人力资源的生物性;2)人力资源的能动性;3)人力资源的动态性;4)人力资源的智力性;5)人力资源的再生性;6)人力资源的社会性。,30,人力资源的性质的不同说法(2),陆国泰认为,人力资源具有4个特点:1)人力资源的能动性;2)人力资源的再生性;3)人力资源的增值性;4)人力资源的时效性。 付亚和、徐芳等人对人力资源的性质也作出了界定:1)人力资源是活的资源;2)人力资源是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3)人力资源是一种战略资源;4)人力资源是无限可开发的资源,31,人力资源的性质的不同说法(3),萧鸣政把人力资源的性质总结为一下16个方面:1)社会性;2)内涵性;3)无形性;4)作用的不确定性;5)群体与个体并序性;6)系统协调性;7)生活性;8)可控性;9)时效性;10)能动性;11)变化性和不稳定性;12)再生性;13)开发的持续性;14)个体的独立性;15)内耗性;16)主导性。,32,人力资源的性质,本书认为人力资源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性质 能动性 时效性 增值性 可变性 社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