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21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3699693 上传时间:2020-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2021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2021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2021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2021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2021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1年扬州中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3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A今年的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B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人们在进入奥运场馆时会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安全人员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各类“危险人物”。C称歌迷为“粉丝”本无恶意,却让人们有意无意地把歌迷当作某种舞台装置似的“物件”,漠视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期盼。D省统计局最近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数与前年相比增加了

2、50万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因而比前年增长14。二、未分类(共4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也。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其师怪问之,对曰:“文字之间,常奉训诱,至于商较异同,请从所好。”师因此奇之。及长,涉猎经史,深沈有远略。时周文帝为刺史,素闻其名,待以客礼。及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诸将遣使迎周文。周文问以去留之计,褒曰:“此天授也,何可疑乎!”周文纳焉。大统初,迁行台左丞。出为北雍州刺史。州带北山,多有盗贼。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厚加礼遇,谓曰:“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盗?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分

3、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于是诸被署者莫不惶惧,皆首伏日:“前盗发者,并某等为之。”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或亡命隐匿者,亦悉言其所在。褒乃取盗名簿藏之,因大榜州门曰:“自知行盗者,可急来首,即除其罪。尽今月不首者,显戮其身,籍没妻子,以赏前首者。”旬日之间,诸盗咸悉首尽。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侍中。累迁汾州刺史。先是,齐寇数入,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扦。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人既不备。以故多被抄掠。齐人喜于不觉,以为州先未集兵,今还必不能追蹑,由是益懈,不为营垒。褒已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邀其归路。乘其众怠,纵伏

4、击之,尽获其众。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褒因是奏日:“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有诏许焉。自此抄兵颇息。褒历事三帝,以忠厚见知。武帝深相敬重,常以师道处之,每入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八)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涉猎经史,深沈有远略涉猎:广泛地阅读B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主帅:军队的最高统帅C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屏息:此处指不敢作乱D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故事:先例,成法7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韩褒“深沈有远略”的一组是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褒密访之

5、,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每人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ABC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年韩褒就有志向与追求,对于学习也有不凡的见解。在恭谨地接受老师教诲的同时,也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有所偏好。B北雍州多盗贼出没,韩褒任刺史期间,先深入调查摸清了情况,又明榜昭告公布自首期限,再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最终制服盗贼。C宽以待人是韩褒为官的特点,为人的品质。在北雍州,他能宽恕诸盗贼的罪过,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在汾州,更是以德报怨,放还俘虏。D韩褒历经北朝三个君主时期,以忠诚厚道而闻名。武帝每每朝见时,先

6、下诏让他坐下,然后才议论朝政,恭敬如执弟子礼。9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此天授也,何可疑乎!(2分)(2)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盗?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3分)(3)先是,齐寇数入,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扦。(4分)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经典的意义李书磊世界上自从有了文化也就有了经典,自从有了经典才有了文化的有效传接。经典制度走先辈为后代设置的一种用心良苦的圈套:有意把某一本书神化,并规定为代代人启蒙和深造的权威读物,制造出一壁完美的不可企及的错觉和神话。久而久之,经典崇拜就成了人类不可动摇的习惯。大家世世代代都说这本书好,翻开一看:果

7、然好。其实人们评价的标准和趣味也是一种习惯的产物,这种标准和趣味本身就是经典培养妁结果,经典的精神和价值早已化作一种气氛弥漫入社会的日常之中。人们就生活在这种文化的循环之中,成为经典的奴隶而不自觉。社会需要经典是必然的,但成为经典的幸运落到哪一本书的头上就多有偶然了。指出经典的由来并不是要颠覆经典制度,而是向人们揭发文化的相对性和局限性,提醒人们不要总沉溺于习惯的盲目之中。红楼梦自从成为经典之后,人们总对它保持着一唱三叹的赞美。在红楼梦既定的阅读传统中,读者和它处于极端不平等的地位,面对红楼梦你总是感到自己的渺小而心怀自卑,打开这本书时你就不由得解除了自己的精神武装而变成投降者。红楼梦早巳不再

8、是小说红楼梦了,它成了我们文化水准的一个维持者:它代表着人类文化造物的富丽与堂皇,代表着人类自我理解的深刻与精微。事实上,你只有这样心怀谦卑才能真正发现并欣赏红楼梦的诸种妙处,才能和这本书保持种和谐并从这种和谐中获得极大的美感和满足:对经典的崇拜是与爱情相近的种心理痴迷,任何心理抗拒和保留都会破坏美感的纯粹。读红楼梦这样的书就如同接受催眠一样,你必须和催眠者配合才能有这种满意的效果。我们确实就是这么读红楼梦的。因而红楼梦对我们经典化影响是复杂的它确实比任何中国艺术作品都高出一筹,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精华与集萃。研习红楼梦可以接受中国艺术最高尚的熏陶而得其灵魂;但另一方面,由于红楼梦过分的辉煌

9、和我们对这种辉煌过分的崇拜一一这两者是互为因果的一一使我们陷入了对红搂梦以及对整个中国艺术的爱的偏执。这种偏执限制了我们的心灵和视野,使我们错过了更辽阔更新鲜的风景,对与红楼梦相异的情调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和拒绝。比如,热爱红楼梦的人就很难同时真正热爱莎士比亚。所以,红楼梦作为经典,经典诸如红楼梦对我们既有益,又有害:它们既是一种桥梁;也是一道障碍;是一个老师,也是一个敌人。因此,人们建立自己的文化基础需要研习经典,而开始自己的文化创造则需要打倒经典了。人们对经典往往怀着一种一言难尽的复杂情结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法国现代小说家们要火烧巴尔扎克的疯狂热情了。然而,疯狂的仇恨并不能真正地打倒经典一

10、一它不过是偏执崇拜的别一种形式。真正能消解经典偏执的是一种坦然对之的平常心。让我们用平常心来读读红楼梦吧。12.结合第一段内容解说“文化的循环”的含义,不超过40字。(4分)答:13联系全文理解“你必须和催眠者配合才能有这种满意的效果”这句话意在阐述什么道理?(6分)答:14结合文意说说我们究竟应该用怎样的“平常心”来读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呢?(4分)答:15结合你的阅读经典的经验,评价作者对于经典的观点态度。(6分)答: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苦闷灵魂的呼声陈孝全1922年初春,朱自清为生计所迫,应允了第六师范校长郑鹤春的聘请,从浙江一师只身到台州教书,把妻子和儿女留在杭州。六师学生

11、很朴实,对朱自清慕名已久,热烈欢迎他的到来。但3月间,一师同学来信要求朱自清回去,因为他的家小也还在那里,于是决定回杭州。六师的学生得知消息坚决挽留,盛情难却,他只好答应他们:“暑假后,一定回台州来!”一师的同学对朱自清的回来感到特别高兴,因为他们正酝酿成立“湖畔诗社”。朱自清对湖畔诗社给予大力的支持,于5月18日写了读湖畔诗集一文,这是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正值此时,朱自清的内心世界掀起了一阵汹涌的波涛,这一灵魂震颤绝非偶然,而是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想当初,五四青年学生们,为改变中国的历史面貌,满怀激情,奔走呼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流一时。他们满以为经此狂飚扫

12、荡,祖国河山必然焕发一新,猗伟之声定将充沛于宙合。谁知狂潮一退,依然荒滩一片。各系军阀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丑剧。面对如此现实;和大多数知识青年一样,朱自清感到惶惶然了,当年为他那么热情歌颂的五四“金粒”种子,在中国土地上并没有开花结果呵!黑夜漫漫,风雨沉沉,光明路径又在何方?他从心中进发出一声呼告:这样莽荡荡的世界之中,到底哪里是他的路呢!朱自清内心虽是痛苦,却始终没有颓唐,他一直面向人生,苦苦探索,这就如他的挚友叶圣陶说的,“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他也主张刹那主义: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之位置。朱自清对俞平伯诉说了自己的懊恼和怅惘,他说自己“因怅惘而感到空虚,只有转向才可以比较安心”。因为曾答应台州浙江第六师范学校师生暑假结束后要去,因此在9月间,朱自清带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乘轮船到台州去。一时找不到住处,暂住在新嘉兴旅馆,六师同学听到朱老师来了,欢腾雀跃,连夜赶到旅馆探望。在台州,朱自清很忙,除了教书备课,还要改六师同学们写的文章;同时,杭州一师的同学还不时寄来稿子要他批改。在工作之余,他才整理思绪,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