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保定三中2021年度第二学期3月月考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3691184 上传时间:2020-1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保定三中2021年度第二学期3月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保定三中2021年度第二学期3月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保定三中2021年度第二学期3月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保定三中2021年度第二学期3月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保定三中2021年度第二学期3月月考(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保定三中2021年度第二学期3月月考一、选择题(共34题)1.2H、13C、15N、18O、34S等常用作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对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34S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16B16O与18O互称同位素C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2D2H的核外电子数比1H多一个2.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2XO3,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AHXBH2XCXH3DXH43.共价键、离子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不同作用方式,下列物质中,只含有上述一种作用的是A干冰B氯化钠C氢氧化钠D碘4.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甲烷分子的球棍模

2、型:C氯化镁的电子式:D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氧原子:5.在盛有浓氨水的瓶口上方,悬挂一个沾有下列物质的棉球,有白烟产生的是A浓盐酸B浓氢氧化钠溶液C浓硫酸D浓盐水6.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D氨水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说明氨溶解于水显弱碱性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5.6L一氧化氮和5.6L氧气混合后的分子总数为0.5NAB常温常压下,22.4LCl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C58.5g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NA个

3、氯化钠分子D在0.1mol过氧化钠固体中,阴离子总数等于0.1NA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B使用二氧化硫增白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C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时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D食品厂产生的含丰富氮、磷营养素的废水可长期排向水库养鱼9.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混合后通入含有品红和Ba(NO3)2的混合溶液里,发生的现象是溶液很快褪色溶液不褪色有沉淀生成溶液仍然透明A仅和B仅和C仅和D仅和10.医学研究证明,用放射性13553I治疗肿瘤可收到一定疗效,下列有关13553I叙述正确的是A13553I是碘的一种同素异形体B13553I是一种新

4、发现的元素C13553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A族D13553I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2911.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XrYrZrWrQC离子Y2和Z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Q的强12.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ACH4、SiH4、GeH4、SnH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升高BHF、HCI、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C0时,水的密度比冰大D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13.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作

5、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A食盐和蔗糖熔化B硫酸钡和硫熔化C碘和干冰升华D晶体二氧化硅和氧化钠熔化14.铊是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铊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与铝是同族元素,元素符号是Tl,以下对铊的性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铊是易导电的银白色金属B能生成3价离子化合物CT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DTl3+的氧化能力比Al3+弱15.有Xn、Ym、Zn三种主族元素的离子,已知它们各自带有的电荷的数值mn(m,n均为正整数),且X、Y、Z三种原子的M电子层中的电子数均为奇数。若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酸性依次增强B三种离子Xn、Ym

6、、Zn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它们都在第三周期DX单质有还原性,Z单质具有氧化性16.已知氢化锂(LiH)属于离子化合物,LiH跟水反应可以放出氢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LiH跟水反应后的溶液显中性BLiH在化学反应中是一种强氧化剂CLiH中氢离子可以被还原成氢气DLiH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17.下列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A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MRB若X、Y是同主族气态氢化物,且相对分子质量:XY,则稳定性:XYC若M、N是同主族非金属元素,且电子层数:MN,则非金属性:MND若X、Y属于同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XY,则最高正价:XY18.对照元素周期表,下列叙述中不正

7、确的是A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B过渡元素中可寻找制备催化剂及耐高温、耐腐蚀材料的元素C在非金属元素区域可以寻找制备新型农药材料的元素D周期表中第族元素种类最多19.已知:硫酸比次氯酸稳定;高氯酸比硫酸酸性强;S2-比Cl-易被氧化;HCl比H2S稳定;铜与盐酸不反应,但能与浓硫酸反应;铁与氯气加热生成三氯化铁,铁与硫加热生成硫化亚铁。可说明氯比硫非金属性强的是A全部BCD除以外20.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A浓硝酸和氯水用棕色试剂瓶保存B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C常温下铁和铂都不溶于浓硝酸DSO2和Na2SO3溶液都能使氯水褪

8、色21.以下物质间的每步转化不能全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Al2O3Al(OH)3NaAlO2BFeFeCl2Fe(OH)2Fe(OH)3CSiO2Na2SiO3H2SiO3DNH3NONO2HNO322.对于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8:3B被还原的HNO3和起酸性作用的HNO3的物质的量的比为23C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数为6e-D该反应中Cu(NO3)2为氧化产物,H2O为还原产物23.已知某酸性溶液中含有Ba2+、Fe3+,则下列能与上述离子共存的离子组是ACO32、SO42、NH4+、Na+BCl、SCN、N

9、O3、Cu2+CBr、I、Mg2+、Na+DH+、Cl、NO3、Al3+2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4mol/L的NaAlO2溶液和7mol/L的HCl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4AlO2-+7H+H2O=3Al(OH)3+Al3+B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显中性:HSO42Ba2OH=H2OBaSO4C稀硝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Fe4H+NO3=Fe3+NO+2H2OD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25.A的原子序数为n,A2+比B2-少8个电子,则B的原子序数An+4Bn+6Cn+8Dn+1026.下列化学式中,能真实表示物质

10、的分子组成的是ANaOHBKClCArDKMnO42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氯化氢溶于水能电离出H+、Cl-,所以氯化氢是离子化合物B碘晶体受热转变成碘蒸气,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碘原子间的作用力C凡是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均形成离子键D有机化合物CH3CH2NO2和H2NCH2COOH是同分异构体,(CH3)2CHCH2CH(CH3)2与(CH3)3CCH2CH2CH3是同分异构体28.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氨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也可用碱石灰干燥B用图装置吸收NH3可防止倒吸C氨水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D氨气可以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依此可检验氨气29.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

11、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可能是什么气体A可能是N2与NO2的混合气体B可能是O2与NO的混合气体C可能是NO与NO2的混合气体D只可能是NO2一种气体30.100ml某混合液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向其中加入1.92gCu,微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3mol/LB0.15mol/LC0.25mol/LD无法计算31.取三个干燥的烧瓶,分别装入标准

12、状况下的干燥氨气、含有二分之一体积空气的氯化氢、二氧化氮和氧气(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然后分别做溶解于水的喷泉实验。实验结束后三个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212B111C554D77432.如下图是制取、净化并测量生成气体体积的装置示意图。利用上述装置进行下表所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物质实验a(液体)b(固体)c(液体)A稀盐酸锌粒浓硫酸B浓氨水生石灰浓硫酸C浓硫酸Cu片NaOH溶液D稀硝酸Cu片H2O33.如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A挤压装置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D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