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言意味着一种责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5384458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5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思而后言意味着一种责任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三思而后言意味着一种责任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三思而后言意味着一种责任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三思而后言意味着一种责任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三思而后言意味着一种责任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思而后言意味着一种责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思而后言意味着一种责任(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三思而后言,意味着一种责任1.当心祸从口出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责任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人生散发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辉。当然,这需要你不断地去改造自己。祸从口出绝非戏言,古往今来多有例证,有张嘴不能想说就说,凡事还应该多多思考,话到嘴边留半句,千万不要太随便,许多灾难就滋生于此。说话伤人其实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其后果是既对自己不负责任也对别人不负责任,结果是首先伤了自己。下面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有一天,释尊带着阿难到王舍城内托钵后,走出城外。他们看见一个巨大的深坑,这是城内居民倾倒大小便的粪坑,雨水和脏水混入,臭气冲天。其中有一条生有许多手脚的小虫。它从遥远处就看见佛来,

2、不断从臭水中抬起头来,泪水直流地仰望着佛陀。释尊见它那悲凄状,忍不住从怜恤的眼神里,透着悲哀,此时,一切反应都看在阿难的双眼里。佛返回灵鹫山后,阿难铺好座垫,佛静静地坐着。阿难代表大家向佛打听刚才看见小虫时,为什么会如此难过?世尊说:“阿难,你们仔细听着。现在让我谈谈它的前后因缘。 ”佛陀开始谈起往事。很早以前,有一位婆罗门,建造寺庙。供养许多僧侣,有位大施主供养了他们许多上好的食品。一天,适逢一群云游和尚来访,该寺的主持本该把这些食品拿出来招待他们,但他却觉得为了这一群不速之客,把供养品端出来未免实在可惜,因此就藏了起来。当来访的和尚知悉此事后,就责问他说:“你为什么不让我们吃那些奶制品呢?

3、奶物是施主供养的,现在住在寺庙的人,应该不分彼此,都能够分享才对。 ”主持受到责备后,很是愤怒,以至失去自制心,破口大骂道:“ 你们这些该死的好闲之徒,应该去喝厕所的脏水,根本没有资格享受这些美食。 ”没想到,这位主持因为妄开恶口,终有恶报,后来他就投生在厕所坑里了,也就是王舍城外那条小虫。他只是说了一次恶言恶语,就饱尝如此痛苦。虽然这只是一个佛家的故事,但却说明了“祸从口出” 的道理,妄开恶言会惹火烧身,因此不能等闲视之,对人必须言谈温和。无论是在社会还是在职场上行走,因讲错话常会给我们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如何掌握分寸就成了人际沟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我们发现,有些心直口快性子急、喜欢争

4、论或争强好胜的人是最容易得罪人的,尽管这些人的本质并不坏。有一句英语俗语叫“Watch your mouth!”意思是“注意你的嘴巴” ,但实际意思是“ 讲话时要留神,不要说走了嘴 ”。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看来不拘小节什么话都敢说的西方人也忌讳这一点。有一位在美国任教的中国访问学者就有这样的切身感受。美国是个民主社会,但却并不是一个言论绝对自由的国家,你如果信口开河,很可能会招致麻烦。有一次,因为回答学生提问“学期报告要多长” 这个问题时,他开了一个美国式的幽默玩笑,他说:“我没有限定报告的页数,但它的长度应像女孩子的裙子,要短得带有挑逗性,但又要长得足以遮住关键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全班学生的

5、哄堂大笑,在笑声中,课堂的气氛就活跃起来了,他也自鸣得意。没想到,下课后,一个美国女学生走过来说:“老师,你那个笑话很不得体,这是性别歧视,我无法容忍。你怎么能对我们社会当今关注的问题表现得如此漠视呢?”老师有些惊讶地回答:“我只是引用一个伟人的格言。 ”“谁?”“这句话出自美国前总统罗斯福。 ”那位学生反驳道:“ 罗斯福是一个伟大的总统,但时代已经不同了,你今天再用这样的措辞是对妇女的极不尊重,我表示抗议。 ”在美国一旦上升到“ 抗议 ”这个程度,问题就严重了。他马上表示: “我只是开了一个玩笑,如果这对你造成心理伤害,我深表歉意。 ”“我要求你在班上公开道歉。 ”女学生不愿意罢休。老师考虑

6、了一下,说:“可以。 ”在下一堂课开始时,老师郑重其事地道了歉,女学生表示接受。直至学期结束,女学生再也没找过他麻烦。当然有过那次经历,他上课时就再也没有用过那个裙子的笑话了。我们常说,话说出口就要负责任,就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后果,因此,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痛快和泄愤而忘记了自己对可能出现的后果需要承担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要求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要分场合,要因人而异,切不可随心所欲。避免批评性的话语,杜绝主观性的议题,不要故意炫耀标榜自己,不说夸大不实之词,避谈隐私问题,少谈质疑性的问题,回避不雅之词等,这些都是避免“ 祸从口出” 的良药,相信,只要你注意了、改过了,你的人际关系也就融洽和谐了

7、,当然,你的事业也就成功在望了。2.切忌口出狂言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语负责。对于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可以说,要把握一定的尺度。做不到这一点,就有可能会乱说话,口出狂言。口出狂言,轻者自损人格,重者可能会伤了他人的感情。在人际交往中,一些人为了展示自己的优势与风采,从而不合时宜地口出狂言卖弄自己的“ 本事” 。这种类型的人不因为自己缺乏内含或丢人现眼而感到羞耻,反而为能博得一些和他们同样缺乏内含的人的浅薄喝彩而沾沾自喜。喜欢口出狂言的人说话不分轻重,经常忽略了说话应该给自己留些余地的道理,只要嘴巴一张,便是狂言乱飞,甚至通过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伶牙俐齿的“嘴功”。而恰恰正是这种所谓的 “嘴功”

8、,在关键时刻最易暴露出自己的弱点,成为别人取笑的话柄。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只燕子和乌鸦初次相遇,燕子对乌鸦自我介绍说:“我是漂亮的姑娘,是名雅典人,是公主,是雅典国王的女儿。 ”在和乌鸦闲聊的过程中,燕子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内容大多是在炫耀自己大富大贵的身世。后来,这只燕子又向乌鸦诉苦说,有一只猫头鹰强奸了她并割去了她的舌头。这时,乌鸦不紧不慢地说:“你舌头割去了,还这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你若有舌头,还不知将会怎么样吹牛呢?”这虽然是一则寓言故事,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那些好吹牛说大话的人,往往在自己的谎话中原形毕露,结果是拿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口出狂言 ”本来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本领,但往

9、往会适得其反,结果将自己置于尴尬的境地,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2002赛季的刚开打不久,对新加盟火箭队的中国队员姚明嗤之以鼻的原球星巴克利在电视台的“ 内部秀 ”节目上滔滔不绝,并口出狂言地说,如果姚明能够在本年度的任何一场常规赛上得到19分,他就会去“ 亲吻”同事 当年火箭队夺冠的功臣肯尼史密斯的屁股。后来,这句话经过若干次“误传” ,到姚明的耳朵时就成了 “如果姚明得到19分,巴克利就会亲吻姚明的屁股”。姚明听了后就笑着说:“ 那好,我就拿18分算了。 ”结果火箭队在客场挑战湖人队时,姚明攻下了20分,在为自己赢得尊重的同时,也把巴克利逼入了“绝境” 。而肯尼史密斯在得知姚明得了20分后欣

10、喜若狂,表示一定要让巴克利履行诺言。因此,巴克利要非常难堪地去应付他的“赌债”。 一天,镜头聚焦、强光灯灯光闪耀,在围观人群发出的一阵狂笑声中,巴克利一脸难堪地蹲下身去,无奈而、痛苦地朝肯尼史密斯的屁股啃去上述场面并非虚构,而是从球星到球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吻屁股佳话”。然而人们在评论、传播“吻屁股” 故事之余,感想更多的并不是 “吻屁股”本身,而是口出狂言之祸。这个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让人们懂得了话到嘴边要三思的道理。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口出狂言的人必然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人们应该很清楚三国演义中蜀军失街亭事件,那正是好大喜功的马谡口出狂言所致。马谡系谋士马良之弟。自幼熟读

11、兵书,但却摄入的多消化的少。在得到诸葛亮的赏识后,他更加恃才傲物,在众人面前常常口出狂言。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师北伐,想到了咽喉之地街亭必须派重兵留守,便问大将:“谁敢引兵去守街亭?” 言未毕,马谡毫不犹豫地抢言: “某愿往。 ”当孔明指出街亭要地易攻难守时,马谡拍拍胸脯,不屑一顾地说:“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其狂妄自大、骄傲轻敌的思想已暴露无遗。当诸葛亮委婉地指出对手非同小可、难以制胜之时,马谡更是口出狂言,不仅把对手贬得一钱不值,还以全家性命为担保立军令状,狂妄得似乎已经失去了理智。结果,马谡因为指挥无方,致使蜀军溃败。俗话说:“ 骄兵必败”,马谡可谓是一个非常典型的

12、典型,他恃才傲物,不把对手放在眼里,轻估了对手的力量,致使自己战败。无疑,马谡是有一点墨水就急急忙忙往外倒、唯恐路人不知的庸才。庸才在不知其庸,反以为智的时候便变成了狂人。而狂的结果就是在失败后遭到人们的耻笑。由此可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语负责。对于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可以说,要把握一定的尺度。做不到这一点,就有可能会乱说话,口出狂言。口出狂言,轻者自损人格,重者可能会伤了他人的感情。因此,我们在说话时,一定要谨慎,千万不要口出狂言。3.说话别逞口舌之快做事三思而行,说话也不例外,在开口说话之前也要思考,确定不会伤害他人再说出口,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也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13、。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反应快,口才好,心思灵敏,在生活或工作中和人有利益冲突或意见分歧时,往往能充分发挥辩才,把对方辩得脸红脖子粗,驳得哑口无言。这种人不管自己是否有理,在和你争论时,他绝不会认输,而且也不会输,因为他总是能够抓住你语言上的漏洞,也会转移战场,四处攻击,让对方措手不及,毫无招架之力,因此,对于这种人,即使你有理,他无理,但你就是拿他没办法。在辩论会、谈判桌上,这种人也许是个人才,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中,这种人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而会吃亏,因为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不是辩论场,也不是会议场和谈判桌,你面对的可能是能力强但口才差,或是能力差口才也差的人,你赢了前者,并不表示你

14、的观点就是对的,你赢了后者,只凸显你是个好辩之徒罢了。对于好争辩,爱逞口舌之快之人,人们虽然不敢和他在言语上交锋,但对的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反而会同情“辩” 输的那个人,他的意见并不一定会得到支持,而且别人因为怕和他在言语上交锋,只好尽量回避他。如果他得理还不饶人,把对方“ 赶尽杀绝”,让对方没有台阶下,那么他已种下一颗仇恨的种子,这对他绝对不是好事。东汉末年有个叫孔融的人,从小就十分聪颖, “孔融让梨” 的故事一直为后世所流传和称赞。孔融从小口才就极佳,能言善辩,这一天赋使他获得了“天才”的美名,但在后来也给他的仕途造成了祸端。10岁时,孔融跟随父亲到洛阳去。当时,洛阳城里有个叫李元礼的人,他

15、才华横溢,美誉传遍万里。因此,孔融很想见那个人,目睹一下他的风采。于是,孔融央求父亲说:“ 我想去见见李元礼先生。 ”孔父听后哈哈大笑道:“多少达官贵人都见不到他,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就不要再痴心妄想了。 ”孔融仍不罢休,很不以为然地说:“你只管带我去就行了,我保证一定能够见到他。 ”迫于无奈,孔父只好带着儿子去见李元礼。到了李府门口,孔融对看门的侍者说:“我是李先生的亲戚,烦你进去通报一声。 ” 李元礼接见孔融父子之后,大惑不解,便问孔融:“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呀?”孔融毫无畏惧之色,面带微笑地回答说:“从前,我的先人仲尼(孔子)和您的先人伯阳(老子)有师资之尊,所以我与您是通家之好,赛过寻

16、常邻里,您能说我们不是亲戚吗?”小孔融的寥寥数语,令李元礼不禁暗中啧啧称奇,从此对他刮目相看,并视孔融为奇才。当孔融长大后,李元礼觉得他是个人才,于是向皇上推荐孔融为京都大学之师,并视之为忘年之友。成年的孔融在为人处世方面处处显其锋芒,常常用锋芒强劲的言语和他人针锋相对,因此,他得罪了许多人。例如,有一次,当孔融正在和李元礼谈话时,碰巧太中大夫陈炜前来造访。李元礼的门人非常佩服孔融的机智与能言善辩的才能,于是将孔融的表现,绘声绘色地告诉了陈炜。陈炜一向老成持重,听后以略带轻视的口吻说:“小时候聪慧的人,长大以后未必如此。 ”恰巧这句话被孔融听见了,他见陈炜有意地批评自己,便立刻反唇相讥道:“想来太中大夫小时候一定是十分聪慧吧!” 陈炜顿时脸色大变,无语凝噎。但从此之后,他心中充满了对孔融的厌恶感。正是因为锋芒太劲的言语,为孔融英才多劫的人生埋下了沉重的伏笔,直至最终被曹操无情地贬黜。 孔融的故事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做事三思而行,说话也不例外,在开口说话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