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改革来看资讯教育所扮演的角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352135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教育改革来看资讯教育所扮演的角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从教育改革来看资讯教育所扮演的角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从教育改革来看资讯教育所扮演的角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从教育改革来看资讯教育所扮演的角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从教育改革来看资讯教育所扮演的角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教育改革来看资讯教育所扮演的角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教育改革来看资讯教育所扮演的角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從教育改革來看資訊教育所扮演的角色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研究生:王全世從教育改革來看資訊教育所扮演的角色Page 1 2017/9/4從教育改革來看資訊教育所扮演的角色摘要二十一世紀即將到來,世界各先進國家不約而同地將教育改革列為施政的重點,以提升國家的競爭力,期能跨越二十世紀,在下個世紀中屹立不搖,穩居領先地位。從這些國家的教育改革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資訊教育往下紮根是其中的一項改革要點。本文以教育改革為出發點來看資訊教育,試圖窺探資訊教育在教育改革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重要性,最後提出結論以推動資訊教育來實現教育改革 。關鍵詞資訊教育,教育改革壹、前言從教育改革談起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從農

2、業革命 、 工業革命到現在的資訊革命 ,不僅對經濟與產業形成重大的影響,也對社會與教育產生一定的衝擊。尤其是第三波的資訊革命 ,由於電腦的普及與 Internet 的快速發展,它已經漸漸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與生活型態,對教育的衝擊之大更是前所未有的。教育是立國之根本,其與國家整體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關係密切(楊朝祥,民 88)。因此,教育改革勢在必行,也是不得不做的工作。二十一世紀即將到來,世界各先進國家不約而同地將教育改革列為施政的重點,以提升國家的競爭力,期能跨越二十世紀,在下個世紀中屹立不搖,穩居領先地位。美國總統柯林頓在一九九七年對參眾兩院聯席會的演說中強調,他未來最重要的工

3、作就是讓美國有全世界最好的教育( 吳韻儀,民 87)。九十年代美國聯邦政府所提出的教育改革方案中,以 1991 年布希總統發表的美國 2000 教育策略(American 2000: An Education Strategy)及 1994 年柯林頓總統提請國會通過的目標 2000:教育美國法案(Goal 2000: Education America Act)最具有代表性。( 張德銳,民 85;曾憲政,民 85)。英國首相布萊爾執政兩個月後,就公布了英國的教育白皮書,訂定五年計劃,在二二年時達到每一所學校都非常傑出或是正在改進,及每個國民都受過良從教育改革來看資訊教育所扮演的角色Page 2

4、 2017/9/4好教育並能終身學習的目標 (吳韻儀,民 87) 。我國總統李登輝在民國八十三年教師節表揚資深優良教師大會上,明白地表示,現在的教育體制確實存在若干極待解決的問題,並揭櫫新時代的教育應是強調自主開放、平等尊重、多元多樣的價值,及批判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貳、我國教育改革概況我國教育改革的發展,約可分三個時期:倡導期、研議期、以及行動期(楊朝祥,民 88)。民國八十三年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成立之前為倡導期,當時國內菁英人士不斷倡議教育改革,要求政府面對教育困境,從根解決沉痾,規劃教育未來發展,其中以民間教改團體聯合提出之四大訴求較為具體(楊朝祥,民 88)。此四大訴求即為民國

5、八十三年四月十日的 410 教育改造全民大結合的主要訴求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化及制定教育基本法。民國八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成立了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以李遠哲博士為召集人。兩年時間完成四期教育改革諮議報告,於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二日提出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 ,揭櫫教育改革五大方向:(一)教育鬆綁(二)帶好每位學生(三)暢通升學管道(四)提升教育品質(五)建立終身學習社會,功成身退,完成了階段性的任務,此時期為研議期。民國八十六年地迄今為行動期。此時期積極規劃推動各項教育改革措施,並制定教育改革行動方案 ,於民國八十七年五月經行政院核定,將自八十八會計年度至九十二會計年度實施

6、五年(楊朝祥,民 88)。此方案所提出之十二項重點工作為( 一)健全國民教育 (二)普及幼稚教育 (三)健全師資培育與教師進修制度(四)促進技職教育的多元化與精緻化(五)追求高等教育卓越發展(六)推動資訊網路教育(七)推展家庭教育(八)加強身心障礙學生教育(九)強化原住民學生教育(十)暢通升學管道(十一)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十二)推動終身教育。在健全國民教育這項重點工作中,規劃與推動九年一貫課程是其中的一個重點。民國八十七年九月三十日所公布的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指出,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重,打破學科的限制,規劃十項所要培養的基本能力與七大學習領域。這十項基本能力為:(一) 了

7、解自我與發展潛能(二) 欣賞、表現與創新(三)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 表達、溝通與分享(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六 )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從教育改革來看資訊教育所扮演的角色Page 3 2017/9/4主動探索與研究(十)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七大學習領域為:(一) 語文(二)健康與體育(三) 社會 (四)藝術與人文 (五)數學(六)自然與科技 (七)綜合活動。這次即將於九十學年度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是我國四十多年來國民教育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參、我國資訊教育概況資訊教育包含資訊科技知識技能的教育和資訊科技應用的教育二方面(邱貴發,民 8

8、7)。高中以上的資訊教育偏向前者,近年來,大專院校陸續開設與資訊相關之科系所;高中以下的資訊教育偏向後者,八十六學年度國中生開始必修電腦課,九十學年度國中小將實施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教育部於民國七十九年推動建立台灣學術網路(TANet),為我國資訊網路教育開創逢勃發展的先機。民國八十二年起規劃執行改善各級學資訊教學計畫及電腦輔助教學發展及推廣計畫 ,自課程、設備、師資、教材等方面著手,初步奠定了資訊教育發展的根基。民國八十六年七月起實施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 、 遠距教學中程發展計畫 、 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NII)人才培訓計畫及社會教育資訊網計畫 , 各項重大工作齊頭並進、相輔相成,以塑造

9、整體資訊化社會教育改革環境(陳立祥,民 88)。民國八十七年十月起執行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內需方案,於八十八年六月完成,全國國民中小學皆有一人一機的電腦教室並可連上 Internet。同時所有中小學教師之資訊素養於加速培訓下均獲提升,已具體落實資訊教育向下扎根之目標( 陳立祥,民 88)。民國八十三年修訂公布並於八十六學年度實施之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將電腦課列入國中必修課程,資訊教育已往下扎根至國中生。民國八十七年修訂公布並將於九十學年度實施之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 ,將運用科技與資訊列為課程中所要培養的十項基本能力之一,資訊教育將再向下扎根至國小學童。由此可看出,學校師生能普遍應

10、用電腦於教學或學習,以提昇教學品質及學習成果,才是資訊教育基礎建設之終極目標( 韓善民,民 87),也就是說,將電腦融入各學科教學是教育部推動資訊教學的最終目標(陳立祥,民 87,轉引自杜愛葆、林秀慧, 民 87)。從教育改革來看資訊教育所扮演的角色Page 4 2017/9/4肆、從教育改革來看資訊教育從世界各先進國家與我國的教育改革中,可以發現資訊教育往下紮根是改革中的一個要點,也是現代化教育的一個趨勢。如日本在一九九年開始推動九年計劃,讓學生熟悉多媒體的學習環境;歐盟推動資訊社會中的學習計劃,加強中小學連上網路,並連結區域網路、訓練老師、發展教學軟體;美國將所有中小學連上網際網路列為二年

11、前應完成的優先工作(吳韻儀,民 87);我國於民國八十七年公布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 ,強調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資訊教育在教育改革中是推動的一項重點,扮有重要的角色。再者,推動資訊教育,將資訊科技應用於教學上,可以帶動並落實教育改革。以下就教育改革中的課程、教材、教學、評量、師資體制與願景等方向與趨勢,來加以闡述資訊教育在帶動及落實教育改革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重要性。一、統整課程取代分科課程在國民教育階段,課程的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培養以生活經驗為主的基本能力,來適應未來的社會。所以課程的設計應該採用以學生為中心的統整課程或合科課科,而不是以學科為中心的分科課程。在統整課程中,資訊教育

12、也包含其中,而且與其他學習領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以我國的九年一貫課程為例, 運用科技與資訊列為所要培養的十項基本能力之一,而且與七大學習領域有密切關係( 如表一) 。表一:運用科技與資訊和七大學習領域的關係學習領域 和運用科技與資訊的關係語文 綜合語文與科技資訊提升學習效果、擴展學習領域。健康與體育 運用科技蒐集體育運動與身心健康的相關資訊。 善用體育運動器材及醫療資源,防治身心疾病。社會 擁有處理資訊的能力與策略。 瞭解並應用基本的社會科學知識。藝術與人文 正確安全有效的發揮科技與資訊的功能,以輔助其藝術之學習與創作。數學 將各領域與數學相關資料資訊化。 用電腦處理數學中潛在無窮類型的問題。

13、自然與科技 應用生活科技和資訊於食、衣、 住、行等日常生活中。 應用資訊和科技進行調查研究、實驗設計及發展。從教育改革來看資訊教育所扮演的角色Page 5 2017/9/4綜合活動 從參與展覽、展示獲取新知, 並練習使用網路及各式傳播媒體蒐集資料,並與他人溝通。資料來源:” 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網網要” ,教育部,民 87。從表一的運用科技與資訊和七大學習領域的關係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資訊科技已經融入了各學習領域中,和各學習頌域有密切的關係,因此,資訊教育在國中小的統整課程中佔有相當重要的角色與地位。二、生活化教材取代學科化教材教科書為國民教育的主要教材,也是學生主要的學習內容。在

14、以往的傳統教育中,教科書的來源只有單一版本,內容以學科體系為主,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脫節,而且更新緩慢,無法配合社會的快速變遷。因此,教科書的開放與教材的生活化、多元化都是教材改革的趨勢。我國於八十五學年度起逐年開放國小學科審定本教科書,並於民國八十八年二月三日公布增訂國民教育法第八條之二,明確指示全面開放國中小審定本教科書。從此教科書邁向了另外一個新的紀元,教師能發揮其專業自主權,而學生也能有彈性自主的學習空間。教材的呈現方式除了靜態的傳統書本之外,應用電腦多媒體的特性,可將教材以多媒體的方式來呈現,不但具有靜態的文字與圖片,也具有動態的動畫與影片,再加上適時適度的語音、音效與音樂,可以使教材更

15、生動化,除了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之外,也可以促進對抽象概念或知識的了解,增加學習成效。若再應用超鏈結的技術,則可設計出非線性的教材,使得不同的學生所看到的教材內容可能是不同的,這樣一來,教材的內容具有彈性,不但能適應個別差異,也符合個別化學習的內涵。除了教科書之外,Internet 上有非常多的資源可做為教材,這些資源可以提供立即性 、 生活化的資訊(李忠謀、吳正己、林美娟,民 87)。教師不但可以在 Internet 上尋找相關資料來自編教材,更可直接利用 Internet 上現成的教材來教學;學生不但可以在 Internet 尋找自己想要的資料,更可以使用 Internet 上的教材隨時

16、隨地進行自我學習。例如:教育部於 87 年所成立資訊教育軟體與教材資源中心(http:/content.edu.tw),至民國 88 年 10 月 10 日止,線上教材包括了國小十四個學科、國中十九個學科、高中十七個學科、高職二十個學科;資策會推廣服務處運用了動態 HTML 所建置的互動式多媒體網站多多島從教育改革來看資訊教育所扮演的角色Page 6 2017/9/4(http:/www.equal.org.tw/dodo 或 http:/content.edu.tw/dodo),規劃了自然、音樂、健康及遊戲四個教室(何文雄,民 88),提供國小學生在線上學習的另一項資源。因此,Internet 可說是活生生的教材庫,使教材更能生活化。由此可看出,應用資訊科技可使教材的呈現更多元化與生動化,內容更生活化與彈性化,使用介面更親和化與互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