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中国武侠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PPT课件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53566843 上传时间:2020-11-3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中国武侠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二讲-中国武侠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二讲-中国武侠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二讲-中国武侠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二讲-中国武侠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中国武侠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中国武侠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PPT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侠小说研究,主讲人:汪云霞,第二讲 中国武侠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一、晚清以前武侠文学的历史 二、民国武侠小说的发展,一、晚清以前武侠文学的历史,从文学的传承来看,晚清武侠小说的传统应该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开始。 从小说的类型本身来看,则是从唐传奇始,从唐宋豪侠小说、宋元话本、明清侠义小说一直到民国武侠和新派武侠小说。,汉代的武侠文学,西汉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与史记刺客列传中,写了一批游侠刺客的故事。 游侠:朱家、剧孟、郭解等。(平民游侠) “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 。 刺客:豫让、聂政、专诸、荆坷等。 特点:游侠重仁义但不

2、一定会武技,而刺客精通武技,杀人却只是为报知遇之恩,缺乏仁义精神。这与后世武侠小说“尚武重侠”有所不同。,司马迁论“游侠”,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史记游侠列传,班固论游侠,东汉时期,班固作汉书,在游侠传中记载了游侠的故事。 他将游侠范围扩大化了。从写平民游侠(郭解、朱家等)到写贵族游侠(战国四公子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孟尝君) 他对游侠的态度是先扬后抑,基本持贬斥的态度。,观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亦皆有绝异之姿。惜乎不入于道德,苟放纵于末流,杀身忘宗,非不幸也。 班固后

3、汉书,为何司马迁与班固对游侠的态度褒贬不一呢?,1、西汉强大的政权不容侠客势力的存在。从汉景帝始,西汉皇族对游侠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镇压。侠由此而元气大伤。退出正史文化的视野。 2、司马迁之所以给侠客比较公正客观的评价。除了史家之客观态度之外,与他自身遭遇也有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武侠文学,魏晋风度:药、酒、剑。 魏晋武侠文学分为两支: 其一:文言体小说,如志人志怪小说。其中记载的一些故事有很强的武侠色彩。 世说新语周处中周处斩杀蛟龙的故事。 干宝搜神记中山中无名客代干将莫邪之子眉间尺复仇的故事,可视为武侠小说的前身。,其二:是诗歌。它标志着侠客逐渐由现实性走向一种形象,一种精神品格。 曹植白

4、马篇。其中“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透露出一股游侠的潇洒之气。 结客篇:“结客少年场,抱怨落北芒,利剑鸣手中,一剑而诗僵。”在刀光剑影中凸现潇洒气质与神秘色彩的游侠风骨。,唐传奇:真正意义上武侠小说的开端,盛唐之时,侠风大盛,腰悬长剑,潇洒飘逸的侠客形象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贵族士人、文人墨客都力图作出侠客之态。 从唐代诗文可见一斑:如李白的侠客行、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王维少年行。 诗人借古侠士抒发自己的感情,这些侠士风度与侠者境界对后世的武侠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传奇,唐代都市繁荣,市民文化发展,唐传奇得以兴盛。 唐传奇初期及中期,主要题材是神怪及爱情,其中一些篇章闪耀着侠的光彩

5、。 如霍小玉传、柳氏传、无双传。 最突出的是虬髯客传、红线传、聂隐娘。 特点:从神怪、风月谈情到侠客小说,侠与武技密切联系,但侠来自不同的世界。“非世人也”,有神秘色彩。本领有剑技、斗法与用药。这些元素对后世武侠小说影响很大。(如还珠楼主的蜀山系列多有借鉴。),金庸认为杜广庭的虬髯客传是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有历史的背景而又不完全依照历史; 有男女青年的恋爱:男的是豪杰,女的是美人; 有深夜的化装潜逃,有权相的追捕; 有小客栈的借宿和奇遇; 有意气相投的一见如故; 有寻仇十年而终于食其心肝的虬髯汉子; 有神秘而见识高超的道人;,有酒楼上的约会和坊曲小宅中的密谋大事; 有大量财富和和慷慨的赠送;

6、有神气清朗、顾盼自如的少年英雄; 有驴子、马匹、匕首和人头; 有弈棋和盛筵; 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的大战; 有兵法的传授,宋元时期的武侠文学,分为三支: 1、文言传奇,如吴淑江淮异人传之洪州书生篇; 2、戏剧元杂剧,主要发挥了唐宋传奇的故事,将之搬上戏剧舞台。 3、宋元话本。 唐以前的武侠文学,主要是文人撰写的文言小说,而到了宋代,市肆繁荣,商业发达,出于娱乐市民的需要,以接近口语的白话写作为特征的话本小说盛行起来。 特点:渲染打斗过程和行侠过程。此时的侠活跃在民间,在绿林江湖,是世间人。,明代武侠文学,表现形式多为长、短篇白话小说。 长篇章回小说流行,以“讲史演义”为主要内容,融“讲史”、“

7、灵怪”、“豪侠”于一炉。其中侧重“灵怪”方面的,是谓神魔小说;而侧重“豪侠”方面的,则是“侠义小说”。 其中神魔小说在描写武技打斗方面,以飞剑法术为主,是荒诞浪漫型。典型如封神演义。 而侠义小说则以技击搏斗为主,是写实型。典型如水浒传。 白话短篇小说,即具有武侠内容的拟话本小说。“三言”和“二拍”。,清代武侠小说,清代是武侠小说的一个创作繁盛期,不但继承了以往的武侠小说传统,在题材与类型方面也有了进一步拓展。 1、侠义公案小说: 这类小说的模式一般是一位清官为民请命办案,一群武艺超凡的江湖侠士辅佐卫护,除暴安良,替天行道,匡扶正义。在此过程中,记述江湖侠客、绿林豪杰的争斗故事。 代表作为施公案

8、、三侠五义、彭公案等。 侠客形象如骄傲好胜、武功高强的锦毛鼠白玉堂、沉稳干练、武艺不凡的御猫展昭等。,清代武侠小说,2、“忠义侠盗”小说:如水浒后传、后水浒传、荡寇志。披上“忠义”外衣,背离了反官府的“侠盗”精神。 3、幻想剑仙小说: 如济公传、绿野仙踪。 4、儿女英雄小说: 如侠义风月传、儿女英雄传,二、民国武侠小说,民国十年即1921年前,中国文坛是鸳鸯蝴蝶派的天下。武侠小说只是点缀品而已。 20世纪20年代,许多文人、学者、作家、名流因为各种原因而投入武侠小说创作,掀起一次高潮。 代表人物:“南向北赵”(向恺然,赵焕亭) 向恺然(平江不肖生):代表作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 赵焕亭:

9、代表作奇侠精忠传。 这一时期流行绣像武侠小说。,北派五大家,20世纪30年代的武侠小说,是北派人才辈出的辉煌期。这一时期“北派五大家”创造的武侠形象与广派创造的黄飞鸿、方世玉、洪熙官等形象相互辉映,将武侠小说推向另一个高峰。 北派五大家:还珠楼主、宫白羽、郑证因、王度庐和朱贞木。,还珠楼主,本名李寿民(19021961),被称为奇幻仙侠派,代表作为蜀山剑侠传。 1932年,他以“还珠楼主”为笔名,在天津天风报上发表连载蜀山剑侠传后,名声鹊起。 此书糅合神话、志怪、幻想、剑侠、武侠。 对新派武侠小说有重要影响。,白羽,白羽,原名宫竹心(18991966),1938年,在好友的帮助下,以“白羽”为

10、笔名,于天津庸报发表长篇连载武侠小说十二金钱镖、一举成名。 白羽推动了武侠小说的发展,表现在三方面: 1、打破“超人神话”,由超凡入圣的神还原为人。 2、开创武打综艺新风,以拳经为依据,构思精彩武打场面。 3、首张“武林”之目,由以前的江湖、绿林到武林,自此以后,才有武林江湖的风云变幻。,郑证因,郑证因(19001960),天津人,白羽的好朋友。代表作鹰爪王。 书中所述之帮会组织虚虚实实,强化了武侠小说中“江湖人”的特质环境。 描写的武功技击精到,取材于武术汇总素材。 他的武侠人物,少有女性。粗犷有余,而柔性不足。,王度庐,王度庐,原名王葆祥(19071977),北京人。有“悲情王度庐”之称。

11、 1938年,应邀在青岛新民报上连载长篇武侠小说宝剑金钗记一举成名。 代表作: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铁骑银瓶,朱贞木,朱贞木,本名朱桢元,浙江绍兴人。 仿还珠楼主写铁板铜琵录初出武侠江湖。接着又撰写三部曲飞天神龙、炼魂谷与艳魔岛,反响不大。之后另辟蹊径,引历史人物入武侠小说。写出虎啸龙吟、千手观音等,后来逐渐为世人所知。 打破传统长篇武侠小说章回体对仗式回目,首创文白夹杂的短句、成语或专有名词分章,不拘一格,而且喜欢运用新生词汇行文叙事。这对以后的新派武侠小说影响比较大。,南派(广派),南派又称广派,是指夹杂粤语方言行文叙事的武侠小说流派。 最爱运用“南少林”再传弟子洪熙官、方世玉、胡惠乾以及三德和尚等游侠广东的奇文佚事素材创作小说。 代表人物邓羽公,代表作黄飞鸿正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