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防治[汇编]

上传人:x****育 文档编号:153772888 上传时间:2020-12-02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病虫害防治[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玉米病虫害防治[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玉米病虫害防治[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玉米病虫害防治[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玉米病虫害防治[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玉米病虫害防治[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病虫害防治[汇编](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PPT实用可编辑,“,”,精品PPT实用可编辑,理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古强,玉米(杂粮) 病虫害防治技术,3,精品PPT借鉴参考,玉米病害,玉米大斑病 玉米小斑 病玉米锈病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黑粉病,4,精品PPT借鉴参考,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是玉米重要叶部病害。在我国以东北、西北和南方山区、华北北部的冷凉玉米产区发病较重。一般减产1520%,大发生年减产50%以上。 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均可感染大斑病。往往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扩展。苗期很少发病,抽雄后发病逐渐加重。病菌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叶鞘、苞叶和籽粒,5,精品PPT借鉴参考,叶片发病,先出现水渍状或灰绿色的小

2、斑点, 随后沿叶脉方向迅速扩大, 形成黄褐色或灰褐色梭形大斑, 病斑中间颜色较浅,边缘较深。 严重发病时,多个病斑相互连片,使植株过早枯死。 田间湿度较大,大雨过后或露水较重时,病斑表面常密生一层灰黑色的霉状物(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症状特点,6,精品PPT借鉴参考,侵染叶鞘、苞叶和籽粒,病斑多呈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枯死株根部腐烂,果穗松软而倒挂,籽粒干瘪细小。 诊断要点:叶片上出现梭形大斑,病部有灰黑色的霉状物。,症状特点,叶鞘、苞叶和籽粒发病,7,精品PPT借鉴参考,玉米大斑病常与生理性大斑病区别,玉米大斑病病斑呈梭形,病部组织极易破碎,病部保湿后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 生理性大

3、斑病一般不呈梭形,患部病组织不易破碎,保湿不出现大斑病菌的分生孢子。,8,精品PPT借鉴参考,9,精品PPT借鉴参考,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凸脐蠕孢属,病原,10,精品PPT借鉴参考,初侵染来源,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中越冬; 种子上和堆肥中尚未腐烂的病菌也能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 病部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在玉米整个生长期内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发病规律,11,精品PPT借鉴参考,发病条件,感病品种是病害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7-8月份温度偏低,多雨高湿,日照不足,均有利于大斑病的发生和流行。 北方各玉米产区,6-8月气温大多适于发病,降雨就成为大斑病发病轻重的

4、决定因素。 无论春玉米还是夏玉米,晚播、密植、连作、靠近村庄及地势低洼的地块发病均重。,发病规律,12,精品PPT借鉴参考,农业防治为主,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大斑病经济有效的措施。 根据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施足基肥,适期追肥,氮、磷、钾肥合理配合。 利用该病存在阶段抗病性的特性,适期早播可避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清除菌源,及时处理带病秸秆,防治措施,13,精品PPT借鉴参考,药剂防治,可选用9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 也可选用10%世高、或70%可杀得、50%扑海因、50%菌核净等药剂。,防治措施,14,精品PP

5、T借鉴参考,玉米小斑病,玉米小斑病是温暖潮湿玉米栽培区的重要叶部病害。 随着抗病品种的推广,小斑病的发生为害基本得到控制,但由于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在一些玉米产区小斑病仍发生严重。 玉米小斑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发病较轻,玉米抽雄后发病逐渐加重 。 病菌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叶鞘、苞叶、果穗和籽粒。,15,精品PPT借鉴参考,病部初为水渍状斑点,后变为黄褐色。 有三种类型: 一是病斑为坏死小斑点,黄褐色,且有黄褐色的晕圈,病斑一般不扩展; 二是病斑长椭圆形或椭圆形,边缘颜色较深,黄褐色,病斑的扩展受叶脉限制; 三是病斑椭圆形或纺锤形,黄色或灰色,无明显边缘,病斑扩展不受叶脉限制。

6、 前一种为抗病型病斑。后两种为感病型病斑,感病品种病斑常相互联合使整个叶片发生萎蔫,严重的植株会提早枯死。 天气潮湿或多雨季节,病斑上出现大量灰黑色霉层。,症状特点,叶片发病,16,精品PPT借鉴参考,诊断要点,叶片上有数量较多的黄褐色椭圆形小病斑,病部有灰黑色霉层。,17,精品PPT借鉴参考,18,精品PPT借鉴参考,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平脐蠕孢属,病原,19,精品PPT借鉴参考,初侵染来源,此病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存活率很低。 因此小斑病菌的初侵染来源主要是上年玉米收获后遗留在田间、地头和玉米秸垛中尚未腐熟的病残体。 病斑一旦遇到潮湿条件就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助

7、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小斑病可以进行多次再侵染。,发病规律,20,精品PPT借鉴参考,发病条件,大面积推广和种植感病杂交种是导致部分地区该病大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原因。 在7-8月份,如果月平均温度在25以上、雨日、雨量多、露水大的年份和地区,小斑病发生重; 凡是田间湿度大、植株生长不良的各种栽培措施都有利于小斑病的发生; 小斑病菌对氮肥敏感,如果玉米拔节期肥力不足发病重; 地势低洼、湿度大通风透光差的地块发病重; 植株生长不良,发病早的病重;此外,由于菌量的逐渐积累,一般夏玉米比春玉米发病重。,21,精品PPT借鉴参考,农业防治,利用抗病、优质和高产的玉米杂交种是保证玉米稳产增收

8、的重要措施。 适期早播, 合理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及时追肥,氮、磷、钾合理配合施用,尤其是要避免拔节和抽穗期脱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注意低洼地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玉米收获后要及时翻地,将田间病残体翻入土中使其加速腐烂分解; 秸秆不宜作篱笆,不要堆放在田间地头;秸秆做堆肥时要充分进行高温发酵。 大面积实行12年轮作可减少发病。,防治措施,22,精品PPT借鉴参考,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适时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50%硫菌灵胶悬剂600700倍液、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还可选用10%世高、 或50%扑海

9、因、50%敌菌灵、50%菌核净、 77%可杀得、50%硫菌灵胶悬剂、70%代森锰锌等药剂。,防治措施,23,精品PPT借鉴参考,玉米丝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尤其以华北、西北、东北和南方冷凉山区的连作玉米地块发病较重, 发病率2%8%,严重地块可达60%70%,造成严重减产。 玉米丝黑穗病是系统性侵染病害 。,24,精品PPT借鉴参考,1.症状,玉米丝黑穗病是系统性侵染病害。 苗期有些杂交种或自交系在67叶期开始出现症状: 如病苗矮化,叶片密集,叶色浓绿,节间缩短,株形弯曲,第5片叶以上开始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条斑等。,25,精品PPT借鉴参考,穗期出现典型症状:,果穗除苞叶外

10、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苞, 基部膨大而顶端小、不吐花丝、苞叶通常不易破裂、黑粉不外漏、不易飞散、常黏结成块, 内部夹杂丝状的寄主维管束组织。因丝状物在黑粉飞散后才显露,所以称为丝黑穗病。,26,精品PPT借鉴参考,雄穗症状,雄穗受害花器变形,颖片长、大而多,呈多叶状,不能形成雄蕊。 仅个别小穗变成黑粉苞,多数仍保持原来的穗形, 也有以主梗为基础膨大形成黑粉苞, 外面包被白膜,当膜破裂后,才露出黑粉,黑粉也常黏结成块,不易分散。,27,精品PPT借鉴参考,诊断要点,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苞,黑粉常黏结成块,内部夹杂丝状的寄主维管束组织。,28,精品PPT借鉴参考,29,精品PPT借鉴参考

11、,30,精品PPT借鉴参考,病原,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轴黑粉菌属。,31,精品PPT借鉴参考,病原,32,精品PPT借鉴参考,发生规律,初侵染来源:病原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中、或混入粪肥中、或沾附于种子表面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 其中以土壤带菌为主。 冬孢子通过牲畜消化道后仍能保持活力,施用病株残体未经腐熟的粪肥可引起田间发病。 带菌种子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种子自然带菌量小,传病作用明显低于粪肥和土壤带菌。,33,精品PPT借鉴参考,感病时期,玉米3叶期前是病菌的主要侵染时期。 7叶期后病菌不再侵染, 侵入后的病菌很快蔓延到达玉米的生长锥,造成系统性侵染。,34,精品PPT借鉴参考

12、,防治策略,以种子处理为主,采用及时消灭菌源、种植抗病品种等农业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35,精品PPT借鉴参考,种子处理,在选择抗病良种的前提下,播前要晒种,选籽粒饱满、发芽势强、发芽率高的种子,再用药剂拌种处理。 40%卫福胶悬剂270330ml加水1.2L拌种l00 kg, 50%多菌灵,或50%萎锈灵,每l00 kg种子用药量为250350 g; 5.5%浸种灵号,每100 kg种子用药量为1g。,防治措施,36,精品PPT借鉴参考,农业防治,杜绝和减少初侵染源: 不从病区调运种子; 育苗移栽的要选不带菌的地块或经土壤处理后再育苗, 最好在玉米苗34片叶以后再移栽定植大田,可有效避

13、免丝黑穗病菌的侵染 及时拔除田间病株能有效地减少土壤中越冬菌源; 进行高温堆肥,厩肥充分发酵,杀死病原菌后再施用;切忌将病株散放或喂养牲畜、垫圈等,防治措施,37,精品PPT借鉴参考,农业防治,般实行13年的合理轮作,可有效地控制丝黑穗病的发生和危害。 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丝黑穗病的根本措施,由于丝黑穗病与大斑病的发生和流行区一致,要选用兼抗这两种病害的品种。 调整播期,要求播种时气温稳定在12以上,地膜覆盖也可提早播种,但也不可盲目地早播;整地保墒,提高播种质量,一切有利于种子快发芽、快出土、快生长的因素都能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防治措施,38,精品PPT借鉴参考,玉米黑粉病,玉米黑粉病又称瘤

14、黑粉病,是玉米重要病害。一般山区比平原、北方比南方发生普遍而且严重。 产量损失程度根据发病的时期、发病的部位及病瘤的大小有关,发生早、而且病瘤大,在果穗上及植株中部发病的对产量影响大,减产15%以上。 玉米黑粉病为局部侵染病害,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形成病瘤, 地上部具有分生能力的幼嫩组织均可受害。,39,精品PPT借鉴参考,症状,苗期:病苗小,茎叶扭曲畸形,在茎基部产生小病瘤,病苗株高在33 cm左右时明显,严重时枯死。叶片或叶鞘上的病瘤。 叶片:叶片上的病瘤较小,常成串密生,多如豆粒或花生米粒大小,内部很少形成黑粉。 茎或气生根上:病瘤大小不等,一般如拳头大小。 雄花:大部分或个别小花

15、形成角状或长囊状的病瘤。 雌穗:被侵染后,多在果穗上半部或个别籽粒上形成病瘤,严重发生的可在全穗。,40,精品PPT借鉴参考,诊断要点,病部形成大小不等的畸形病瘤。 病瘤成熟后,外膜破裂,散出大量黑粉。,41,精品PPT借鉴参考,42,精品PPT借鉴参考,43,精品PPT借鉴参考,44,精品PPT借鉴参考,45,精品PPT借鉴参考,病原,属担子菌亚门真菌,黑粉菌属。,46,精品PPT借鉴参考,发病规律,玉米黑粉病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和病残体中越冬,也可沾附于种子表面或混在粪肥中越冬。 越冬的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随风雨传播,从寄主表皮或伤口直接侵入节部、腋芽和雌雄穗等幼嫩的分生组织

16、。 冬孢子也可以直接萌发产生侵染丝侵入玉米组织。 侵入的菌丝只能在侵染点附近扩展,形成病瘤。在病瘤内产生大量的黑粉状冬孢子,随风雨传播后,进行再侵染。,47,精品PPT借鉴参考,防治策略应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减少菌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策略,48,精品PPT借鉴参考,农业防治,A利用抗病品种; B秋季翻地,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 C玉米秸秆用堆肥时要充分腐熟; D在病瘤未变色时及早割除,并带出田外深埋处理; E重病田实行23年的轮作;合理密植,及时灌溉,尤其是抽雄前后要保证水分供应充足; F避免偏施、过量施氮肥,适时增施磷钾肥; G发现有玉米螟为害时要及时防虫治病,尽量减少耕作造成的机械损伤。,49,精品PPT借鉴参考,种子处理药,每100 kg种子拌12.5%烯唑醇1216 g,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5%的比例拌种, 35%菲醌粉剂、 或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等。,50,精品PPT借鉴参考,土表喷雾防治,玉米出苗前可选用50%克菌丹200倍液, 或25%三唑酮7501000倍液1500 kg/hm进行土表喷雾,消灭初侵染源。 在病瘤未出现前喷洒药剂可选用的有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