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届高三语文12月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53729418 上传时间:2020-12-0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届高三语文12月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届高三语文12月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届高三语文12月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届高三语文12月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届高三语文12月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届高三语文12月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届高三语文12月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届高三语文12月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个人对待社会有三种态度,也可以说是态度的三个层面。法律性对待。法律是道德的最低要求,它是保障社会秩序的共同契约,也是社会对个人的基本约束力。个人自由即使充分发挥的时候,仍然不可随意放火、杀人、闯交通红灯。遵守法律,是个人最低的社会责任。法律性对待,是一种服从,一种必要的遵守。论理性对待。每个人都有服从法律的义务,而把法律与执法、遵法化为自觉,则需要伦理。伦理要求我们要自觉地遵守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范。社会中有一些共同规范,例如在公共汽车上,不可以随便抽烟、喝酒、打牌,干扰交通秩序

2、。伦理原则是历史的产物。它会随时代而变迁,也会随着地域的变迁而变迁。例如当下的中国实行一夫一妻制,如果没有离婚,就必须遵守婚姻的伦理规范。而一些伊斯兰的国家,实行的是多妻制,一个男人同时拥有几个妻子而不算违反伦理规范。在19世纪之前,中国实行严格的孝道,父亲死了,你即使担任再大的官职,也必须回到家乡守孝三年,名为丁忧,现在没有这项规范了。道德性对待。道德与伦理既相关又不同。在康德的体系里,两者分不太清楚。先生的“伦理学”,则把“伦理”与“道德”加以区分,他把“伦理”界定为外在社会对人的行为规范和要求(通常是指社会的秩序、制度、法律、习俗),而把道德界定为人的内在规范,即个人的行为、态度以及心理

3、状态。伦理是相对的,而道德则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内在要求。康德称之为不同于动物的“心理形式”,则称之为“人性能力”或“文化心理结构”。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告诉孩子接受伦理秩序、伦理规范,然后又把这些外在的规范转化为内在的心理形式绝对的道德律令,康德称之为内在的绝对命令。例如,看到一个人掉到河里,你会从内心发出一道命令,赶紧去救他。救他不一定是因为爱他,即不一定是道德情感的要求(不是人性情感),而是作为一个人,你有不忍之心,有怜悯之心,有孟子所说的“四端”,有这种人性能力,你就会毫不犹豫的去行动。这种道德行为是绝对的,没有任何功利计较,你不会想到你是科学家或作家,具有很重的生命分量,而掉下去的可

4、能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在这里,道德行为一旦相对化了,例如,考虑掉到水里的属于什么人,是坏人还是好人,如果是坏人掉水里去,为什么要去救。这种种考虑,都会导致道德的崩溃。上边所讲的个人对待社会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方式,这也可以说是个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与责任,这些责任包括法律责任、伦理责任与道德责任,尽管这些责任,从表面上看,是为社会,实际上又是为个人。因为如果没有社会基本秩序的保证,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就会全部落空。如果社会处于动乱动荡中,个人到处游审,连一只狗都不如,还侈谈什么自我实现?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法律性对待、伦理性对待和道德性对待,都是我们对社会

5、应有态度,是我们在不同层面对社会应尽的责任。B. 告诉孩子接受伦理秩序、伦理规范,并把它们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社会道德要求,是教育的终极目的。C. 我们救一个人不仅出于道德情感的要求,更是出于一颗不忍之心、怜悯之心的绝对命令。D. 为个人为社会,我们都该尽义务和责任,只有个人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才能保证社会的基本秩序。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先总述,然后分别阐述对待社会的三种态度,最后在总述三种态度对社会的意义,结构严谨,脉络清晰.B. 文章论证方法丰富多样,有例证法、引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法,但用的最多的还是举例论证的方法。C. 伦理原则会随时代变迁,作者列举当下中国

6、一夫一妻制和一些伊斯兰国家的多妻制,来证明该观点。D. 文章举救落水者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道德行为必须是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道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遵守保障社会秩序的共同契约是法律的要求,也是一个人最起码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要求。B. 在公共汽车上随便抽烟、喝酒、打牌等干扰交通秩序的行为,都是没有尽伦理责任的表现。C. 个人必须自觉遵守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范,这是伦理的要求,不遵守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D. 法律和伦理都是外在力量对人的规范和要求,而道德则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内在要求,因此三者中境界最高的是道德性对待。【答案】1. A 2. C 3. C【解析】【1题详

7、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确定答题区域范围,联系上下文,筛选答案。B项,“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夸大其词,原文第5段只说,“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告诉孩子接受伦理秩序、伦理规范,然后又把这些外在的规范转化为内在的心理形式”。C项,“我们救一个人不仅是出于道德情感要求”有误,原文第5段说“救他不一定是因为爱他,即不一定是道德情感要求”。D项,“只有个人实现生命价值,才能保证社会的基本秩序”语意颠倒,原文最后一段说“如果没有社会基本秩序的保证,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就

8、会落空”。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然后结合选项所分析的材料进行分析。C项,根据原文第4段,文章列举不同国家不同的夫妻制度不是用来证明“伦理原则会随时代变迁”,而是用来证明“伦理原则会随着地域的变迁而变迁”的。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

9、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C项,“不遵守就会受到法律制裁”的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不遵守伦理的要求,不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

10、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在引发观剧热潮的长安十二时辰中,导演在片头巧妙地利用日晷指示时间,既突出了剧中主题,又渲染了紧张气氛。大家对这日晷所指示的“十二时辰”有多少了解呢?十二时辰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人们开始将历法上的12个月的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北方为子位,南方为午位,东方为卯位,西方为酉位,一昼夜太阳运行12个方位回到原处,这样便产生了太阳变换一次辰位为一个时辰的概念,一昼夜为12个时辰,人们便可以用太阳在天空中所处的方位来确定时间。这套计时方法为人们所接受并沿用下来,汉书翼奉传中载有元

11、帝初元元年“日加申”,意为太阳位于申的时刻,后又进一步简化为“午时”等,用十二地支单独命名。此外,人们还用“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这样更加形象的别称,分别对应子时、丑时、寅时等十二时辰。(摘编自“十二时辰”简史,人民网2019年7月26日)材料二:5月20日,被喻为“根本性飞跃”的新国际单位制正式生效,实现了7个国际基本单位全部建立在基本物理常数定义之上,意味着“国际单位制进入了量子化时代”。在7个国际基本单位中,时间测量的准确度最高、稳定性最强、应用面最广。高精准度时间的应用,能够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智能、更高效,社会管理更便捷、更可靠,同时能

12、极大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例如,在互联网、移动通信、卫星导航等领域,均离不开对高精准度时间的应用。如果时间测量准确度不能突破很秒量级的限制,就不可能有当今万亿元规模的全球导航定位产业、卫星定位需通过测定电磁波信号传播的时间,来测定卫星与地面物之间的距离,1微秒的时间测量误差,导致的地面定位误差约为300米,所以说,空间位置的准确度取决于时间度量的准确度。(描编自沈则瑾国家时间频率计量中心上海实验室落地)材料三:标准原子钟借助的是数千个振荡的铯原子,并且主要通过各自独立测量完成计时。而最新的原子钟让原子更加紧密。在新原子钟中,锶原子被挤压成一个微小的三维立方体,密度是之前原子钟的1千倍。最新原子钟

13、使用的是量子气体,在这样气体中的原子数量更多,这意味着原子的振荡将更加纯粹而且稳定时间更长。这是实现更准确时间测定的关键。为何我们努力想要更准确地测量?事实上许多科学研究的想法都取决于我们对于时间的准确测量。时间膨胀是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一种影响,本质是说引力会影响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在地球上我们之所以无法感觉到是因为这种影响很小,但是它仍然存在。佛罗伦萨大学高精度计量团队的Nicola Poli称:“现在的原子钟非常精准,你可以使用它们测量我们在地球上经历的截小引力影响。这就为我们研究地球本身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摘编自史上最精准原子钟,计时准确度提升20倍!)4. 下列对材料中“

14、时辰”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十二时辰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人们开始将历法上的12个月的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这是“时辰”这个概念产生的基础。B. 人们利用太阳所处的方位来确定时间,一昼夜太阳运行12个方位,太阳变换一次展位便为一个时辰,约相当于现在的1个小时。C. 根据史书,汉代曾以“日加串”表示太阳位于“申”的时刻,这时还带有方位的意味,后简化为“午时”等称呼,与方位脱离了关系。D. 除了以地支命名外,十二时辰中还有“鸡鸣”“日出”“食时”等更形象化的称呼,这是根据一天中太阳的状态、人的活动来命名的。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7个国际基本单位全部

15、建立在基本物理常数定义之上,国际单位制进入了量子化时代,其中时间测量技术将来也是最为先进的。B. 当前全球导航定位产业能够发展到万亿元规模,得益于时间测量准确度能突破微秒量级的限制,否则定位会有巨大误差。C. 最新原子钟使用量子气体,这会使原子数量更多,原子的振荡将更加纯粹而且稳定时间更长,测量时间更加精准。D.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引力会影响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知,虽然在地球上我们难以感觉到这种影响,但是它仍然存在。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们极力提高时间测量的准确度的原因。【答案】4. A 5. A 6. 使我们的域市更智能高效,社会管理更便捷可靠,生活方式得到极大改变。使许多科学研究

16、的想法更加科学,为科学研究带来了来新的可能。【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确定答题区域范围,联系上下文,筛选答案。B项,太阳运行“一昼夜”需要十二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4个小时,故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C项,“与方位脱离了关系”错,“午时”等称呼是由“日加申”这样的称呼简化而来的,太阳所处的方位仍是其命名的基础。D项、“根据一天中太阳的状态、人的活动来命名的”表述不全面,“鸡鸣”是根据动物的活动来命名的。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