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王博PPT课件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53720401 上传时间:2020-12-01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王博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王博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王博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王博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王博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王博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王博PPT课件(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主讲人:王博文 Tel: 15129189919 Email: 办公室:经管学院401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大学之美,痛恨愚昧的人孜孜求知之所 领悟真理的人诲人不倦之处,3,课程说明,课程性质与理念: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是农业推 广专业硕士学位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能结合公共政策学理论去分析建国以来特别是改 革开放以后制定及实施的各项三农政策,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真正将本门课程学到实处。 上课要求:出勤、秩序、笔记、作业 教学方式:重点讲授;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政策辩论,4,课程说明,考试说明: 课堂讨论、出勤及作业(40%)+闭卷考

2、试(60%) 特别规定: 为保障教学秩序,又考虑到在职学生的特殊情况 ,本课程实行课间签到,签到低于一半无考试资格, 等于一半无平时成绩。(可通过手抄课后指定阅读论 文给予平时成绩,每篇15分,6篇平时成绩90分),5,课程框架,公共政策概述 三农问题的产生与演变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政策的演变与发展,重点是农业扶持补贴政策、农村土地政策、乡村治理政策等) 三农问题的展望 (以新农村建设、WTO等为背景),6,第一章 公共政策概述,7,一、公共政策的含义,安德森(James E. Anderson): 政策是某一个人或某些人处理一项问题或一件关心事项相当稳定的、有目的行动方案。公共政策就是由政府

3、机关或政府人员发展出来的政策。 伊斯顿(David Easton): 政策就是政府对社会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 戴伊(Thomas Dye): 政府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任何行动。 定义:公共政策指政府机关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要求,决定作为或不作为, 以及如何作为的相关活动。,8,.公共政策由政府制定 .制定公共政策的目的在于解决公共问题或满 足公众要求 公共交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能源问题等等(个人与社会、外部性、矛盾很难协调),定义要点,9,定义要点 .公共政策包括政府决定作为或不作为 如 遏制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房价过高, 经济衰退4万亿扩大内需投资

4、,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公共政策的内涵通过政府的相关活动表示,如法律规章、行政规定和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本课程讲授中有时把政策与制度规章混同,以方便案例举证。,10,.,1.公共政策主体 (1)公共法权主体:执政党、立法、行政、司法机关 党的一号文件 (2)社会政治法权主体:是指法律认可和保护的,可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但不拥有合法的权力去作出具有强制力的政策决定的社会行为主体。 (参政党、政治团体、利益集团、公民(选民) :妇联、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 (3)社会非法权主体(不见诸于公众的利益团体、新闻媒体) 枪支协会。媒体:躲猫

5、猫、做噩梦、孙志刚事件、汉中女乞丐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等,二、政策系统的构成,11,.,2.公共政策客体 (1)社会问题:社会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它是由社会内部矛盾所引发的人与环境或者人与人的关系的失调,对社会造成了广泛的不良影响,由此产生了现实与期望的状态的差异。 (2)目标群体:就是公共政策直接作用与影响的公众群体或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二、政策系统的构成,12,.,3.政策环境 (1)经济社会环境 (2)体制或者制度 (3)文化环境 (4)国际环境 4.政策中介 (1)政策信息系统 (2)政策资源,二、政策系统的构成,13,从社会问题影响的范围看,社

6、会问题可以分为公共问题与个人问题。 公共问题:公共问题是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或者相当一部分人所遇到的共同问题。它使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或者相当一部分人的共同期望无法转化为现实。 自然灾祸,如地震、风灾、火灾、水灾等;意外的人为事件,如重大交通事故; 科技进步带来的副作用,如网络游戏 ;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的问题,如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生态环境变迁的结果,引发环保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基于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政府行为希望实现或者解决的问题。,三、公共问题,14,公共问题发生的原因: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公共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1. 市场失灵 (market failure

7、) 的含义 自由经济学派:一个社会中财货或服务的生产者与消费者间的自愿供求关系,可以构成完全的市场竞争,生产者利益最大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帕累托效率 (Pareto efficiency): 没有任何人的效用和利益受到损失,资源分配达到最佳效率,价格像一直看不见得手(an invisible hand)主导市场内的经济活动。 市场失灵: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某些缺陷和外部环境的某些限制,是单纯的市场机制无法把资源配置到最佳状态。,15,. 市场失灵的原因 (1)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的提供问题 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8、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的效用。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2)准公共物品: 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 b 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国防、外交、治安、新鲜空气、清洁水源,企业或私人不愿或不能提供。但中国农村长期由农民自己集资解决,现在新农村建设就是还账,16,(2) 外部性造

9、成的问题 外部性(externality): 指某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个体的效益或成本的现象。可能是正面或负面影响。 外部经济 (external economy): 如果经济行为产生的社会效益超过私人利益。 外部不经济 (external diseconomy): 如果经济行为造成社会效益低于私人利益,社会成本高于私人成本的情况。受害者得不到赔偿,产生市场失灵,须政策工具介入运作。钢铁企业排放的烟雾及含硫气体损害当地人的财产和健康,但受害者并不能得到补偿,这种污染就是一种“外部不经济”。,17,(3)自然垄断造成的问题 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业,规模越大,平均成本越低,通过竞争逼迫

10、小厂离开该行业, 最后形成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AT人事选举、决策和罢免权;监督权;重大问题决定权。 (二)中国共产党在政策系统决策体制中处于核心领导地位 共产党在中国决策体制中的核心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一,国家的一切重大问题都是由党首先提出政策建议。其二,共产党培养选拔干部到国家机关包括政府、人大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工作。其三,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作出的各种党内决定,具有政策的功能,党和政府的政策往往融为一体。,十三、中国政策体制的特点分析,67,(三)政府在政策系统及运行机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中国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大体如下:中央政府有关部门首先提出政策性文件草

11、案,然后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商达成共识,最后根据该项政策的重要程度和成熟程度,分别交人大会议通过颁布或由政府首长签发。中国的公共政策决策类似于决策模型理论中的“系统决策模型”。,68,(四)民主集中制是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基本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和我国各级政府的基本的组织原则,也是我国政策运行尤其是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 民主集中制包括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二者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辅相成,,69,(五)决策体制中权力分配结构上集权色彩较为浓厚。 (六)试点、循序渐进是政策运行的重要方式 在我国政策运行过程中,在方式方法上最具创造性的是“试点

12、”。 “试点”方式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政策运行过程的具体体现。政策试点既是政策认识的一种基本来源,也是检验政策是否正确的标准。,70,(七)“红头文件”是政策的重要载体 党的决议、指示等党的政策,俗称“红头文件”不但成为广大党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而且直接成为国家和政府的公共政策,这种情况从中央延伸到地方、从党延伸到政府、从政府延伸到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红头文件成为公共政策代名词。,71,(一)中国政策体制改革的前提和目标 1.四个前提 其一是我国的根本任务。发展是硬道理,我国在新世纪的根本任务就是加快发展,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13、强国。 其二是我国经济基础。我国通过20多年的改革,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十四、 21世纪中国政策体制改革思考,72,其三,是我国的社会制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本质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走向共同富裕。 其四是我国的政治体制。共产党是我国一切事业的领导核心,过去的改革模式是党领导下的“政府主导型”,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模式仍将是有效的。政府主导就是政策主导。,73,2.三个目标 一是发展。即促进经济发展及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是效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作用和目的,就是纠正市场失灵所造成的效率干扰和效率损失。 三是公平。

14、公共政策要把实现公平作为自己责任和目标。公平问题的解决又是效率问题解决的前提。,74,有限化是指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准确界定政府的作用范围和政策的作用界限,改变过去计划经济下政府包打天下,政策管辖过宽的弊端,做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把一部分原来由政策调节的领域交由市场和社会去完成。政策的功能主要集中于市场规则的制定和实施上,建设完善的市场制度,营造有利的竞争环境,促进市场的有序运行。,(二)有限化,75,分权化是指在政策系统内部决策权上的纵向分工,主要中央和地方的分权。在中央和地方的决策权力分配中,最主要的是两项权力:经济资源配置权和行政人事决定权。组合成四种不同政策体制类型: 1.

15、经济集权与行政任命制的组合,这是一种典型的高度集权的决策体制。 2.经济分权与行政选举制的组合,这体现了联邦体制的重要特征。 3.经济集权和行政选举制的结合,这种体制类型仅仅是理论的抽象, 4.经济分权与行政任命制的组合,这是一种过渡形态的政策体制。现阶段我国就是这种体制类型。,(三)分权化,76,坚持分权化的改革方向,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分权和集权的“度”,其基本的思路应该是: 第一、坚持政策体制的分权化方向,不能因为分权的负作用而走回头路。 第二、深化企业改革,大部分国有资产退出竞争性领域,加快企业产权多元化的步伐,缩减地方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实际代表对资源的配置权和对企业的控制权。 第三、

16、严格界定中央和地方的决策权限,尤其是经济决策权。宏观经济调控权应集中于中央。地方政府拥有根据中央的政策对企业的行政监管权和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义务。 第四、重新确定地方政府的业绩考核指标,加大对地方政府的“硬约束”。,77,民主化就是建立公共事务决策和管理的民主体制,它是政治民主化的集中体现。 1.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利益多元化的趋势。 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的独立自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以及政治民主化的要求将逐步增强。 3.要遏制以至最终消除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设租”和“寻租”,最有效的机制就是扩大民主,在政策机构和政策运行中有更多的公民切实参与,民主决策、民主评估、民主监督,尤其要使之法制化。,(四)民主化,78,政策体制的民主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改变政策主体的权力结构,扩大民众决策权和参与度。举措之一就是逐步发展直接选举制度,从组织上保证民意代表有更多决策参与权。举措之二是扩大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政策决定权、评议权和监督权,真正树立最高权力机关的权威。 2.政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