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高中化学(人教版 选修5)练习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53453 上传时间:2016-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版高中化学(人教版 选修5)练习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版高中化学(人教版 选修5)练习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版高中化学(人教版 选修5)练习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版高中化学(人教版 选修5)练习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版高中化学(人教版 选修5)练习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版高中化学(人教版 选修5)练习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版高中化学(人教版 选修5)练习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第二章第二节第 1 课时一、选择题1杭甬高速公路萧山路段一辆运送化学物品的槽罐车侧翻,罐内 15 t 苯泄入路边 300 m 长的水渠,造成严重危险,许多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以下报道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由于大量苯溶入水中渗入土壤,会对周边农田、水源造成严重污染B由于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物质,周围地区如果有一点火星就可能引起爆炸C可以采取抽吸水渠中上层液体的办法,达到部分清除泄漏物的目的D处理事故时,由于事故发生地周围比较空旷,有人提出用点火焚烧的办法来清除泄漏物,但由于苯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黑烟,扩大污染,所以该办法未被采纳解析:苯是一种不溶于水

2、的液体,所以不会有大量苯溶入水中渗入土壤,对周边农田、水源造成严重污染,A 项不正确;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物质,遇明火就可能引起爆炸,B 项正确;苯是一种不溶于水但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所以可以采取抽吸水渠中上层液体的办法,达到部分清除泄漏物的目的,C 项正确;苯中含碳量很高,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黑烟,D 项正确。答案:双选) 下列事实中,能说明苯与一般烯烃在性质上有很大差别的是()A苯不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B苯不能被酸性 液氧化C1 能与 3 2 发生加成反应D苯能够燃烧产生浓烟解析:苯既不能使酸性 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这是苯与不饱和烃的明显区别之处。答案:列关于苯的性质的叙述中,不

3、正确的是()A苯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B常温下苯是一种不溶于水但密度比水小的液体C苯在一定条件下与溴发生取代反应D苯不具有典型双键所具有的加成反应的性质,故不能发生加成反应答案:866 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它不能解释下列事实()A苯不能因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B苯能与 生加成反应C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D间二溴苯只有一种解析:含有碳碳双键的物质能使溴水褪色,但苯不能使溴水褪色。答案:实验室中,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溴苯中混有溴,加入 液,振荡,用汽油萃取溴B硝基苯中混有浓

4、硝酸和浓硫酸,将其倒入到 液中,静置,分液C乙烷中混有乙烯,通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D乙烯中混有 其先后通入 液中洗气解析:A 项生成了新的杂质碘, A 错;C 项无法控制氢气的用量,C 错;D 项乙烯与 错。答案:和乙烯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都可以与溴发生取代反应B都容易发生加成反应C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发生加成反应D乙烯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答案:中加入溴水后溴水层颜色变浅,这是由于()A溴挥发了 B发生了取代反应C发生了萃取作用 D发生了加成反应答案: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苯的分子式为 不能使酸性 液褪色,属于饱和烃

5、B从苯的凯库勒式( )看,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应属于烯烃C在催化剂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发生了加成反应D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6 个碳原子之间的价键完全相同答案:下列各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不能发生反应,静置后溶液分层,且溴水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层几乎无色的是()A己烯 B苯C裂化汽油 D酒精答案:等体积的苯、汽油和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下列图示正确的是()解析:苯、汽油均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的小,浮在水面上,但苯、汽油互溶不分层。答案:链烃相比,苯的化学性质的主要特征是()A难氧化、难取代、难加成 B易氧化、易取代、易加成C难氧化、可加成、易取代

6、 D易氧化、易加成、难取代解析:由于苯分子结构的特殊性,碳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其与酸性 即难氧化);但可与液溴、浓 即易取代);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 即可加成) 。综上所述,只有 C 选项符合题意。苯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这只是一种习惯写法,我们不能据此认为苯分子具有单、双键交替的结构。事实上,苯分子中碳碳之间的键是完全相同的,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它不完全具有单、双键的一些性质,不与酸性 案:选择题12(2014泰州统考)现代居室装修可造成污染,苯是污染物之一。家居内的苯主要来自于

7、建筑装饰中使用的大量化工原料,如涂料、填料及各种有机溶剂等。长期吸入含苯空气可导致各种疾病,人们对苯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1)由于苯的含碳量与乙炔 同,人们认为它是一种不饱和烃,写出 一种含三键且无支链链烃的结构简式_,苯不能使溴水褪色,性质类似烷烃,任写一个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苯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烷烃中脱去 2 原子形成 1 键要吸热。但 1,3环己二烯( )脱去 2 原子变成苯却放热。可推断苯比 1,3环己二烯_(填“稳定”或“不稳定”)。(3)1866 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

8、,它不能解释下列_事实( 填入编号) 。A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B苯能与 生加成反应C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 D邻二溴苯只有一种(4)现代化学认为苯分子中碳碳之间的键是_。解析:(1)C 6 6 8 个氢原子,其分子中可以含有两个三键,据此可写出 C CCCC CCH 3或 HCC CC H 或 CC CC C的溴代反应、硝化反应等都属于取代反应,不难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2)因 1,3环己二烯脱氢变成苯放热,说明 1,3环己二烯的自身能量高于苯,也就是说苯比 1,3环己二烯更稳定。(3)苯若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则苯应能使溴水褪色,且邻二溴苯有 2 种结构,而事实上苯不能使溴水褪色,邻二溴苯也没有

9、同分异构体,可见不能解释选项 A、D 两个事实。(4)现代化学认为苯分子碳碳之间存在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特殊的键。答案:(1) CCCCCH 2CC CCC CC H 或 CC CC C其他合理答案)(2)稳定(3)A、D(4)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特殊的键13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主要步骤如下:配制一定比例的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酸,加入反应器中;向室温下的混合酸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苯,充分振荡,混合均匀;在506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除去混合酸后,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 5%后再用蒸馏水洗涤;将用无水 燥后的粗硝基苯进行蒸馏,得到纯净的硝基苯。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请填写下列空白:

10、(1)配制一定比例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酸时,操作的注意事项是_ _。(2)步骤中,为了使反应在 5060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是 _ _。(3)步骤中洗涤、分离粗硝基苯应使用的仪器是_ 。(4)步骤中粗产品用 5%液洗涤的目的是_。(5)纯硝基苯是无色,密度比水_( 填“大”或“小”),具有_气味的油状液体。解析:配制一定比例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酸的操作与浓硫酸的稀释操作相似。使反应在 5060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是水浴加热。硝基苯是不溶于水的液体,用分液的方法分离。粗产品用 5%液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酸。纯硝基苯的密度比水大,具有苦杏仁气味。答案:(1)先将浓硝酸注入容器中,再慢慢注入浓硫酸,并及

11、时搅拌和冷却(2)将反应器放在 5060(或 60)的水浴中加热(3)分液漏斗(4)除去粗产品中残留的酸(5)大苦杏仁14(2014经典习题选萃)下图为苯和溴的取代反应的实验装置图,其中 A 为由具有支管的试管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个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少量铁屑粉。填写下列空白:(1)向反应容器 A 中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几秒中内就发生反应。写出 A 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 ):_ _。(2)试管 C 中苯的作用是_。反应开始后,观察 D 和 E 两试管,看到的现象为_。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3)反应 23 ,在 B 中的 液里可观察到的

12、现象是_。(4)在上述整套装置中具有防倒吸作用的仪器有_(填字母)。解析:仔细观察实验装置图,结合制溴苯的实验原理,弄清各仪器内发生的反应及产生的现象,该实验能清楚观察到生成物 以及能除去 体中的溴蒸气,消除了验的干扰,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掌握制溴苯的实验原理,明确溴苯中的溴单质,的溴蒸气的除去方法,再结合实验装置图,弄清各试剂的作用及各装置中产生的现象。由于忽视溴能溶于苯,而 溶于苯,而将苯的作用答错,或忽视 除去 将 B 中现象错答为褐色油珠。答案:(1) (2)吸收 体中的 气 D 中石蕊试液变红,E 中产生浅黄色沉淀(3)液的底部有无色油珠产生,产生白雾(4)DE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