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21年度保亭县高级中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调研测试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3833390 上传时间:2020-12-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2021年度保亭县高级中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调研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2021年度保亭县高级中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调研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2021年度保亭县高级中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调研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2021年度保亭县高级中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调研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2021年度保亭县高级中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调研测试(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1年度保亭县高级中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调研测试一、作文(共1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种原始的运输工具骡子和马,最近出现在现代化都市深圳的建设工地上。深圳市的一项供电工程,需要在海拔300多米的山上作业。如果按常规施工,就必须先用机械劈山修路,再运输材料上山。这样不仅会拉长工期,而且势必破坏山体和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于是深圳人请来了广西的骡子和矮马,将一筐筐石料驮上山顶,既省却了筑路的工期,又保护了生态。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恐怕绝不仅仅在环境和金钱上。现代化的建设工程采用原始的运输方式,看起来不可思议,甚至是一种倒退,但是它行之有效,在保护环境和避免无谓的工程(比如没有必

2、要在一个不必修路的地方修路)时,它却可能是一个先进的方法。应该说,这种既切合实际而又别出心裁的举措,对我们极有启发。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想到了什么?可以记叙自己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发表见解。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二、填空题(共10题)1.将下面一段文字画线的部分用“/”断句。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孟子告子上2.根据前后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不超过10字。

3、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是经过千年万代沉淀而成的土地,历史中的辉煌与暗淡,都积淀在这土地中,历史中所有人物的音容足迹,都融化在这土地中。我正在耕耘的这些泥土,会不会被遭受放逐、行吟泽畔的屈原踩过?会不会被_的陶渊明种过菊花?这些泥土冲下山岭,又被风吹到空中,会不会曾落到_的李白的肩头?会不会曾飘在_的杜甫的脚边?会不会拂过的苏轼的须髯?3.下面一段文字画线部分的句序不当,请作调整。要求调整后不仅句序合理,而且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人类的智慧要靠书籍来交流,传播历史文明也要靠书籍。书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部好书,引导人们健康成长,而且能帮助人养成优美的品德和情操,给人以知识;然

4、而,也毋庸讳言,一些内容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书读了只能使人精神颓废。受到毒害,因此,读书必须有所选择。修改为:4.文章合为时而著,。(唐白居易与元九书)5.民为贵,_,君为轻。(孟子)6.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7.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8.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韩愈师说)9.,何不改此度?离骚10.阅读下面的诗和词,然后回答问题。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两首诗词运用了何种相同的艺术手法?两首诗词中

5、的梅花形象有什么共同点?南宋人李壁评王诗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荆公(王安石)略转换耳,或偶同也。”其言外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述理由。三、现代文阅读(共3题)1.阅读下文,完成14题。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讨论、宣传中,常听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论证。这几乎是一个事实陈述,但是,这样说有许多疑点。第一,地球并非只为人而存在,利奥波德曾说:“在土地为我们提供生计这个事实和土地就是为此而存在的推论之间,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区别。”第二,如果由于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就要保护它,若地球足够多,就可以不保护了吗?假如我们有N

6、个地球,那会怎么样呢?人总是从与自己关系的远近来判别道义的轻重。在中国,“家”是一个基本分界线,一般分“家里”和“家外”,推而广之有朋友和非朋友,认识的人与不认识的人。近代伦理考虑的范围要大得多,但通常仍然限于“同类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黑人”不被算作“人”。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梦”,就是想把黑人变成人的一部分,使之成为人类共同体的一部分,享受人的伦理和权利。随着社会的演化,伦理学讨论的范围有了质的飞跃,试图超出人类而达于外物。首先是一般的动物,它们被包含在类似于人类的“共同体”内。伦理主体的扩展,是一个远非能论证清楚的观念,但却体现了人类思想的超越性,它是一种值得关注的

7、、并将产生伟大影响的思想。近些年,有一种名叫红豆杉的植物,因其“有用”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后来竟导致云南红豆杉大量被砍伐,生态破坏极为严重。红豆杉的故事可以得出什么教训?一种容易理解的解读是,人类或者人类中的某一部分(如正在奔小康的中国人)不可过分短视。为了自己或者为了子孙后代,我们应当保护植物资源,不可为了一时的小利,而损害长远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这种基于功利主义伦理的解释,直到目前仍然流行,自有它的道理。我们没必要反对人类对植物的利用,利奥波德甚至不反对打猎。但是,这还不够。还有基于非功利考虑的伦理,至少不直接涉及功利目的。这种非功利伦理具有真正的超越性,“利他行为”就是其显著特征。人类

8、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植物、动物并非因人而存在、为人而存在;从进化的角度看,人是相当晚才出现的物种。当我们有决心扩大伦理主体,把自然界中的土地、植物、动物都视为与每个人类同的伦理主体时,我们就会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我们如果有无数植物可以利用,是否就可以任意处置植物呢?有人回答说,当资源不太多时,仍然要保护,当资源很多时就不必了。但是另有人回答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护地球,都要爱护植物。这两种世界观和伦理观,既有重叠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完成观念上从人类伦理到自然伦理的超越是相当困难的,即使观念上我们已经认可了,操作上仍然是一个相当复杂相当漫长的过程,可能是一种无限的过程。重要的是,不要因为

9、“善小”而“不为”,也不要因为过程无限而放弃时时不倦的追求。伦理扩展意味着人类的进步,代表着人类心灵的超越能力突破了传统的束缚。1“伦理扩展意味着人类的进步”。从全文看,“伦理扩展(伦理主体的扩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在框内填写相应的文字):同类人人类动物共同体.2阅读第、两段,概括“功利主义伦理”和“非功利伦理”的显著区别是什么:前者,后者。(每个空格填一个字)3第段提到的“两种世界观和伦理观”,其“重叠的部分”体现在“不同部分”体现在。4作者在第段说“当我们有决心扩大伦理主体,把自然界中的土地、植物、动物都视为与每个人类同的伦理主体时,我们就会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请根据你的理解,描绘这

10、“全新的境界”是怎样的。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从一个微笑开始刘心武又是一年春柳绿。春光烂漫,心里却丝丝忧郁绞缠,问依依垂柳,怎么办?不要害怕开始,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勇敢些,请现出一个微笑,迎上前!一些固有的格局被打破了,现出一些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真想退回到从前;但是日历不能倒翻,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无妨对镜沉思,从现出一个微笑开始,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是的,眼前将会有更多的失落、更多的背叛,也会有更多的疑惑、更多的烦恼、更多的辛酸;但是我们带着心中的微笑,穿过世事的云烟,就可能沉着应变。努力耕耘,收获果实,并提升认知,强健心弦

11、,迎向幸福的彼岸。地球上的生灵中,惟有人会微笑。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达成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却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藏的遗憾。我们往往因成功而狂喜不已,或往往因挫折而痛不欲生。当然,开怀大笑与嚎啕大哭都是生命的自然悸动,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将微笑遗忘,惟有微笑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超越悲欢。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相视,仍可报之以粲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微笑毋庸学

12、习,生而俱全,然而微笑的能力却有可能退化。倘若一个人完全丧失了微笑的心绪,那么,他应该像防癌一样,赶快采取措施,甚至对镜自视,把心底的温柔、顾念、自惜、自信丝丝缕缕捡拾回来,从一个最淡的微笑开始,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再次将胸怀拓宽。微笑吧!在每一个清晨,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在每一个春天,面对着地上第一针新草;在每一个起点,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相信吧,从一个微笑开始,那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选自开发心大陆,吉林人民出版社)1文章第段“又是一年春柳绿”中为何用“柳”而不用“草”?答:2赏析第段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答:3联系全文,分三点说说怎样才能“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