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11届湖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检测试题历史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3851384 上传时间:2020-1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2011届湖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检测试题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2011届湖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检测试题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2011届湖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检测试题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2011届湖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检测试题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2011届湖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检测试题历史(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1届湖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检测试题历史一、选择题(共25题)1.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参知政事的设置丞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BCD2.下列属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签字的是()A辛丑条约B1919年巴黎和会对德国的凡尔赛条约C联合国家宣言D1945年9月日本投降书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B创造了资本主义发展条件C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D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4.下列属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重大转移的会议是()遵义会议洛川会议七届二中全会1923年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十一届三中全会AB

2、CD5.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表现在()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6.最能说明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是()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一边倒”D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7.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民法大全8.联邦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后的恢复发展有许多惊人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包括()得益于美国的援助推行民主政治改革70年代成为美国经济有力的竞争者借助朝鲜、越南战争机会发展经济ABCD9.春秋时期,直接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因素是()A铁器

3、的使用B各国税制的改革C牛耕的推广D战争的影响10.中国的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主要得益于东汉时()A灌钢法的发明B鎏金技术的发明C水排的发明D镶嵌技术的发明11.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A自然经济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2.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了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A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13.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A新中国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颁布C三大改造完成D“一五计划”完成14.上海是近代人们生活习俗变化最大的地方,这主要是因为上海()A经济发达B交通便利C开放早,受外国影响大D人才集中15.十七世纪中期,荷兰和英国曾经发生三次战争,第一次战争的直接原因是()A英国颁布航海条例B荷兰干涉英国革命C争夺海外殖民地D争夺欧洲霸权16.罗斯福新政后美国社会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经济危机消除了B政府工作人员减少了C政府财政开支急剧增长D国家垄断取代了自由竞争17.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A新经济的出现与发展B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美国的资本输出D第三次科技革命18.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特征是()A拥有最雄

5、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B35美元稳定等价于l盎司黄金C美元与黄金挂钩,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D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代表共同签订19.有一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20.康有为始终认为“君主立宪”才符合中国国情,他做出这样判断,思想理论主要来自()近代西方的“人权学说”我国古代“三世说”明末清初“经世致用”理论达尔文“进化论”ABCD21.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

6、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22.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如此赞誉一位世界名人:他“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他所赞誉的是()A黄道婆B袁隆平C爱迪生D达尔文23.德意志部分诸侯支持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直接原因在于他()A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B反对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C主张

7、简化宗教仪式D认为君主拥有上帝授予的权力24.卢梭和其他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比较,不同之处主要在()A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B对主权在民的认同C对财产私有制的认识D对政权建设模式的构想25.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动力革命包括()牛耕的出现蒸汽机的改良电动机的出现互联网的发展和完善ABCD二、综合题(共2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使科学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比较安定的英伦三岛。

8、16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4件,1760年增为14件。摘自(英国经济史稿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机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的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煤气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迟缓。摘自世界近代史材料三:经济重心转移到大西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发展的最活跃时期。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科技革命连续发生,生产力向高层次飞跃,领先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的更替,从而牵动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向北美跨越。摘自世界经济

9、运动轨迹探索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17到18世纪经济发展快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英国社会对发明创造的态度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造成的结果。(3)从以上材料可以得出哪些结论。2.阅读以下材料苏格拉底看见阿利斯塔库斯为家里有14位自由人挨饿而发愁,却不满格拉蒙家里有许多奴隶为其创造财富,于是发生了以下一段对话:苏格拉底说:“格拉蒙养活了许多人口,他不仅能给自己及他们弄到生活资料,且还有那么些剩余,甚至于铢积寸累起一份财产,而你却因供养的人多而惧怕,生怕你们全都死于生活资料的缺乏,这原因何在呢?”“当着宇宙起誓”,阿利斯塔库斯回答说,“因他养的是奴隶,而我供养的是自由人。”“依你之见,你的自由人与格拉蒙的奴隶相比,哪个好些呢?”苏格拉底问。“我认为我的自由人要好一些。”阿利斯塔库斯回答。“这难道不是耻辱吗?”苏格拉底问,“他由于同一些恶人的关系丰衣足食,而你同那么优秀的人在一起却贫困不堪。”引自(古希腊史文选第323325页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阿利斯塔库斯现象”有可能在雅典发生吗?为什么?(2)材料中,苏格拉底对“自由人”、“奴隶”的基本看法是怎样的?对劳动的看法又是怎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