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城南区道路工程-泰港路道路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53764579 上传时间:2020-12-0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城南区道路工程-泰港路道路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汽车城南区道路工程-泰港路道路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汽车城南区道路工程-泰港路道路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汽车城南区道路工程-泰港路道路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汽车城南区道路工程-泰港路道路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城南区道路工程-泰港路道路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城南区道路工程-泰港路道路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城南区道路工程-泰港路道路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一、 工程概况1.1工程规模及设计范围泰港路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起于现状福港大道,终于中新多式联运基地西侧道路,道路全长528.632m,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路幅宽度16m,设计车速为20km/h,双向两车道。1.2主要设计内容设计内容包含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绿化景观等。本次施工图分册如下:册号分项名称分项号阶段名备注全一册道路工程01施工图本册排水工程05照明工程06绿化景观07交通工程08本册为第一册中的道路工程。二、 设计过程及设计依据1、设计过程1)2019年9月,受业主委托,开展泰港路设计工作,接业主通知后

2、,项目组立即开展工作,收集资料,开展项目方案。2)2019年10月24日,在鱼复公司509会议室,召开泰港路方案内审会,会议原则通过方案。3)2020年3月5日,在龙兴两江企业总部大厦600会议室,召开泰港路工程经济评审会,会议原则通过方案。4)2020年3月19日,在金山大厦216会议室召开泰港路初设审查会,会议原则通过方案。2、设计依据及采用的标准规范2.1设计依据1)本项目的设计合同及立项批复2)泰港路1:500地形管线测量【重庆市勘测院2019.1】3)疏港大道二期工程竣工图 【重庆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2016.11】4)泰港路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重庆江北地质工程勘

3、察院2019.12】5)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6)重庆两江新区龙盛片区规划工作图【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两江分院2017.09】7)最新控规北岸总图拼合(2018.11)8)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全力打造现代都市新区的指导意见9)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其他有关规定2.2采用标准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

4、JJ 194-201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城市道路橡胶沥青路面技术规程(DBJ50/T-237-2016)(重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10-201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17)路面防滑涂料(JT/T 712-200

5、8)路面裂缝贴缝胶(JTT 969-2015)沥青加铺层用聚合物改性沥青抗裂贴(JTT 971-2015)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 D32-2012)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 土工布(JTT 992.1-2015)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2-2013)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2.3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次设计没有违反强制性条文的情况。三、 对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3.1初设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本工

6、程于2020年3月19日,在新科国际216会议室,召开初设评审会,会议原则通过方案,目前正在办理初设批复,待取得初设批复后再补充相应内容。四、 建设条件(摘录于地勘报告)4.1交通位置拟建工程场地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鱼嘴镇,线路位于已经平场地块内,场地地形平坦。4.2气象、水文线路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72,极端最高气温41.7(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1.8(1975年12月15日);多年无霜期314.9天,雾日平均304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163.3mm,主要集中于每年410月,多呈大雨或暴雨,

7、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6%左右。区内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93.9mm,最大日降雨量178.3mm(1971年6月1日),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357.7mm。年平均降雨日为168天。春冬多雾,雾日最长达148天。因大气污染,时有酸雨、酸雾发生。常年风速较小,年平均风速1.1m/s,最大风速28.4m/s,以偏西北风为主。场地气候全年可施工作业。勘察区均为人工回填改造,均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土层覆盖。土厚度局部较大、含水较微弱,填土厚度大的地段底部存在一定量的地下水。基岩为泥质粉砂岩、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的陆相碎屑岩,地下水富水性受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的控制,一般情况泥质粉砂岩、砂岩含孔隙裂隙水(主要为裂隙

8、水)粉砂质泥岩为相对隔水层。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水理性质给水力特征,路线范围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勘察区内未见地表水体发育。4.3地质构造拟建汽车城南区道路工程泰港路场地位于川东南弧形地带,大盛场向斜南东翼,沿线未发现断层通过。见构造纲要示意图3。岩体结构面主要受构造裂隙控制,根据地面地质调绘,现就岩层产状和裂隙发育情况分述如下:其岩层优势产状2856,层面结合程度极差,属软弱结构面。岩体中可见二组构造裂隙:6572,微张闭合状,延伸长1.103.00m,间距一般1.02.3m。局部充填泥质或铁质氧化膜,结合程度差,为硬性结构面;18075,微张闭合,延伸1.2 3.2m

9、,间距一般1.03.6m,局部充填泥质,结合程度差,为硬性结构面。区内无断层及构造破碎带通过。场区未见次级褶皱及断层,构造简单。区内覆盖较严重,未见岩石出露,故建岩质边坡施工开挖过程中额对面加强岩体各结构面产状的校核工作,当施工过程中发现岩层层面或裂隙面外倾且存在临空外倾岩体时,应及时通知我院现场解决。4.4地层岩性据钻探揭露,据前期地质测绘表明,线路区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互层,局部钻孔揭露泥质粉砂岩。其特征由新至老,由上至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

10、4ml )杂色,主要由砂岩、粉砂质泥岩碎、块石、角砾等组成,碎、块石粒径一般5230mm,含量一般45%,稍湿,松散稍密,为地块平场时回填,填筑时间25年,分布于整个勘察区。填土厚度约0.50(ZK18)19.10m(ZK1)。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4el+dl )粉质粘土:灰褐色,软塑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刀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分布于线路区起点段局部下卧地段,厚度约0.006.60m(ZK7)。3、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灰白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岩屑、云母次之,局部含泥质团块,钙、泥质胶结。与粉砂质泥岩呈互层状。勘察揭露最大厚度

11、19.30m(ZK24),为线路区的主要岩性。粉砂质泥岩:紫红色,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砂质含量高,局部含砂质团块或薄层砂岩,局部地段含钙质或铁质团块,局部夹薄层砂岩。勘察揭露最大厚度11.00m(ZK3),为线路区的主要岩性。泥质粉砂岩:白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云母、岩屑次之,无胶结,局部泥质胶结。多呈夹层或透镜体状,为局部软弱夹层,本次勘察在道路区2个钻孔(ZK9、ZK10)中局部揭露,揭露厚度3.50(ZK10)6.10m(ZK9)。4.5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线路区为已平场地块内,地形平坦。按JTGC020-2011

12、和JTG D30-2015规范规定,结合钻探获取岩芯的实际情况及物探测试资料,将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岩芯破碎,多呈碎块状,少数短柱状、饼状,岩质软,岩块手折易断,岩体不完整。其工程分级,为级硬土。厚0.90m(ZK15)3.90m (ZK14)。中等风化带:岩心较完整,主要呈柱状、长柱状,节长一般15480mm,局部夹少量碎块状,质硬,碎块手难折断,岩体较完整。其工程分级,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级软石,砂岩为V级次坚石。钻孔揭露最大厚度19.10m(ZK18)。4.6水文地质条件线路区沿线地下水富水性受原始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地下水受大气降

13、雨和生活污水等渗漏补给,沿线大气降水丰沛,地下水补给条件良好。根据沿线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沿线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不连续分布于场地填土厚度大的地带,水量及水位受季节和气候影响显著,水质成分由含水介质的性质决定。路段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在丘包地带,覆土层薄,除雨季外一般无地下水;在原始地貌丘谷(沟心)地带,覆土层较厚,有少量地下水存在,其流量随季节改变变化大。雨季时,地下水埋深浅,枯水期时,地下水埋藏深。线路区人工素填土呈松散稍密,属相强透水层,在线路起点K0+000K0+200段路基填土分布厚度较大,原始地貌沟谷

14、段有一定地下水水位,勘察期间观测地下水水位埋深一般为10.5018.60m,总体呈自南向北逐渐降低趋势,与原始沟谷方向一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层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上层滞水或小区域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构造裂隙水分布于厚层块状砂岩层、泥质粉砂岩层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总体向路段区地势低凹方向渗流排泄;粉砂质泥岩为相对隔水层,水量稍小,动态不稳定。该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特别是泥质粉砂岩)裂隙中。勘察中选择ZK9钻孔进行一次降深简易提水试验,试验成果见表2.6.1-2。估算渗透系数K0

15、.298m/d。说明线路区在钻探施工深度范围内总体地下水较贫乏,原始地形低洼部位底部有一定量的地下水存在。总之,场区地下水具有补给条件单一、短途径流、就近排泄等特点。4.7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经过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场内及邻近未发现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未发现暗埋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主要特殊岩(土)为人工素填土、残积土、风化岩。道路范围内素填土分布于整个场地大部。为新近填土,其均匀性、分布范围、承载力等参数对道路及构筑物基础设计影响较大。建议对不满足要求的人工素填土进行加固处理,如强夯等。残积土:黄褐色,软塑可塑状,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断面稍有光泽,土质较均一,主要由下伏基岩风化残积而成,部分经坡积搬运形成。分布于场地原始地形斜坡底部地段。由于粉质粘土具有泡水易软化、失水易开裂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因泡水或失水会使其力学性质降低,易造成侧壁垮塌、沉降难于控制。桩基施工时易发生垮孔及桩周塌陷等现象,应加强桩孔护壁。风化岩: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公路与桥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