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_07劳动关系与劳动争议处理材料.ppt

上传人:caoka****i456 文档编号:153807827 上传时间:2020-12-0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_07劳动关系与劳动争议处理材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人力资源管理_07劳动关系与劳动争议处理材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人力资源管理_07劳动关系与劳动争议处理材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人力资源管理_07劳动关系与劳动争议处理材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人力资源管理_07劳动关系与劳动争议处理材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_07劳动关系与劳动争议处理材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_07劳动关系与劳动争议处理材料.ppt(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章 劳动关系与劳动争议处理,本章内容:,劳动关系概述 劳动争议及处理,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1.理解劳动关系的概念 2.了解劳动关系的类型及内容 3.理解劳动者地位与权利 4.重点掌握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和步骤,7.1 劳动关系概述,本节内容:,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关系的类型 劳动关系的内容,一、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又称劳资关系、雇佣关系,是指社会生产中,劳动力使用者与劳动者在实现生产劳动过程中所结成的一种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经济 利益关系。,二、劳动关系的类型,利益冲突型的劳资关系:又称传统型的劳动关系,显著特点是劳方和资方均强调和注重各自的利益和不同的立场,劳资矛盾和冲突较

2、为明显,阶级斗争理论曾是指导工人和工会斗争的基本原则。劳资关系在冲突、 斗争、妥协中维系和发展。 利益一体型的劳资关系:其特点在于较为强调劳资关系双方利益的一致性。 利益协调型的劳动关系:劳资关系比较和谐稳定,而且导致社会和经济能稳定地发展。,三、劳动关系的内容,劳动关系的内容从法律上讲就是指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劳动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有:劳动权、民主管理权、休息权、劳动报酬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险、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等。 劳动者承担的主要义务有: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学习政治、文化、科学、技术和业务知识;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

3、度;保守国家和企业的机密。,用人单位的主要权利有:依法录用、调动和辞退职工;决定企业的机构设置;任免企业的行政干部;制订工资、报酬和福利方案;依法奖惩职工。用人单位的主要义务有:依法录用、分配、安排职工的工作;保障工会和职代会行使其职权;按职工的劳动质量、数量支付劳动报酬;加强对职工思想、文化和业务的教育培训;改善劳动条件,搞好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7.2 劳动争议及处理,本节内容:,劳动者地位与权利 劳资协商与谈判 劳动争议及处理,一、劳动者地位与权利,1.劳动者的地位 劳动者地位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处于一定的劳动关系之中并受其制约和决定的,以劳动者权益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劳动者自身利

4、益的实现程度。,劳动者地位组成:,劳动者的经济地位: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影响以及所获得的经济利益。 劳动者的政治地位:是劳动者的政治利益关系的深刻反映。 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劳动者社会地位的状况是同其职业声望密切相关的,并受自身的经济地位的制约和决定,通过劳动者的社会声望得以体现。,2.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权利是指处于社会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在履行劳动义务的同时所享有的与劳动有关的权利。它是以劳动权益为基础和中心的社会权利,劳动者权利是劳动法律所规定的劳动者所享有的合法权益。,我国劳动法关于我国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权利,做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1)劳动者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劳动

5、者有平等就业的权利 劳动者有选择职业的权利,(2)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4)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劳动者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劳动者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7)劳动者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二、劳资协商与谈判,劳资协商和谈判的主要内容是工资标准、劳动条件、解雇人数,还有其他有关职工权益的问题。劳资双方的代表,一方是工会,另一方是雇主。 仅就工资的劳资协商和谈判而言,有三种基本模式:,(1)主要由国家宏观层次上的劳资双方谈判决定,如新加坡、奥地利、挪威、瑞典等; (2)主要由产业中观层次劳资双方谈判决定、如德国、荷兰、

6、瑞士等; (3)主要由企业微观层次劳资双方谈判决定,如英国、加拿大、美国、法国、意大利、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等。,三、劳动争议及处理,劳动争议也叫劳动纠纷,在西方叫“劳资争议”。它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的权利、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 广义上的劳动争议包括因执行劳动法或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规定而引起的争议和因制定或变更劳动条件而产生的争议;狭义的劳动争议仅指因执行劳动法或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规定而引起的争议。,1.劳动争议类型及产生的原因,(1)劳动争议类型 解除劳动关系的争议 劳动合同争议 劳动报酬争议 社会保险争议 员工培训费用和服务年限的争议 劳动保护争议 侵犯劳动者人

7、身权利争议 企业中劳动关系双方还会在奖金的支付、津贴的发放、福利待遇等方面发生争议。,(2)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无契约、法规,因而当事人各自从自己利益出发,引起纠纷。 有契约、法规,但过于笼统,不能具体界定双方责任、义务、权利,或已不适应新的形势。 契约、法规不合理,使一方或双方均不能接受,或无法执行。 对契约、法规理解不同,引起争执。 不承认契约、法规的约束,一方提出无理要求。 有关管理机构工作失误造成纠纷。,2.解决劳动争议的基本原则,调解和及时处理原则 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原则,即合法原则 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即公正原则,3.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和步骤,按照劳动法第79

8、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劳动争议调解,调解是由第三者居间调和,通过疏导、说服,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从而解决纠纷的方法。按照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在处理劳动争议的过程中,首先由用人单位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争议进行调解。,调节程序:,A.申请调解 劳动争议调解的申请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

9、这种调解申请是自愿的。劳动争议发生后,如果当事 人通过协商不 能解决或者不愿意协商解决,可以申请调解。 劳动争议调解申请是有时间限制的,工作规则第14条规定:“当事人申请调解,应当自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30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并填写劳动争议调解申请书。”由于调解的基本原则是双方自愿,因此调解委员会在收到调解申请后,应当征询申请对方当事人的意见。如果当事人不同意调解,调解委员会在3日内要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B.案件受理,争议受理是指调解委员会在接到调解申请后,受理审查,接受申请的过程。按照工作规则第15条规定,调解委员会应在收到调解申请后4日内对申请进行受理审查,做

10、出受理或不受理申请的决定。,调解委员会在受理审查中要审查的主要内容:,第一,申请调解的事由是否属于劳动争议。 第二,调解申请人是否合格。 第三,申请对方是否明确。 第四,调解请求和事实根据是否明确。,C.进行调查,在案件受理以后,调解委员会的首要任务是做好调查工作,了解争议的原因,掌握有关证据和详细材料,为今后的案件分析和调解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调查争议所涉及的其他有关人员、单位和部门及他们对争议的态度和看法;查看和翻阅有关劳动法规以及争议双方签定的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等。,D.实施调解,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依法律、政策、劳动合同以及其他法律文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对当事人进行宣传、教育,促进当事

11、人互相谅解,达成协议。工作规则第18条规定:“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30日内结束。到期未结束的,视为调解不成。”,E.调解协议的执行,为了使调解最终依法达到满意效果,调解委员会在调解时还应遵守以下几条原则: 当事人自愿申请,依据事实及时调解; 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同当事人民主协商; 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诉讼的权利。,(2)劳动争议的仲裁,仲裁又称“公断”,它是指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自愿把争议提交第三者审理,由其做出判断或者裁决,从而使争议得到处理的一种方式。 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如果当事人直接要求以及调解委员会调解不成功时,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12、申请仲裁。在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一般设在各级政府劳动部门。,A.仲裁制度的特点,首先,当事人自愿提出仲裁请求。 其次,仲裁人从事第三者的行为。 再次,仲裁人对争议有公断权。 第四,仲裁活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B.劳动争议仲裁的基本原则,以争议事实为依据,以劳动法律政策为准绳。 先行调解。 及时仲裁。 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C.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第一,仲裁申请和受理 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提交书面申诉书。仲裁委员会应当收到申请书之日起7日内做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 第二,调查取证 在受理申诉人的仲裁申请后,仲裁委员会就需要进行有

13、针对性的调查取证工作,这其中包括拟订调查提纲,根据调查提纲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取证,核实调查结果和有关证据等调查取证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有关证据和材料,查明争议事实,为下一步的调解或仲裁做好准备工作。,第三,进行调解 仲裁庭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要先进行调解工作努力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协议以“调解书”形式体现,具有法律效力。 第四,实施裁决 经仲裁庭调解无效或仲裁调解书送达之前当事人反悔,调解失败,这时仲裁庭应及时实施。,第五,调解或裁决的执行 仲裁调解书自送达当事人之日起生效,仲裁裁决书送达15日内当事人不起诉的即发生法律效力。生效的上述法律文书等同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责任人逾期不履行生效的的

14、法律文书的,另方当事人可申请强制执行。仲裁文书的执行权由人民法院行使。人民法院对确有错误的裁决可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当事人和仲裁机关。裁决不予执行的,视同未曾仲裁,当事人可重新申请仲裁。,(3)劳动争议的诉讼,企业劳动争议的法律诉讼又叫企业劳动争议的法律审判,是指法院依照法律程序,以有关劳动法规为依据,以争议的案件的事实为准绳,对企业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A.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条件,第一,劳动关系当事人间的劳动争议,必须先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时,必须持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书。 第二,必须在接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

15、法院起诉,超过15日,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三,受理的案件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B.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第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 第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争议。 第三,因未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和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C.劳动争议的诉讼程序,第一,起诉受理 起诉是指争议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法院行使审判权,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受理是指法院接收争议案件并同意审理。,第二,调查取证 法院的调查取证除了对原告提供的有关材料、证据或仲裁机构掌握的情况、证据等情况核实外,自己还要对争议的有关情况、事实进行重点调查,包括查明争议的时间、地点、原因、后果、焦点问题以及双方的责任和态度等。,第三,进行调解 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也要先行调解。法院的调解要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法院不得强迫调解。,第四,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是在法院调解失败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一阶段主要进行这样一些活动: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判决等。,第五,判决执行 法庭判决书送达当事人以后,当事人在规定时间内不向上一级法院上诉的,判决书即行生效,双方当事人必须执行。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的有权向上一级法院上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