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考试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3718765 上传时间:2020-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考试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考试试题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27题)1.关于自然资源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存在的所有物质和能量B.人类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C.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物质和能量D.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2.下列物质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焦炭B.棉花C.雷电D.石油3.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草场资源B.森林资源C.淡水资源D.煤炭资源4.下列自然资源中不具有明显区域分异规律的是A.气候资源B.天然气资源C.太阳能资源D.草场资源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各种矿产资源受水热条件的影响明显B.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地质作用制约C.金、银、

2、铜、铁等内生矿多分布于沉积岩区D.煤、石油等外生矿多分布于岩浆岩地区6.资源间的联系性要求我们A.必须注意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B.在资源开发利用时,要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C.对于那些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其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的自然资源不要轻易开发利用D.对于那些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其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不要轻易开发利用7.下列能源中属于常规能源的是A.天然气B.沼气C.太阳能D.风能8.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途径将进一步拓展,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也不断提高,这体现了自然资源的哪一个特征?A.区域差异性B.资源间的联系性C.数量的有限性D.利用的发展性

3、9.关于采猎文明阶段土地资源与人类关系叙述正确的是土地的数量对人类影响不大,而土地的质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大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作用较小逐步学会了制造和使用金属工具以种植和养殖为标志A.B.C.D.10.关于工业文明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蒸汽机的使用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阶段的标志B.土地不再主要用于生产农作物C.非农业用地的土地质量以土地的区位和用途来衡量D.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影响不大11.森林遭到破坏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水土流失减弱B.物种灭绝C.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D.大量摹动物繁生12.下列不属于影响河流汇水速度因素的是A.地面坡度B.土壤含水率C.植被覆

4、盖率D.河谷的顺直程度13.对全球气温升高影响最大的两种温室气体是A.二氧化碳和臭氧B.二氧化碳和甲烷C.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D.一氧化硫和甲烷14.历史时期我国气候的变化状况是A.冰期与间冰期交替B.寒冷时期和温暖时期交替C.气温逐渐上升D.气温基本没有变化15.据估计,由于CO2、CH4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到那时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一月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南B.冬小麦种植区域将南移C.珠峰的永久性冰川将往下移D.台湾岛的面积比现在小16.关于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将会改变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及生物量,使森林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发生变化B.会造成生

5、物多样性减少C.物种将易于患病和遭受虫害袭击D.植物的生产率也会有一定幅度的下降17.关于全球变暖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北半球高纬度和中纬度大部分地区降水会减少B.大部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会变得更加干燥C.使得热带、亚热带地区炎热天气出现频率增加,从而加快或者扰乱人体的新陈代谢D.会改变某些疾病传染媒介的活动范围,改变病原菌的滋生环境,从而影响人类的健康18.对遥感技术的不正确叙述是A.遥感技术延伸了人产的视野,拓宽了人们视力所及的空间范围B.传感器是遥感的关键装置C.传感器能够接收地物反射或办事员射的电磁波信息D.地面接收站获得的传输信息可直接服务于许多部门19.遥感的特点

6、是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块不受地面条件限制获取信息量大A.B.C.D.20.关于遥感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错误的是A.利用遥感技术可计算种植面积,并根据作物生长情况估计产量B.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清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火灾和病虫害C.利用遥感技术可以为矿产资源的调查提供重要依据和线索D.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环境监测只是设想,目前尚未投入使用21.在黑白遥感图片中,湖、河等水域的颜色是A.白色B.黑色C.浅灰色D.灰白色22.阴雨天气中,对地物的分辨率较高的是A.飞机可见光遥感B.卫星可见光遥感C.飞机微波遥感D.卫星微波遥感23.读“气温变化图”,回答形容图中气温变化最恰当的名词是A.热岛效应B.温室效应C

7、.厄运尔尼诺现象D.保温作用24.读“气温变化图”,回答造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大气中臭氧含量的增加B.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C.大气中的氟氯烃增加D.工业排放的烟雾增加25.读“气温变化图”,回答该现象直接引发的问题是A.海平面下降B.作物生长地发生改变C.地下水位下降D.外力作用增强,气候灾害增多26.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正确的是A.海平面上升B.臭氧大量减少C.燃烧煤、石油等,不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所致D.森林被砍伐27.可能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是太阳辐射的变化海陆分布的变化地形的变化人类活动A.B.C.D.二、综合题(共4题)1.读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图

8、,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A_,B_,C_。(2)自然资源中的可再生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_,其原因是各种可再生资源受_的影响明显。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_,尽管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其分布主要受_的制约,如金、银、铜、铁等金属矿多分布于_岩分布地区,煤、石油等外生矿则多分布于_岩地区。(3)虽然各种自然资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作为自然资源整体有哪些共同特征?_。2.读中国暴雨日数和暴雨洪水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分布在_和_地区。(2)暴雨形成的条件有源源不断的_,强烈的_和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_。(3)防洪的工程

9、措施主要有哪些?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00年春季以来,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接二连三出现沙尘天气,时间之早、频度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历史同期罕见,给华北地区的交通、环境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1)我国_、_和华北一带冬春常遭受风沙灾害,_风将沙尘吹向东部和东南地区,形成沙尘天气。(2)造成北方地区沙尘现象加剧的原因,除了_等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主要是在我国北方摹地区的_和_行为,造成_的恶果;在林区的_行为,导致地表水分减少,风沙天气多发。(3)沙尘暴天气的形成常与_过境有关,若该锋过境时,锋前的暖气团水汽含量丰富,在我国北方常形成_天气。(4)治理风沙、减轻灾害的有效途径是_。4.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据在南极考察的美国科学家考证,阿德利亚企鹅通常喜欢在海面浮动冰山的顶部群居生活,据统计,南极的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2.5度,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致使企鹅数量剧减。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已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了目前的9000对左右。(1)上述资料所反映的是全球大气环境的什么问题?(2)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该问题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除了资料中显示的内容外,还有哪些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