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10.南湖游船教学设计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53664323 上传时间:2020-12-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10.南湖游船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10.南湖游船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10.南湖游船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10.南湖游船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10.南湖游船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10.南湖游船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10.南湖游船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堂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内容10.南湖游船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诞生的背景、过程、意义,知道中国成立使中国革命从此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看到了希望。2.认识到中国是伟大、正确的党,它总是站在人民的一边,一切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3.通过这段历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伟大、光荣,激发学生对中国*的爱戴之情,有助于学生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志向。第1课时嘉兴南湖革命圣地一、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关于嘉兴南湖的资料,并经过信息处理,漏选出关于党“一大”的资料。2.教师制作课件,争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二、教学过程(一)情境教学,

2、导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到过南湖吗?或者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南湖的了解。(指名学生说,学生相互补充)2.你们对南湖了解真多,下面让我们看一段录相,再次感受一下风光旖旎的南湖美景吧!(1)放映录像(南湖美景)教师配上解说词:南湖四季宜人。春天,湖畔杨柳如烟;夏秋,中菱田绿如秋畦;冬日飞雪时,湖上银树琼宇。春夏间阴雨天气,景色迷人,雨丝如雾。明人费元禄记述说:南湖“其妙在轻烟沸渚,山雨欲来时,夹岸奇台乍为明灭,而渔船泊舸微茫破雾,但闻橹声伊轧耳”,赞为人间胜景。(2)学生说说看完后的感受3.南湖美景的确让人流连忘返。你们知道吗?就在湖心岛烟雨楼下的堤岸旁,泊着一艘不同寻常的精致游船,它就是举

3、世闻名的中国革命领航船,人们称之为南湖红船。(出示南湖红船画面)这艘船经历了86年前开天辟地大事件的历史画面,再现了中国*创建之初的苍茫岁月。今天,我将带着同学们进行一次文化之旅,去寻觅那段沉淀的历史。堂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内容出示课题:南湖游船(二)走近游船,聆听历史呼声。1.三次大革命的失败,是党成立的号角(1)本单元学习,我们了解中国近代社会曾掀起了三次大的革命运动,虎门销烟、甲午战争、武昌起义,这三次大运动究竟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指名说)(2)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尽管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但却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军阀,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

4、,叛变革命,篡夺革命胜利果实,它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中国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少年儿童也在苦难中受尽煎熬,中国将何去何从?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党成立的基础。(1)学生自学第一自然段内容。(2)教师提问: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是在谁的领导下取得革命的胜利?(学生回答)(3)师简介俄国的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像一声春雷震醒了中国人民,中国知识分子看到了拯救中华民族新的道路,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人民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他们在北京大学以主办先进刊物新青年为舆论载体,宣传马克思主义。(三)走进游船,感受诞生在小船上的大党1.寻找中国的新出路(1)“五四”

5、爱国运动的爆发,使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走上历史舞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人也多了,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借鉴苏维埃的成功做法相继成立。(2)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则成了中国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的准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于是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约在上海召开中国成立大会。2. “一大”的诞生。(1)自学课文会场风波,思考:a.中国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b. 中国一大召开的主要内容。堂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内容c. 中国一大的主要代表。d. 中国一大召开的意义。(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a.时间:1921年7月23日7月31日(每年的7月1日为党的生日,就是

6、由“一大”会议的时间定的。)地点:出示一大会址图。会议地点转移的原因是有法国巡捕密探出现不安全。b.主要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国的第一个党纲,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拓展延伸:党在近期的奋斗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达到国富民强。C.主要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我心中的毛泽东”介绍。而教材中的为什么只出现8位代表的人像了呢?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相互交流,再指名说理由师小结:在未出现的5位代表中,陈公博、周佛法因为面对危险环境叛了党,而张国焘在长征中想另立中央,搞分裂党的宗派活动被开除党籍了。d.意

7、义: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给中华民族的复兴带来了希望,中国的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设计思路:无论是拓展延伸,还是补充文本空白,旨在给学生搭建“自我展示”和“互相探讨”的舞台,让他们在自我探究中增长知识,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感悟,从而达到以人知史,以事知史的目的。)3.让历史告诉未来(1)欣赏美文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2)同学们,浙江嘉兴南湖的那只游船伸手可触。在86年前的1921年,它在时代恶浪中顽强启航,它平凡,但却曾负载中华民族的命运;它简陋,但却诞生了一个先进的政党中国。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学生相互交流感受。(3)师小结: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8、它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自已坚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堂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内容(4)欣赏歌曲没有就没有新中国,师生同唱。第2课时南昌起义军旗从这里升起一、课前准备1.视频演示,让学生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有个感性的认识。2.展示历史图片,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受,加深对南昌起义的印象。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共同感受了革命圣地嘉兴南湖,了解了中国 “一大”成立的意义,也让我们清晰地记住一个特殊的日子7月1日,我们中国的生日。任何一场革命,都要历经艰险,饱经风霜,才能见到黎明的曙光,中国也不例外。今天这节课,

9、老师将带着同学们走进南昌,走向那军旗升起的地方,感受中国是一支摧不垮的队伍。(出示:南昌起义军旗从里升起)(二)南昌起义的背景1.了解“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视频演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老师讲解:中国成立后不久,就与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国民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运动,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篡夺了国民党的领导权,开始排斥、屠杀人,制造了罪恶滔天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很多人在国民党的血腥屠杀中倒下。(2)提问:蒋介石是哪一年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在什么地方屠杀*人的?学生答。(1927年4月12日于上海)(3)你们知道蒋介石在当时有一句反动口号吗?师:宁可错杀一千,也决不漏掉一个。a.谈谈你们对这句

10、话的理解(指名说)b.从这句话你们能读懂什么吗?(指名说)师小结:从这句话我们能认识到蒋介石当时反动嚣张气焰,以及中国*人所处的恶劣环境。2.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中国*人是怎样做的?(1)自学摧不垮的队伍第一自然段回答。(2)师小结:是的,中国*是一支摧不垮的队伍,面对敌人的屠刀,从没有被吓倒,他们擦干净同伴的血迹,准备进行武装起义,继续战斗,拯救革命,南昌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堂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内容(三)南昌起义爆发1.出示课文的历史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起义前的动人场面。学生一边看,教师一边简介图意:这幅插图描绘的就是起义时在总指挥部门前的情景,台阶上面的建筑物就是江西大旅馆,当时是

11、起义指挥部,台阶正中是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右边坐的是起义军参谋长刘伯承,左边站着的是第20军军长贺龙,身后中间者为国民革命军第11军军长叶挺,叶挺左边为国民革命军第9军副军长朱德。2.南昌起义是什么时候爆发的?领导人是谁?(1)指名回答(2)师小结: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了,8月1日这一天,也因此而载入史册,每年的这一天为建军节。3.军旗从这里升起。(1)自由阅读“八一”枪声a.指名概括一下南昌起义的经过起义战士臂缠白毛巾,从四面八方向敌人发动进攻,战斗打得非常激烈。b.起义的结果如何?“八一”枪声划破夜空,经过一夜激战,占领

12、了整个南昌城,一面鲜艳的红旗迎着初升的太阳高高飘扬,崭新的一天开始了。(2)小组合作讨论问题:a.为什么选在南昌举行起义?当时,敌人在南昌的力量比较空虚,在南昌四万多驻军中,我党掌握和受我党影响的部队有3万多人,形势对起义十分有利。b.南昌起义为什么能迅速取得胜利?是因为中国领导人正确指挥的结果。面对革命处于低潮时期,他们不畏残暴,敢于斗争,勇于牺牲,坚信只有用武装斗争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四)南昌起义的重大意义1.指名说。堂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内容2.师小结: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13、第3课时红军长征万水千山只等闲一、课前准备1.长征故事的视频资料。2.制作一张五次“围剿”的情况简表。3.准备一份中国工农长征路线示意图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题本学期我们在语文课上刚学习了毛泽东的诗词七律烦鳌罚苁宰疟吵隼绰穑?/P 1.学生背诗词七律烦鳌?/P 2.这首诗词同学们都从课题就能看出是写长征的,全词都透露着战士们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度的革命乐观精神,那么长征就真得像毛泽东写得那么轻松吗?当时为什么要进行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呢?今天,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直击红军长征。(出示:红军长征万水千山只等闲)(二)了解长征的原因1.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1)南昌起义爆发不久,毛泽东在井冈

14、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由于毛泽东、朱德的正确领导和当地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2)出示毛泽东的著名论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怎样理解这句话,由此你想到什么?(3)红军队伍的不断壮大,这使国民党反动派十分恐慌,他们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来阻止红军队伍的扩大?a.学生自由读红军不怕远征难第一自然段回答。b.师小结:从1930年开始,蒋介石调兵遣将,先后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四次“围剿”,但都以失败告终,我们通过以下这张简表来看这四次反“围剿”情况。(出示表格)次序敌军人数红军人数敌我力量对比红军歼敌数堂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内容领导人第一次10万4万2.5:11.5万毛泽东第二次

15、20万3万6.5:13万毛泽东第三次30万3万10:13万多毛泽东第四次50万7万7:13万多周恩来朱 德第五次100万8万12.5:1王 明c.从这张概况图你能看出什么?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2.了解长征的真正原因(1)敌人企图歼灭革命火种,连续四次“围剿”,但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在毛泽东正确思想指导下,连续粉碎敌人的四次“围剿”。(2)四次“围剿”的失败,蒋介石能甘心吗?为什么?学生答师小结:蒋介石面对着日益壮大的红军队伍,一心想歼灭红军,所以他不会甘心失败,于是疯狂的进行了第五次“围剿”。(3)第五次“围剿”的情况如何呢?1933年10月,蒋介石又调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发动第五次“围剿”,可见蒋介石想灭红军的决心之大。(4)当时,领导人王明排挤毛泽东、朱德,命令红军全线出击,死打硬拼,结果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红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