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 福建省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3612819 上传时间:2020-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 福建省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 福建省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 福建省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 福建省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 福建省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题及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福建省诏安一中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26题)1.据悉,2012年高考,大学招生第一志愿报哲学系的学生极少,很多同学是被“调剂”到哲学系的不少人感到困惑,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学哲学专业有什么用呢?上述困惑的存在说明,人们没有认识到:哲学是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手段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哲学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时代具有巨大的作用ABCD2.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为新中国成长作出不可估量贡献。他生前带研究生时,一开始不上专业课,而是让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矛盾沦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经

2、考试合格后,才开始学习专业课。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科学领域规律的概括和总结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母”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3.“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4.2009年7月22日,全球约有3亿人左右有幸观测了三百年一遇的太阳和月亮演绎的古老、

3、亲密拥抱日全食。古代人把日全食称“天狗食日”。在古人看来,日食不但象征不吉利,而且是大不吉利。后汉书五行志述:在上天所显示的各种异象中,以日食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上述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5.2009年7月22日,全球约有3亿人左右有幸观测了三百年一遇的太阳和月亮演绎的古老、亲密拥抱日全食。对于这次日全食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全球及我国许多的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对其现象与本质不能认识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上的A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B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C唯物主

4、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6.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其本意是指A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物质存在于客观实在之中D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标志7.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A运动B相对静止C主观能动性D客观实在性8.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多次发生特大自然灾害,自然界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依据是()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世界本质是物质规律是客观的,

5、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出发点A.B.C.D.9.右边漫画的寓意为“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下列观点与之相类似的是A上帝造人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气者,理之依也D万物运动皆为心动10.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发生5.7级地震;12时16分,昭通市彝良县又发生5.6级地震。至2012年9月8日下午2时,地震已经造成了18.3万户共计74.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的人数81人,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37.04亿元。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地震的发生说明A事物的静止是不存在的B人们必须认识和改造规律C人们可以认识和利

6、用规律D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11.地球最上层包括地壳在内的约100千米范围的岩石圈并不完整,像是打碎了仍然连在一起的鸡蛋壳,这些大小不等、拼接在一起的岩石层,在上地幔内的软流层上“漂浮”、运移,有的板块会俯冲到地幔内数百米深的地方。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也就是说,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这一事实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事物存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绝对运动过程中的事物不存在静止ABCD12.在党的领导下,灾后的彝良县开始了重建工作。正所谓“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

7、能动作用B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C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D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下列说法与这首诗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A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14.2012年2月18日,我国首家机器人手培训基地国家机器人心脏手术培训基地及全军机器人外科培训基地在解放军总医院成立。传统心脏手术必须劈开胸骨、显露心脏后才能实施。采用机器人手术系统,无需开胸,医生只要在

8、患者胸壁打几个锁眼大小的小孔,就能完成手术,大大降低了创伤。这说明A机器人是自然科学发展的结果,也可以产生意识B机器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替代人进行某些意识活动C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可以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类D机器人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类已无差别15.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表示,作为高精尖技术的应用,机器人技术不要一哄而上、遍地开花,而应该在制定好技术准入制度、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的前提下有序进行。这体现了A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B物质决定意识,但关键时刻意识也能起决定作用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比物质更健康D改造世界要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进行1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

9、说明了()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实践的途径获得的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7.钱学森先生在美期间撰写的一篇文章封面先是写上“Final”(最后的定稿),后又在旁边添加了“Nothingis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ABCD18.歌德说:“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反复宣传。”这说明:A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B少数人的意见才是真理C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融合的关系D真理以谬误

10、为基础而存在19.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主要是因为A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制约B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征C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D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20.过去人们只知道把煤作为燃料,现在则可以通过煤的干馏,从中提取上百种化工产品,用于制作染料、药品、化肥、塑料、合成纤维等,以满足人类的不同需要。煤的使用价值被不断发现说明A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B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C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无限的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21.右侧漫画“点子”从哪儿来?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知识只能通过亲自实践来获得C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D意

11、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22.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段话体现哲理是认识是变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应当相结合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读书和实践是知识的来源ABCD23.中国的成语或谚语往往包含很深的哲理性,下列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A.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A诗人的感受是完全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B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C诗人的认识受到他自己的心理感情的影响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由客观存在决定2525.“神舟”八号飞船由一百多个科研单位、三千多个广家共同完成,这说明实践具有明显的特征A.客观性B.能动性C.社会性D.历史性26.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再次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回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这一要求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道理是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才能获得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