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八年级上册课文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352089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八年级上册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0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八年级上册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0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八年级上册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0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八年级上册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0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八年级上册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八年级上册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八年级上册课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8 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八年级上册课文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2、。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注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蓄” 。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 分)渔人甚异之( ) 阡陌交通( ) 颖脱不羁 ( )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1 分)答: 26.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 。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

3、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 分)答: 27.翻译下列句子。 (4 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 答案:24.对感到惊异 交错相通 束缚,约束 停止(2 分)25.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 分)26.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 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 (意对即可)(2 分)27.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阅读陋室铭 ,完成 610 题。 (15 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

4、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6.选文的作者是 代 。 (2 分)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有仙则名( ) 斯是陋室( ) 谈笑有鸿儒( ) )无丝竹之乱耳( )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A. 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 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9.翻译句子。 (4 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10.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 (2 分)答案:6.唐 刘禹锡 (2 分)7.出名 这 学识渊博的

5、人 奏乐的声音 (4 分,每空 1分)8. C(3 分)9.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2 题。 (17 分)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6、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 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 分)10用原文语句作答:(3 分)(1)渔

7、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 分)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 分)答案:8 (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9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10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8、,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 11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 (2)能安居乐业, (3)和睦相处。12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 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9、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8、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1

10、分)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 分)(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10、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 分)11、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2 分)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3 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11、,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谈笑有鸿儒 鸿儒 人不堪其忧 不堪 9翻译下列句子。 (4 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10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4分)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 ,一在“陋巷” ,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

12、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 分)答案:8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无法忍受。9答案: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 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 (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 ,他并不愚钝。10 答案:托物言志 倾听、思考、记忆 11答案: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文言文阅读(16 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13、。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氲氲(yn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彩:兼有各种颜色。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 分) 亭亭净植 陶后鲜有闻 而名之不可 莫能肖也 19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 “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 分)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B. 纯以情韵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