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八校06-07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53676260 上传时间:2020-12-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八校06-07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省八校06-07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省八校06-07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北省八校06-07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北省八校06-07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八校06-07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八校06-07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八校06-07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弱冠/夺冠 几何/窗明几净 竭诚/竭泽而渔B亲切/亲家 呼吁/长吁短叹 提供/供认不讳C熨斗/熨帖 标识/博闻强识 脉搏/含情脉脉D嗔怪/嗔视 渎职/买椟还珠 翁媪/面带愠色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领衔 羁绊 老俩口 门廷若市B融资 惊蛰 倒计时 披沙捡金C发轫 蝉联 志愿者 加官晋爵D木纳 棉薄 主弦律 良辰美景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很严

2、峻,部分领导干部互相勾结,上下其手,牟取私利;执纪执法偏宽偏软,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的问题时有发生。B抗日战争胜利,万民欢腾。沦陷区人民盼望光复故土,如大旱之望云霓,但盼来的却是国民党要员“劫收”,横征暴敛,大发国难财。C我很想拥有那本鉴赏辞典,然而身上一个铜板也没有,只能过屠门而大嚼,每天到书店看一眼,徒饱眼福。D诗经中的卫风氓是一首以弃妇为题材的诗歌。该诗将弃妇遭弃的黍离之悲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春晚是中国人的“年夜饭”,是明星大腕们的“名利场”。凭借这个平台,新人可以一夜成名,老面孔可以保持“常青”,历来是明星大腕们的“兵家必争之地”。B2006C

3、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已于2007年1月20日晚在北京揭晓。当选人覆盖了证券、IT、航空、新能源等行业和领域。解读这份名单,我们可以清晰地辨认出2006年中国经济的热点和脉搏。C专家指出,城市的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和人口增加,使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增加,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垃圾围城”的局面。D坊间盛传2007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华人社区将会全面再度继千禧龙年后掀起结婚与生育的热潮。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最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他们 , , 。有一位作家写到,她曾带几个孩子到野外去看月亮和海,可是孩子们 , ,不要误了他们喜欢的一个电视节

4、目。心里惦记着的是及时赶回家去在这样一种与大自然完全隔绝的生活模式中成长对月亮和海毫无兴趣因而也很难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真正兴趣压根儿没有过同大自然亲近的经验和对土地的记忆A B C D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2分,每小题3分)汉语“新词”漫议语言从来就处在变动不居之中,随着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而加快加深。从理论上说,语言交流应该是彼此平等,互相影响,每种方言都有平等挤进“中心”的权利,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应该对等地相互吸收“外来语”。但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 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

5、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同样,“外来语”更多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如不少北京方言或流行语之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极易成为“普通话”,自因其为政治、文化中心。近代许多沪语能突破“边缘”进入“中心”,则因其为商埠首开之地,总是风气先得,且日渐成为经济中心。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现在以为很“普通”、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滑头”、“流氓”、“盯梢”、“出风头”、“寻开心”、“像煞介事”、“阴阳怪气”若查书一看,原本竟都是上海方言。而今日粤语的情形亦颇有些类似,自打改革开放以后,广东得风气之先,南风渐盛,于是“粤味普通

6、话”也随粤菜一道北上,如“买单”、“搞定”、“生猛”等,已渐渐成为“普通话”。现在“港台腔”颇受责难,其实“港台腔”不也是我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种吗?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用“港台腔”的“耶!”“哇!”代替“哎哟!”来表示惊叹,引起了一些尖锐的批评责难。其实,被视为“惊叹”之“正统表达”的“哎哟”也并非古来如此,一成不变。如要“正统”,只能回到不是“噫吁嘻!”就是“呜呼哀哉!”的时代。何妨用“听取蛙声一片”那般宽舒闲淡心态,来“听取哇声一片”呢? 万众瞩目的“胡连会”新闻公报就说“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是国共两党的共同“体认”,胡总书记与连主席决定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这多次

7、出现的“体认”、“愿景”不是立即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为我们的“普通话”吗?事实说明,我们的最高领导人并不拒绝来自台湾的词汇。其实,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普通话”尤其是“简化字”在台亦影响渐强,对此,彼岸则有不愿统一的人认为这会增强台湾青少年对大陆的认同而“后果堪忧”。这恰恰说明,两岸语言在互动中越来越融洽而不是把彼此的语言视为有害的洪水猛兽而渐行渐远,实在是增进彼此了解,有利于国家、民族统一的幸事。而大量“外来语”在近代随西学东渐,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为发达先进也。无论高兴与否赞成与否,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如此,难以人为改变,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若一定要“查户

8、口”、“讲出身”,非要“正本清源”查“血统”,非祖宗八代“根红苗正”不可,一定要把这种带有“殖民”色彩的“外来语”统统扫地出门,则我们现在几乎无法开口说话。应当说,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精确。 新词的引进当然不能离开翻译,音译意译,本无定论。但每见一些音义兼容的漂亮译法,总使人击节不已。如果将“Coca-cola”意译为“古柯叶饮料”或“碳酸类饮料”,它在中国一定不会有今日“可口可乐”的骄人业绩。“Pepsi-cola”如果译为“皮斯克勒”或“屁事可乐”之类,“百事可乐”在中国也不会如此畅销。“Benz”是驰名世界的德国名车,以前曾译作“苯茨”

9、,有音无义,如同化工产品,“感情零度”。现在改译为“奔驰”,音义俱有,汽车奔驰之状跃然欲出。有的翻译还使原有的词汇“增义”,如船停为“泊”,但香港用“泊”来翻译英文“ParkingLot”(停车场),停车位也译为“泊位”,现在此译也传入大陆,使汉语的“泊”不专指船停,同时也可指车停。以“泊”字译英文停车“Parking”,音义皆备,且有独特生动之感。新词的使用,自然而然,非人力能强迫。如祖国大陆将“Taxi”译为“出租汽车”,香港早就根据粤语将其译作“的士”,将“takeataxi”顺势译为“打的”。从1980年代起,“打的”在大陆口语中亦极流行。不过当时报上曾多次有文章劝人不要说“打的”,要

10、说“乘出租车”。并说香港是殖民地(当时还未回归),“打的”是殖民地语言,而我们若用“打的”一词是等而下之的被“殖民地”“殖民”,所以是“自我次殖民地”化。陈义不可谓不高,无奈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直到现在,出门即要“打的”者仍不在少数。(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雷颐文 有删改)6对第一段文字中“中心”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指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的地区B指能接纳其它方言并处于通用语言的主流地位。C指商埠首开、风气先得之地。D指能够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精确的核心地位。7不属于“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力,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现象的一项是( )A不少北京的方言或流行语在全国迅速

11、流行,成为“普通话”。B上海方言“滑头”、“盯梢”、“出风头”等是“普通话”中的一部分。C广东的“买单”、“搞定”、“生猛”等也渐渐成为“普通话”。D大陆将“体认”、“愿景”收入现代汉语词典,因而“普通话”尤其是“简化字”在台亦影响渐强。8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外国产品要想占领中国市场,必须要有一个响亮的译名,比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B将“出租汽车”改为“的士”、“乘出租汽车”称为“打的”是汉语退化的表现。C有的翻译新词还丰富了汉语的含义,如“泊”原来只有停船的意思,而现代还有停车的意思。D“港台腔”十足的“耶!”“哇!”与“打的”一样,都是殖民地语言。如果使用这样的

12、语言,就是“自我次殖民地”化。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在交流、演变中的“势利”现象是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应该接受它,利用它、利用它,而非人为改变它。B对语言的演变现象应持坦然接受心态,因此我们应主动吸收一切外来词汇。C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语言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一定时代的语言有一定的时代特征。D语言既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这使得我们今天学习古代典籍,既有一定难度,又是非常必要的。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9分,每小题3分)尚 志 斋 说 虞 集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

13、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乡,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

14、。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注:正鹄;靶心。鹄,读g。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 审:

15、果真B有志者,事竟成 竟:竟然C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 尚:崇尚、重视D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偶:配偶、伴侣11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B嫚焉以发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C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吾将良人之所之也D尤非有志者不能也何者?积威约之势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要想实现自己的志向,就必须向老师学习,向朋友学习,向书本学习,弄清楚道理。B文章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只要立志了,就会拥有众多的朋友。C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那么即使再简单的事情,他也是难以成功的。D本文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做学问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卷(共114分)四、(24分)13翻译和断句(10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