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岗位调查分析报告初稿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53665015 上传时间:2020-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岗位调查分析报告初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校教师岗位调查分析报告初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校教师岗位调查分析报告初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校教师岗位调查分析报告初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校教师岗位调查分析报告初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岗位调查分析报告初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岗位调查分析报告初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教师岗位调查分析报告小组成员:吴晓佳 何绮雯 何佳 李丹瑶 梁志锴 叶玉堂梁增慧子 陈壹政摘要: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并非都能如愿。了解自己、有坚定的奋斗目标,并按照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才有可能实现成功的愿望。这就需要进行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我们小组对高校教师这个岗位比较感兴趣,所以利用此次机会,通过访谈法和文献法,从行业背景知识、工作环境、职业前景、职业的任职要求、工作内容等,对高校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系统和专业的认识。关键词:职业规划 高校教师 职业前景一、 前言通过对高校教师这一岗位的调查,掌握更多关于高校教师这一岗位的就业信息,从而开始为自己日后的职业生涯做规划,为达到好教师

2、的标准不断锻炼自己,充实自己。本次调查针对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工商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广东药科大学的教师与辅导员,通过访谈调查,对得到的访谈记录进行深度分析,得出结论。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相应建议,供同学们参考。二、 正文2.1调查对象说明本小组研究对象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包括辅导员和大学教师,前者做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财务、后勤、党政管理等,后者就是授课。教师的角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课本知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及教育目标、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通过特定的途径来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这种角色是一种性质复杂的职业角色。一个人成长为这种角色需要经过复杂的、长期

3、的学习过程。教师角色的性质就在于帮助学生成长;或者说,教师是促进学生成长的人。2.2岗位特点(1)高校教师职业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高校教师教育对象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年龄阶段上可分为青年中期(1823岁)和青年晚期(2328岁)。作为个体的大学生在此阶段已是成年人,与基础教育阶段相比,他(她)们身心的成熟程度及其知识经验水平决定了他(她)们已经可以参与社会生活,已是具有承担完全的社会责任的人。在学习能力上,大学生不但有接受知识、储备知识的能力,且具备了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因其在十多年基础教育过程中,对其的直接影响主要是家庭和学校,社会影响相对是间接的,并未真正独立地踏入社会,因此,缺乏

4、对问题的客观分析与评判能力。进入大学后,他(她)们面临着人生新的起点,面临着一些可能会影响终生的亟待解决的发展性课题,其中主要有2点:一是需要具体地规划、设计自己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道路,并为此做好各种准备,特别是专业方面的准备;二是需要确立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在这两方面,大学生都处在关键期,而关键期的教育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因此,高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既要从专业知识方面“传道、授业、解惑”,更要研究学生年龄与个性特征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意识观念和确立他(她)们的主体地位,切实保证其应有的自主权和加强他(她)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这些综合性的教育决定了高校

5、教师职业具有非常的独特性、复杂性与艰难性,也决定了高校教师的劳动与其他行业劳动的最大不同点,即高校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知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直接影响劳动对象,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幢。通过高校教师的自身品德、知识、智慧、人格等方面的示范,目标明确地培养和引导大学生向社会有用人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教师的职业除了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外,还具有高尚性的特点。(2)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探索性与无终止性社会进步与知识技术的快速更新,对高校教师的育人之责提出了知识更新与创新的要求。高校教师如果仅是采取单纯地传授书

6、本知识,做简单的字面讲解等劳动态度,很难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更难以获得真正有价值的劳动成果。因此,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高校教师至少要在3个层面或领域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一是要认真而深入地研究教育对象,即研究所施教的大学生个体的特性和群体的共性,探索现代大学生个性发展中对教师劳动的需求,以便做到因“才”施教;二是研究高等教育与高级专门人才之间的相关关系,对教育规律和教育成果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索,以便使劳动成果保持有效性和长效性;三是研究学科内容与教学内容本身的深刻性、合理性和实践性,探索学科发展与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展性,以保证学科结构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之步伐。这些研究与探索决定了高

7、校教师不仅需要对大学生进行“高级专门人才”的塑造,更需要将自己作为教育对象,通过研究与探索而不断实现自我塑造;教师的职业性劳动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与教育技巧,而且需要知识的时刻储备更新与施教技巧的变换创造,这个过程是无终极的。这种无终极的劳动过程既是教育活动对教育对象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活动对教育主体的基本要求。从受教育者大学生的知识需求而言,他(她)们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对知识、技术、思想、认识等不论在高度上、内容上、范围上还是持续性上都是无止境的。为了更好地向学生教授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及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现新问题,给学生以前沿性研究

8、性指导。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教师还需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社会发展而言,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的分工与合作使人才领域加宽,对人才的标准要求日益增高,这些又间接反映了社会对高校教师劳动标准的要求是永无止境的。这2方面的要求,归根到底是要求高校教师必须诲人不倦,更要学而不厌,一刻也不能放松继续学习和自身提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观念与提高职业道德修养。这些也自然地反映和形成了高校教师职业的特点。(3)高校教师的劳动成果具有滞后与长效性因为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探索性和无终止性特

9、点,使得其劳动成果也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成果不同,即不具有明显的现实性。因为高校教师的劳动是一个教育人、培养人的过程,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包括传授知识技能、修养品德、增进智力体力等,使之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培养人才”是高校教师的劳动体现,也正是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之一。此劳动是为了社会延续的进步与发展,把“自然人”培养成具有崇高品德和专门技术的“社会人”。通过高校教师的劳动,使大学生在积累知识、成熟思想、丰富修养、增长才干等方面逐步发生变化,向着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生存等综合能力提高的方向变化,逐步树立起

10、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教师要使性格不一、基础各异、志向不同的复杂的自然人都能产生预期的变化,不是靠简单的今天施教明天就可见效的劳动,而是在劳动过程结束之后,学生步人社会,用工作中的表现和对社会的贡献逐渐体现出来,这便是高校教师劳动成果滞后性特点。高校教师劳动的另一特点是成果具有长效性。因高校教师的劳动过程产生于学生的身心及思想观念的变化,虽然不排除对个别学生教育的无效或转瞬即逝的泡沫效果(特别是近些年社会上的浮躁情绪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校园内的大学生们,一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对教师的劳动不够重视,存在着学习懒散、逃课等现象,使所学知识掌握不牢转瞬即逝等),但多数学生在受教育中产生的变化

11、是可持久地起作用的,而且这种持久性变化是可以伴随学生终生的,除非有更强大的影响消解了这种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到的专业技术知识时刻面临着被更新或淘汰的可能,今日非常有用的知识和技术几年后就可能过时或被淘汰,这是社会进步发展的规律性表现。但高校教师劳动成果的长效性并没因此而消失,至少在一定时间里还是有效的,特别是在大学期间形成的品德与精神方面的进步,在思考能力与评判能力方面的提高等,更具有稳固而持续的长效性。这一特点也决定了高校教师的劳动成果很难用在校大学生的表现简单地测度和计量。(4)高校教师与大学生的地位具有平等性高校教师与

12、大学生在形式上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共同构成高等教育地位平等的两大主体。没有受教育者就无所谓教育者,而没有教育者也就无所谓受教育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虽然早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学相长”、“教育人者必先教育”、“先做学生,后做先生”等古训,但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由于教育事业发展落后,有知识、有文化、明事理的人被尊称为先生而受人尊敬,先生的职业一直是神圣的职业。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初,因全国高校数量极少,高校便成为知识、智慧、技术、能力和人才汇集之地,也是社会人才精华集聚、生产与输出之地,因而被人们称作是文化知识的神圣殿堂或知识的“金字塔”。由于经济状况和交通、信息传递

13、技术落后的限制,绝大多数人很少有条件和机会进入高校学习,形成高校内外之间知识的拥有落差千丈,也由此使得高校教师职业更崇高、神圣或带有神秘色彩,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高校教师的地位一直处于主体优势地位,“传道、授业、解惑”基本囊括了教师职业的全部内容,形成了师者为尊、学从尊师的师生关系。当社会发展到今天,各种传媒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性应用,使知识、文化、信息实现了多渠道传输,获取文化与科学知识的方法不仅仅依赖教师的传授,还有多种渠道和方法获得。进入高校的大学生,作为有一定文化素养基础的成年人,应用方便多样的信息传媒技术,已经掌握了许多教师所不能、不知、不理解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看,在这种知识经济与

14、信息时代,个体高校教师的知识是有限的,有的领域对教师而言也可能是一个未知世界。因此,一向以向学生施教为主的高校教师,此时则有理由和责任向接受教育的学生请教,以师生平等的态度向学生学习,这样不仅能增长自己的知识,有利于在更宽阔的视野里传递自己的知识给学生,而且有利于在亲密的师生关系中更有效地实现这种知识文化的传递和创造。这种师生互学共促关系反映了教师观与学生观的根本性转变:教师不再将学生看成是不成熟的认知者,而将其看成是一个个有着独立认知能力且在迅速发展提高的人;不再将学生看成是缺乏知识的人,而是和成人一样有着自己的知识但需要不断修正和发展这些知识的人。另外,教师不再将教材知识看成是客观的、绝对

15、的、普适的、超脱的知识,不再将其认为是学生将来从事创新的所有或全部基础,而要重新认识教材知识的社会性、先进性、时效性与价值性,认识到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创新的真正基础是他们的求知欲望、好奇与批判意识、合作与综合意识等等。由此,高校教师与时俱进地转变观念和探索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与方法,自觉地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而调整自己的施教行为,重新确定自己的着力点,以便使整体教学行为服务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这己成为现代高校教师与学生地位平等的特点。正是由于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社会对该职业自然地提出了特定的要求,这些要求最终具体体现在对从事该职业的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上。当今,各主要发达

16、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要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将我国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还需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全面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这使得高校必然地成为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场所。因此,充分认识高校教师职业特征,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队伍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选择。2.3岗位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新形势和新任务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高校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和立德树人的重要机遇。高校教师一定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加自觉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认真工作,勇于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高素质的可造之才,努力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2.3.1切实提高综合素质,充分发挥表率作用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发展,能否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