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53814380 上传时间:2020-12-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1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1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郏县安良镇中王庙小学 雷俊贤摘 要: 本文从素质教育出发,以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通过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积极发挥体态语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配合讨论,进而多角度地引发学生勤思、善思,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关键词:素质教育 课堂氛围 兴趣 创新思维“学而不思则惘”,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正是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掌握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抓住教材中的关键问题、重点和难点等精心设疑,想方设法引发学生多思、深思、会思,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中共中央国务院

2、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点,造就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要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不断地激励我们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形成一种长期起作用的鼓励创新的社会风气和民族精神,以便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强国不断迈进。民族创新意识到激励,创新精神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小学数学的教育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肩负

3、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为培养21世纪人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一、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基础。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教育条件和生理心理因素的不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应关爱每一个学生,心理学研究证实:良好的心境可以使想象活跃,思维敏捷,可以增强创新敏感性;积极的激情能极大的激发创新意识和敏感性;兴趣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心理动力,能充分调动和有效地组织智力因素,同时也能有效地激发非智力因素,科学调查研究表明:如果教师偏爱优等生,厌恶落后生,学习暂时落后学生受到冷遇试想学生总是怕

4、说错,怕老师批评,总是忐忑不安,缺乏良好的心境、激情、热情,他们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和自卑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丧失信心,从厌恶教师进而发展到教师所教的学科,这样一来,又怎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改善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是指挥者,学生是服从者的关系,彻底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以师生平等的心态实施教学,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提问、演板、发表看法、提供建议、个别辅导等都要一视同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像太阳一样把知识和智慧的阳光撒向每一个学生,在他们的心目中树立起一个可亲可爱的形象。他们就会“爱屋及乌”,表现出很高的学习

5、兴趣。教师要学会善待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新发现,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尽管有些发现对老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创新,一次激励。当学生创新性的做出这一成功的探索以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这样学生不仅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会油然而生,而且把新学知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并创造性地把书本知识广泛地迁移和延伸到书本之外,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形成了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以积极饱满的心境参与学习,时时有种成就感、满足感,确实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面向全体,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

6、习,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2、发挥语言、体态语的积极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方伯特的“体态效应”研究表明:人获得信息7%来自文字,38%来自语言,55%来自体态语。由此可见,语言及体态语的积极作用尤为重要。加里宁也说过:“再也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能捕捉一切细微的事情。”孩子对教师的言行举止极大观察有其独特的敏感性。为此,教师应一改那种传统观念,在课堂上不鞠言笑,并认为这样会有一种威严,这样才会达到“严师出高徒”的目的。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感人心者,莫失乎情。”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教学是教师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亲切的语言以能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

7、生关系,当教师以渊博的知识,饱满的热情,亲切的话语进行教学,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得到的是一种艺术的享受。纯粹的教学语言如此。被称为无声语言的体态语更是独具魅力,为此,当教师走进教室,面带微笑,精神饱满,动作神态逼真,“咱们班同学最喜欢动脑筋,发言越来越积极,相信你们这节课一定会学得更好。比一比,看看谁在这节课上学得最好,最肯动脑筋?”教师一番热情洋溢的开场白,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恰到好处的形态运用和富有“会说话”的脸部表情,都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时,当教师用诚恳的语言伴之鼓励赞许的目光注视“很好!真棒!反应很快”等口头表扬,当学生有疑难时或回答总是有困难时,这时老师则

8、用“别急;慢慢想;明白了吗”等温柔体贴的话语鼓励。因此,每一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每一赞许的点头,亲切的抚摸,都会使学生感到一种爱的鼓舞,一种情感的交融,从而营造出一个和谐、民主、平等互助的课堂氛围。研究表明,在愉悦轻松、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激活,敏锐地把握机会,勇敢地付之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外于最佳的境界,反之,紧张,严肃,压抑的课堂气氛,学生勇于探索的创造得不到激活,也就无法谈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营造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土壤和阳光。一、 学生现欲望的积极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就要多提供学生表现机会。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

9、给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尽管让他们多说、多想、多做,让学生有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机会,满足学生合理的表现欲望。 1、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习勤奋思考,让学生在探究中表现自己。教师对每一节课必须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勤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多角度地引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才能进发创新火花,培养创新精神。 这样设计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过程中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充分的表现,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而且老师的“导”也显得轻松。 应该从已知到未知,运用迁移规律,举一反三,使学生善思。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较强,前面知识是后面

10、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发展,组成一个相互联系、衔接的整体,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吃透教材,抓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从已知到未知,引导学生学好新知识。如:在教师“三位数乘多位数”时,我引导学生计算“412*24”,通过计算,使学生重温了“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分别去乘被乘数各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这样就为学生学习三位数乘多位数起了正迁移作用。然后引导学生计算“412*24”一题,学生就会运用“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步骤进行计算,并增加“用乘数百位数上的数分别去乘被延缓数各位上的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因为学生从知识连贯点发现

11、:两位数乘多位数与三位数乘多位数的方法、算理一样,增加一个计算步骤而已。 2、引导学生讨论,互相配合,在讨论合作中表现。 教学中,充分利用讨论法,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不仅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加强交流,增强集体主义,在集体意识中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充分表现自我。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讨论把一张长方形纸折叠平均分成四份,有的同学可能折叠出两三种,通过同位之间的相互讨论,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最终平均折叠出很多种。同时在讨论合作中,也有可能互相纠正对方可能忽视了“平均分”,而以“相当然”的观察的错误,这样在讨论合作中表现了自我,激发了创新的积极性。 时代呼唤教育

12、教学改革,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期望他们象科学家那样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概念、设想、理论、技术、工艺、产品,这些真正意义上的创造。但是,只要坚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不压制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就能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创新素质。 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经过这一系列的有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敏性与准确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一切,也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线”的教学法思维。参考文献:骑士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概论2010.032010年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创新思维200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