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重要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试题带解析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3714015 上传时间:2020-1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重要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试题带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重要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试题带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重要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试题带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重要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试题带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重要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试题带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重要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试题带解析一、选择题(共14题)1.硫酸钙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产品,可用于生产硫酸、漂白粉等一系列物质(见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SO2、SO3均是酸性氧化物B.除去与水反应,图示转化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C.工业上利用Cl2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漂白粉D.用CO合成CH3OH进而合成HCHO的两步反应,原子利用率均为100%2.向红色溶液X中通入气体Y,溶液逐渐褪色,下列对X、Y的推断正确的是()A.若X为品红溶液,则Y可能为CO2或SO2B.若X为含酚酞的NaOH溶液,则Y可能是O3C.若X为含KSCN的FeCl3溶液,则Y一定为HID.若X为含少量K

2、MnO4的H2SO4溶液,则Y一定为SO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浓硝酸除去铝制品表面的铜镀层B用催化法处理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CO+NOC+NO2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可用作干燥剂,能干燥氢气、硫化氢、氨气等气体D因为浓硫酸在常温下不可与铁或铝反应,因此常温下可用铁制或铝制容器储存浓硫酸4.往含0.2molNaOH和0.1molCa(OH)2的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CO2气体,当通入气体为6.72L(STP)时立即停止,则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和通入CO2气体的体积关系正确的图象是(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ABCD5.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l-、Br-、I-

3、(忽水的电离),其中Cl-、Br-、I-的个数比为23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l-和Br-的个数比为31,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的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已知:还原性I-Fe2+Br-Cl-)()A71B72C73D746.将22.4g铁粉逐渐加入到含HNO30.8mol的硝酸中,反应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x)(假设HNO3的还原产物只有NO)随消耗铁粉的物质的量(y)变化关系中正确的是()7.向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溶液中四种粒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ba=5线段表示一种含氧酸,且和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线段表示Br

4、的变化情况B原溶液中n(FeI2):n(FeBr2)=3:1C根据图象无法计算a的值D线段表示IO的变化情况8.下列各组溶液中,用括号内的试剂及物质间相互反应不能鉴别的一组是()A.Ba(OH)2KSCNNaClMg(NO3)2(FeCl3溶液)B.NaNO3NaHCO3(NH4)2SO3Na2SiO3(H2SO4溶液)C.NH4BrK2CO3NaICaCl2(AgNO3溶液)D.(NH4)3PO4NaBrCuSO4AlCl3(KOH溶液)9.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SiO2能与NaOH溶液、HF溶液反应,所以SiO2是两性氧化物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也相同

5、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最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10.今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的新制氯水,浓度均为0.1molL-1。如果在甲中加入少量的碳酸氢钠晶体mmol,在乙中加入少量的亚硫酸氢钠晶体mmol,丙瓶不变,片刻后,甲乙丙三溶液中HClO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是(溶液体积变化不计)()A.甲=乙丙B.甲丙乙C.丙甲=乙D.乙丙甲11.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量m克铜银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收集到的VL气体为NOB若缺少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C被铜银合金还原的硝酸可能为D依据m、V不能确定

6、铜的质量分数12.除去SiO2固体中混有的CaCO3固体,方法正确的是A加水,过滤B加热C加盐酸,过滤D加NaOH溶液,过滤13.在20、1个大气压下,将三个分别盛满氨气、氯化氢、二氧化氮的等容积烧瓶分别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当水进入烧瓶中,并使气体充分溶解后(假设试管中的溶液不向外扩散),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111B332C123D11214.有Fe2+NO3Fe3+、NH4+H2O和H+六种微粒,分别属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B还原产物为NH4+C若有1molNO3参加还原反应,则转移8moleD若把该反应

7、设计为原电池,则负极反应为Fe2+e=Fe3+二、多项选择(共1题)1.以下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中(如图),A、B、C是常见的金属或非金属单质,D、E、F是常见的三种氧化物,常温下,D、E呈气态,F呈固态。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E和D中一定有A元素BA一定是金属单质C单质B肯定是氧化剂DC一定是氧气三、简答题(共2题)1.把滤纸用淀粉和碘化钾的溶液浸泡,晾干后就是实验室常用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这种试纸润湿后遇到氯气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2.从以下公共安全事件中,你能得到关于氯气性质的一些什么信息?马来西亚中部怡保市郊区2010年3月22日下午发生氯气中毒事件,造成近千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中毒,其中

8、有16人中毒较重,被送入怡保中央医院治疗。2004年4月15日下午,处于主城区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工人在操作中发现,2号氯冷凝器出现穿孔,有氯气泄漏,厂方随即进行处置。16日1时左右,裂管发生爆炸;凌晨4时左右,再次发生局部爆炸,大量氯气向周围弥漫。由于附近民居和单位较多,重庆市连夜组织人员疏散居民。16日17时57分,5个装有液氯的氯罐在抢险处置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事故共造成9人死亡和失踪,3名重伤已脱离生命危险。死伤人员均为天原化工总厂领导技术人员和职工。事故发生后,重庆市消防特勤队员昼夜连续用高压水网(碱液)进行高空稀释,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了氯气的扩散。四、实验,探究题(共5题)1

9、.某同学旅游时发现,苗族人的银饰美丽而富有民族文化,制作银饰时可以选用Fe(NO3)3溶液做蚀刻剂。受此启发,该同学所在的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选用Fe(NO3)3溶液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发现不但银镜溶解,而且较少产生刺激性气体。化学兴趣小组对Fe(N03)3溶液溶解银的原理进行探究:提出假设假设1:Fe(N03)3溶液显酸性,在此酸性条件下NO3-能氧化Ag;假设2:Fe3+具有氧化性,能氧化Ag验证假设(1)甲同学验证假设1。用淡紫色的Fe(NO3)39H20晶体(分析纯,Mr=404)配制1.5mol/L的Fe(N03)3溶液100mL。需要称取_gFe(N03)39H20晶体,配制过

10、程中所用到的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需:。测得1.5mol/L的Fe(NO3)3溶液pH约为1,其原因用化学用语表示为_。将pH=1的HN03溶液加入到镀有银镜的试管中,振荡,观察到银镜慢慢溶解,产生无色气体并在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是。将1.5mol/L的Fe(NO3)3溶液加入到镀有银镜的试管中,振荡,观察到银镜很快溶解,并且溶液颜色加深。(2)乙同学为验证假设2。分别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10%的足量FeCl3溶液加入到镀有银镜的试管中,振荡,都看不出银镜溶解。乙同学由此得出结论,假设2不成立。你是否同意乙的结论?_,简述理由:_。思考与交流甲同学的实验中,溶

11、液颜色为什么会加深?查阅资料得知,Fe2+能与NO形成配离子:(棕色)。已知,同浓度的硝酸氧化性比Fe3+略强。根据以上信息综合分析,浓、稀Fe(NO3)3溶液溶解银镜时,发生的反应有何不同?_。2.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NH3、Cl2性质的实验(图中夹持装置有省略)。(1)用A装置制取氨气时,A中固体宜选用(选填以下选项的字母组合)。a碱石灰b氯化钙c氯化铵d氢氧化钠从上面所给的仪器装置中选取合适的装置,用于制备、收集干燥纯净的氨气并考虑尾气的处理,其连接顺序是()接()接()接()(填装置编号)。将收集到的氨气通入水中即得到氨水,实验室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标准液可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测定氨水

12、的物质的量浓度,通常待测液氨水应放在中(填仪器名称)。(2)B为探究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已知3Cl2+2NH3=6HCl+N2。实验时按C接L接K接b,关闭c打开a、b(a接尾气处理装置),待烧瓶B中充满黄绿色气体后,关闭b、打开a,从a向B中充入足量氨气后会看到,然后关闭a、b打开c,会看到(填有关现象),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3)请利用C、D装置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Cl2、Fe3+、I2的氧化性强弱。请回答D中试剂M为_溶液,发生所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请按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写出)_。3.海水中溴元素以Br形式存在,工业上用空气吹出法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艺流程如图:(1)步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2)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从理论上考虑,下列也能吸收Br2的是_。ANaOHBFeCl2CNa2SO3DH2O(3)Br的原子序数是_,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周期_族。(4)步骤蒸馏的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809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请解释原因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