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21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二 (含答案)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153745699 上传时间:2020-12-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2021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二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1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二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1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二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1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二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1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二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2021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二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2021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二 (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长沙市2021届高三月考试卷(二)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英勇面对无致困难和挑战的不屈奋斗史.在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小勇者,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这是匹夫之勇,大勇者何?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

2、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如果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哪怕有千军万马的阻拦,我们也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礼记有云:“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中国古人向来批评那种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忌惮、什么都不敬畏的蛮勇。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要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

3、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要心怀敬畏、朝乾夕惕、如履薄冰,此外,在道义感召下不惧外在艰险,却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这也是勇者内心兼具的“无惧”与“有惧”,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的概念,所谓“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阶面前能镇定自若、泸然不动,“每临大事有静气”。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的不惧品格。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进取锐气与沉着静气呢?中国古人提出了克己与成己的辩证工夫。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

4、一度绝粮,情势危急之下从人忧慌失据,但孔子却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危机解除后,子贡表示要铭记这场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驳道:“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孔子为何珍视这场坎坷道遇?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中国古人常以玉相比相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时

5、,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碱砺出的“勇者不惧”的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面对当前之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强劲地展现着,也进一步锤炼着这一宝贵的精神品格。(摘编自沈壮海刘水静也说“勇者不惧”材科二孟子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在对勇进行界定和论述的同时,对勇作了有层次的划分。孟子说“北宫黝之养男也,不肤挠,不目逃,恶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

6、,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孟子公孙丑止孟子列举了三种类型与层次的勇第一种是北宫黝之“勇”。这种勇,是打在身上不躲进,老不示弱,不畏权贵。对付万乘之君就像对付一个贫贱者一样,只要遭到冒犯就会反击,这种做法在当时盂子所处的那个贫富、贵贱、尊卑有着森严等级的时代也不失为一种勇。其次是孟施舍的勇,打仗不管能否取胜,都像必胜一样向前

7、冲,此乃守气的无惧之勇。第三种是曾子的反求诸己之勇。通过自反,发现真理如果不在自己这边,即使面对普通百姓,会自觉惭愧而害怕。如果确定自己掌握着真理,纵然面对千军万马,也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孟子认为,北宫黝虽勇于对抗权贵,凭过人的气势彰显了果断、坚毅之勇,但却缺乏理性和思考,因而只是血气之勇。相较之下,孟施舍要胜于北宫黝,因为孟施舍能够由心出发,做到内心不畏惧,不过盂施舍养勇的方法又是通过无我或忘我从而达到无惧,因而也只是神勇或者说主观上的勇,他与北宫黝之勇一样都缺乏理的内涵。只有曾子之勇才是勇的最高层次和理想境界,才是真正的德勇,因为他勇中有怯,勇中有思,能够通过道德反省来确定正义与否,进而

8、做出勇与不勇的行为选择。可见,孟子的勇不是动辄而起、不顾效果的匹夫之勇,而是深明大义,能够作出进退选择的理性之勇。(摘编自王翠英浩然之气与大丈夫之德孟子勇的思想探析)1. 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都是赞颂勇的,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基因。B勇者受到道义的感召,就会产生无畏的气概,不论任何情形都能勇往直前、一无所惧。C.真正的勇者既能藐视困难、勇往直前,又能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保持镇定。D.外在的困境成就了勇士,使勇士克服自身烦忧,积极超越自我,成就英勇人格。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不能忍受小辱的好勇,

9、没有敬畏之心的蛮勇,锐气有余静气不足,都称不上是真正的勇者无惧。B.真正的勇者要心系道义,坚守道义,并把困境当作机遇,在困境中修炼自己勇者不惧的品格。C.孔子有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因此他反对子贡将危机当作不幸的遭遇,而将其视为幸运的事情。D.新冠肺炎疫情中那些奔赴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在克己中成己,体现出了勇者不惧的大勇。3.下列各项内容不符合材料二所论述的“理性之勇”的一项是(3 分)A.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侠客行)B.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C.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D.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孟子离娄下)4.请简要

10、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勇者不惧”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II城里乡下刘平焉瓜两口子有一个梦想:在城里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很多农民工都有这个梦想。他们这个梦想是两年前萌发的,那时他们已经攒了5万元。焉瓜就对老婆翠玉说:“我们都努力挣钱,争取过几年在城里买一套房子。”翠玉说:“嗯。努力。”现在,他们有23万元了。焉瓜在建筑工地开塔吊,每个月可以挣6000元钱。翠玉在制衣厂上班,每个月有3000多元收入。他们租住在一套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狭小拥挤,但每个月租金要1000元。为了实现梦想,焉瓜和翠玉结婚4年还没有要孩子,他们打算在城里买了房子后再

11、要孩子。他们都认为,只有在城里,孩子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每个月存5000元钱,雷打不动。焉瓜原来抽8元一盒的烟,3天两盒,后来翠玉说:“不想买房子,你想咋抽就咋抽。”焉瓜一咬牙,就把烟戒了。焉瓜和翠玉开始往房产中介跑,买不起新房子,他们打算按揭一套二手房。家里老人一直在催他们要孩子,他们觉得该买房子了。掐算着手里的钱,又想买面积稍微大一点的,焉瓜和翠玉心里很纠结。后来他们终于看中了桂苑小区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6楼,电梯房,房主是姓李的老太太。小区附近有学校、超市,生活、娃娃读书都方便,可首付要32万。焉瓜嘴甜,说:“李阿姨!再少点?”老太太摇摇头:“这个价,已经很低了。”琢磨了半天,焉瓜和翠

12、玉有了办法,把老家的房子卖了!老家的房子带个小院子,5间青砖瓦房,篱笆墙上爬满牵牛花,院门口,有一颗大香椿树。每年春天,牵牛花开出白色小花,香椿发出嫩芽。老娘喜欢用香椿芽炒鸡蛋、煮苕菜,好吃。焉瓜和翠玉进城后,老房子就老娘一个人住。焉瓜和翠玉商量,卖了老房子,就把老娘接到城里住,以后有孩子了,也有人带。焉瓜回去和老娘商量,老娘有些舍不得,但还是顺了焉瓜的想法。焉瓜用手机拍了一些小院子的照片发到网上,还专门拍了香椿树的照片。焉瓜把照片发到网上,标价15万元。焉瓜想,13万也卖。隔三差五就有人打电话联系,高的出价八九万,低的,出价6万,因为价钱不合适,都没成。焉瓜知道他们不是真心要买,那个小院子怎

13、么也值13万。“这些人,巴不得白送给他们。”翠玉说。焉瓜又接到一个男人的电话,出价11万,还提出明天去看看老房子,再最后定价钱。焉瓜感觉这个人好像是真心要买,约好时间,向工地请了假,第二天就早早回去等着了,3个人,一对中年夫妻,还有一个,竟然是桂苑小区那个房主李老太太。中年夫妻都喊李老太太“妈”。他们对小院子很满意,特别喜欢院门口那棵香椿树。一番讨价还价,他们出价13万。一个月后,焉瓜和翠玉就拿到了桂苑小区那套房子的产权证。他们离开那套狭小拥挤的出租房,带着老娘搬进了繁花似锦的桂苑小区。而乡下那个熟悉的小院子,也成了别人养老的地方。那天晚上焉瓜和翠玉都很高兴,他们心里都有一种新鲜的归属感。焉瓜

14、抚摸着鲜红的产权证,说:“我们是城里人啦?”翠玉说:“当然是城里人啦!”老娘在厨房里做着好吃的。焉瓜和翠玉也打算要孩子了。偶尔,焉瓜会想起那个李老太太。他想,城里人咋会喜欢到乡下过日子呢?焉瓜喜欢城里的日子。只是,焉瓜常常想起老家院门口那棵香椿树。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第16期)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开头几句,以平实的笔触交代了主人公焉瓜想在城里买房,这既是小说的叙事背景,同时也向读者展现了小说深刻的社会背景。B.焉瓜两口子都认为只有在城里,孩子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这是作者想借小说传达的一种呼吁;当下城乡在教育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现实必须被改变。C文中

15、两次出现的好吃,虽然都指向老娘亲手做的食物,但内涵不同。第一次是指老娘用香椿芽做的家乡菜,充满乡土情怀;第二次指向这个家庭只有特殊日子才吃的食物,喜庆气氛浓郁。D.小说中围绕买房卖房使用了很多确定的数字,这既使小说充满了真实感,同时又数字化的呈现了以焉瓜为代表的农民工们生存处境的不易。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以焉瓜的梦想开篇,以卖房买房为过程,以他圆梦作结,这种设计暗含了作者对农民工这个群体生存境遇的同情。整个故事虽有巧合成分,但也基本上合乎情理。B.小说使用白描手法叙写老家房子,对焉压最后搬进的桂苑小区却仅仅用了繁花似锦来修饰,目的是为了凸显出老家房子环境的自然、美好,其中暗含了作者的某种情感倾向。C.小说关手焉瓜两口子的对话描写很少,却真实展现人物身份及内心世界,比如在住进新房后的对话,焉瓜的问句里含着对美梦成真的不敢相信,而翠玉的回答则饱含着满足与自豪。D.小说中的焉瓜最终成了城里人,但作者要讲述的并非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乡下人变城里人的故事,于是用最后一段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并暗示了焉瓜未来的人生选择。8.香椿树的相关描写,对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9.小说围绕以李老太太为代表的城里人和以焉瓜为代表的乡下人同时买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