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21年级第三次月考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3714054 上传时间:2020-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2021年级第三次月考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2021年级第三次月考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2021年级第三次月考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2021年级第三次月考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2021年级第三次月考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1年级第三次月考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12题)1.下列关于19世纪后期科学技术新突破的表述错误的是()A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无线电通讯实验成功C解决了炼钢脱磷问题D内燃机的创制与推广2.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3.1876年,美国为纪念建国100周年,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当时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作为中国工商业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李圭参观1876年世博会机器院时,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造

2、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是()A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突出B中国的洋务运动受到顽固派阻挠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刚刚起步D中国腐朽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4.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邓小平认为后来的苏联模式比新经济政策退步了B邓小平认为中国比苏联先搞清楚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C邓小平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必须长期实行新经济政策这种模式D邓小平认为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对建成社会主义的一次有益探索5.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

3、于2,4,6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6.下列属于我国汉代手工业成就的是()A发明灌钢法B生产出青瓷和白瓷C瓷器输出国外D发明花楼机7.下列现象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主要趋势的是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欧元启动加快欧洲一体化步伐美国首先出现新型经济ABCD8.下图

4、为我校同学的作品一棵树的自述,此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请观察四格画面来判断以下哪个选项是时间背景的正确反映()A19世纪60、70年代20世纪30、40年代20世纪60年代21世纪初B19世纪30、4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C19世纪60、70年代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期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D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20世纪中期20世纪末9.下列示意图中正确反映了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轨迹的是ABCD10.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

5、我国的青铜器主用于()A农具和酒器B礼器和兵器C礼器和用具D兵器和农具11.影响下图曲线变化的因素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经济体制ABCD12.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下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从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开始穿西装礼服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ABCD二、综合题(共1题)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

6、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2,4,6德军参谋总长毛奇请回答:(1)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观点和意图。(2)试从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简要批驳上述观点。(3)针对2l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新挑战,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三、未分类(共1题)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对比表俄英比例生铁26万吨385万吨1:151861年俄、英、法铁路里程对比表俄英法铁路1500俄里15000俄里10000俄里历史上重林改革回眸材料二1826年至1861年,俄国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1862至

7、1839年的农民起义平均每年达到19次,1845至1854年平均每年达到35次,1855至1857平均每年达到63次,1858年达到86次,1859年达到90次,1860年达到126次,1861年达到1176次。当时的诗人图特切夫形容:“现在脚底下已经没有先前那样牢固而不可动摇的土壤了有朝一日,醒来一看,自己已处在远离海岸的冰块上。”俄国史材料三现代人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克里木战争暴露了农奴制俄罗斯的腐败。和衰落。俄罗斯好像从睡梦中醒来人人都感觉有一根神经破裂了,回到旧时代的道路已经封锁。这是由几个世纪所造成的历史时机之一,而且这些时机像山中的雪崩,像赤道附近的骤雨是一样不可避免的人人都觉醒了,人人都开始思索,人人都充满着批判精神。”俄国史请回答:(1)通过以上两个表格的对比,可以得到什么历史信息?导致俄国这种状况的根源是什么?(2)材料反映出俄国社会的什么状况?(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