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 福建省尤溪文公中学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3609008 上传时间:2020-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 福建省尤溪文公中学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 福建省尤溪文公中学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 福建省尤溪文公中学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 福建省尤溪文公中学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 福建省尤溪文公中学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题及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福建省尤溪文公中学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35题)1.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平民奴隶工商奴隶主外部城邦A.B.C.D.2.进一步暴露了雅典社会内部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的事件是A基伦暴动B德拉古法典的制定C萨拉米危机D疯诗人事件3.从上层建筑领域给贵族政治以沉重打击的梭伦改革的措施有鼓励发展工商业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成立公民陪审法庭ABCD4.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下列哪个阶层获得的利益最多A.贵族B.平民C.奴隶D.工商业奴隶主5.按照财产等级制度,雅典第四等级可以参加或是担任官员的是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陪审员A.B.C

2、.D.6.梭伦改革后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是指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平民债务奴隶主ABCD7.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B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8.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县制9.(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

3、主D富裕农民10.商鞅变法得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重农抑商“燔诗书而明法令”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实行连坐法ABCD11.“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人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12.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13.商鞅变法的历史功绩不包括A确立了封建土

4、地私有制B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D促进了经济的繁荣14.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问题主要有政治黑暗,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官场贪污腐败,人民负担重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举行起义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ABCD15.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的是北魏统一北方民族融合先进文化的吸引民族矛盾尖锐ABCD16.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革除旧俗的主要措施有易服装讲汉语改汉姓通婚姻A.B.C.D.1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的是A.恢复北方农民生产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的统治18.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后期的侧重点,下列表述不

5、正确的是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贵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19.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A整顿吏治B与汉族通婚C迁都洛阳D推行均田制20.“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C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21.北魏时洛阳市场繁荣,商人实力雄厚,与外国商人贸易往来频繁。这主要说明了农业、

6、手工业的发展政府重视和支持商业商业活跃鲜卑族接受汉族生活方式,民族融合趋势加强ABCD22.北宋加强专制皇权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包括A削弱了军队战斗力B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C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3.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A辽、西夏的威胁B土地荒芜、水利荒废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D官僚地主隐匿田产逃税24.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募役法D.市易法25.“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付本息。”这项规定是A.均输法B.募役法C.青苗法D.方田均税法26.“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

7、告终,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遭到强烈的反对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C.支持变法的皇帝过世,他们失去了支持D.保守派当政,坚决反对新法27.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抑制土地兼并B限制高利贷盘剥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减轻农民负担28.关于王安石变法中均输法的评述,正确的是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配合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ABCD29.天主教会为拓展自身的势力,发动了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的“十字军东征”。天主教所指的“异教”主要是指A.东正教B伊斯兰教C.犹太教D佛教30.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

8、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的矛盾激化C世俗封建主要剥夺天主教的经济特权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31.西欧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A.手工部门的发展B.商品经济的发展C.生产力发展与技术进步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32.“因信称义”中“义”的含义是A.指上帝面前灵魂得到拯救的人B.指被教皇免罪C.指简化宗教仪式信仰上帝D.通过赎罪券信仰教皇33.在教义方面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不同于加尔文教主张的是A.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B.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C.先定论D.因信称义34.尼德兰宗教改革的旗帜是A.路德教B.卡尔文教C.英国国教D.天

9、主教35.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或措施中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提供借鉴的是A.剥夺天主教会的财产B.卡尔文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的教会组织C.卡尔文主张勤勉敬业和积极进取D.因信称义二、未分类(共1题)1.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有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消灭了债务奴隶制下层人民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A.B.C.D.三、综合题(共2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10、。商君书外内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请回答:(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2.阅读下列材料: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