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习题答案(第3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352170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习题答案(第3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习题答案(第3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习题答案(第3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习题答案(第3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习题答案(第3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习题答案(第3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习题答案(第3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1、答:分为三类。动量传递:流场中的速度分布不均匀(或速度梯度的存在) ;热量传递:温度梯度的存在(或温度分布不均匀) ;质量传递:物体的浓度分布不均匀(或浓度梯度的存在) 。2、解:热质交换设备按照工作原理分为:间壁式,直接接触式,蓄热式和热管式等类型。 间壁式又称表面式,在此类换热器中,热、冷介质在各自的流道中连续流动完成热量传递任务,彼此不接触,不掺混。 直接接触式又称混合式,在此类换热器中,两种流体直接接触并且相互掺混,传递热量和质量后,在理论上变成同温同压的混合介质流出,传热传质效率高。 蓄热式又称回热式或再生式换热器,它借助由固体构件(填充物)组成的蓄热体传递热量,此类

2、换热器,热、冷流体依时间先后交替流过蓄热体组成的流道,热流体先对其加热,使蓄热体壁温升高,把热量储存于固体蓄热体中,随即冷流体流过,吸收蓄热体通道壁放出的热量。 热管换热器是以热管为换热元件的换热器,由若干热管组成的换热管束通过中隔板置于壳体中,中隔板与热管加热段,冷却段及相应的壳体内穷腔分别形成热、冷流体通道,热、冷流体在通道内横掠管束连续流动实现传热。3、 解:顺流式又称并流式,其内冷 、热两种流体平行地向着同方向流动,即冷 、热两种流体由同一端进入换热器。 逆流式,两种流体也是平行流体,但它们的流动方向相反,即冷 、热两种流体逆向流动,由相对得到两端进入换热器,向着相反的方向流动,并由相

3、对的两端离开换热器。 叉流式又称错流式,两种流体的流动方向互相垂直交叉。 混流式又称错流式,两种流体的流体过程中既有顺流部分,又有逆流部分。 顺流和逆流分析比较:在进出口温度相同的条件下,逆流的平均温差最大,顺流的平均温差最小,顺流时,冷流体的出口温度总是低于热流体的出口温度,而逆流时冷流体的出口温度却可能超过热流体的出口温度,以此来看,热质交换器应当尽量布置成逆流,而尽可能避免布置成顺流,但逆流也有一定的缺点,即冷流体和热流体的最高温度发生在换热器的同一端,使得此处的壁温较高,为了降低这里的壁温,有时有意改为顺流。第二章 传质的理论基础1、答: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与传质方向上单位面积的物质的量称

4、为传质通量。传质通量等于传质速度与浓度的乘积。以绝对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 ,ABABmumeu以扩散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 ()(),BAjjjj以主流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1)AAABeea()BBua2、答:碳粒在燃烧过程中的反应式为 2CO,即为 1 摩尔的 C 与 1 摩尔的 2O反应,生成 1 摩尔的 2CO,所以 2与 通过碳粒表面边界界层的质扩散为等摩尔互扩散。3、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可知:D 312pT两种气体 A 与 B 之间的分子扩散系数可用吉利兰提出的半经验公式估算:324145.70()ABABTpV若在压强500.,273PaTK时各种气体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0D,在其他P

5、、T 状态下的扩散系数可用该式计算320PTD(1)氧气和氮气: 2 2305.6/()3oVmkgl8NN342 5215234.79801./10(.6.)Dms(2)氨气和空气: .3Pa798TK 50P0 3221.98()./cs2-4、解:气体等摩尔互扩散问题 124 23.61(05)() 0.9/()3981AADN kmolsRTzm2s103=2.59105/R0 通用气体常数单位:J/kmolK5、解:25 C时空气的物性: 351.85/,1.80,kgPas624201./,/Dms342064./8Re0515.3.20.2ocPTDudvS用式子(2-153)进

6、行计算 .830. 0.830.446527.957951./.mecshSDmsd设传质速率为 AG,则2122000()()44lnAAmsAAl smAsdxhduudlh2-6、解:20时的空气的物性: (注:状态不同,D 需修正)35352 24 420541.5/,1.80,.139. 0.1/273Re901.8.6.20.ockgPasPTD msudvS (1)用式0.83.mecshRS计算 mh.0.44.9210.8755Dd (2)用式1340.ecs计算 m4395()0.62).10.621/5mh msd 2-7、错解:氨在水中的扩散系数 92./Ds,空气在标

7、准状态下的物性为;353591.29/,1.720,Pr078/(). .744pckgmPasJkgSD由热质交换类比律可得 231PrmpchS2 23 35r560.78.041/.91pc ms 1) (第 3 版 P25)用水吸收氨的过程,气相中的 NH3(组分 A)通过不扩散的空气(组分 B) ,扩散至气液相界面,然后溶于水中,所以 D 为 NH3 在空气中的扩散。 2)刘易斯关系式只对空气水系统成立,本题为氨空气系统,计算时类比关系不能简化。 3)定压比热的单位是 J/kgK正解:组分 A 为 NH3,组分 B 为空气,空气在 0时物性参数查附录 3-1=1.293 kg3; =

8、1.005/)2-P36(/102.78Pr 4.0.246表查smDSc3rmpchS hmsp /106/98.470.65.1293.Pr 33/23/ 8、解:320./84()iCO kmolRT22N222 .5NNCOCOx32 510.76/8349CiOMPkgT322 .2Ni mR220.61CONa20.389Na9、解:(a)已知 AM, B, Ax, BAAB BnMxBBAA已知 a, , , AAABBBAmanMxBBBAAAanxm(b)222 2320.784OONCOxMa20.69N20.431a若质量分数相等,则22222130.488OONCxaM

9、20.398Nx20.534C10、解;(a) 2O, N的浓度梯度沿垂直方向空气由上部向下部运动:(b) 2, 的浓度梯度沿垂直方向空气由下部向上部运动,有传质过程。2-11、解; 12()aVAaADGCz21()lnaVLr 1)柱形: drLav124,ln球形: 32,4VAav 2)d=100mm 为内径,所以 r1=50,r 2=52 若为球形 Aav=0.033,质量损失速率为 1.4610-12kg/s;压力损失速率 3.4810-2Pa/s2-12、解:9 81230(.20.5)()1.0/()1ADNCkmolsz 1)j A 为 A 的质量扩散通量,kg/m 2s;J

10、 A 为 A 的摩尔扩散通量 kmol/m2s; 2)题中氢氦分子量不同2-13、解: 氨-空气42500 00./,1.3,73,5,O aDmsPTKP324420. .91/Tms氢空气 42.51/Os3 324 420 50.51.710/DPT s2-14 溶解度 s 需先转化成摩尔浓度:3431 /.0mkolCAskmolCZNGAavav /1025.105.014921 skgMAA /4805. 92-15、解、3221()0.51.42lnln9aVLrAm3160/ACsPkmo2.1l1 623.80.24()(016).35705aVAADGCz /komls质量

11、损失66.357.7/kgs16、解:02ON和 在 时 ,扩散系数 42.7/Ds3311.98A aP P( -) 51267() .0/421ADPG komlsRTz18、解、该扩散为组分通过停滞组分的扩散过程 (),0AABdNxNr,APCxRTAdDNNr整理得 ()AAdPr24rG2()AARTdr分离变量,并积分得 0024ASrPGdD得lnASAPrG第 3 章传热传质问题的分析和计算1、答:当物系中存在速度、温度和浓度的梯度时,则分别发生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现象。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 (既可以是由分子的微观运动引起的分子扩散,也可以是由旋涡混合造成的流体微团的宏

12、观运动引起的湍流传递)动量传递、能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三种分子传递和湍流质量传递的三个数学关系式都是类似的。2、答:将雷诺类比律和柯尔本类比律推广应用于对流质交换可知,传递因子等于传质因子2233rPmHDttcGJS 且可以把对流传热中有关的计算式用于对流传质,只要将对流传热计算式中的有关物理参数及准则数用对流传质中相对应的代换即可,如: r,P,mcuhtttcaDSNS当流体通过一物体表面,并与表面之间既有质量又有热量交换时,同样可用类比关系由传热系数 h 计算传质系数 mh 23Le3:答:斯密特准则civS表示物性对对流传质的影响,速度边界层和浓度边界层的相对关系刘伊斯准则rPcDaLe

13、v表示热量传递与质量传递能力相对大小 热边界层于浓度边界层厚度关系4、解:定性温度为025.,gtC此 时 空 气 的物性 23-6=1.9k/m,=1.9/s 查表得:-42oD0/s,0饱和水蒸汽的浓度30.28/vkgm3 32 240.98. .51/17OPT s 02 20./3.436.9564ud0e.80R18-14.25.cDS-69用式(2-153)计算 0.83. 0.830.4254615.,mecshS21./. msd设传质速率为 AG,则 20()()4AmsAAxhdu21004Al sAdu12 0exp()Asmhdu02C时,饱和水蒸汽的浓度 30.17

14、9/Askgm1Ad1 3.031.95./A k代入上面的式子得: 20Ag1./Adgk5、解: 04,C时 空 气 的 物 性 23-6=1.8k/m,=1.90/s6e2R.0ul-6.9转折点出现在56e1.80R,4.2cxl因此,对此层流-湍流混合问题,应用式( 2-157)30.8(.37)ecLRSSh查表 24 得,定性温度为 35 0C时,3240.61ODPT2m/s40.61.cDS-9 360.837()7.64158.9Lh3.259.0/1m ms每 2池水的蒸发速率为 mASAnh30 0C时,30 30.7/;4,.516/AS SkgCkg 时5.61(.70)2.140mAnh 6、解:在稳定状态下,湿球表面上水蒸发所需的热量来自于空气对湿球表面的对流换热,即可得以下能量守衡方程式 2()sfgHOhTn其中 fgh为水的蒸发潜热222()HOmS22HOsfghT又3rP1mpcS查附录 21,当 sT= 05C时,水蒸汽的饱和蒸汽压力 580SP于是38.48/3HOS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