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笔记公共行政原理本人.doc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53405902 上传时间:2020-1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笔记公共行政原理本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笔记公共行政原理本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笔记公共行政原理本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笔记公共行政原理本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笔记公共行政原理本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笔记公共行政原理本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笔记公共行政原理本人.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公共行政与私人行政区别(行为主体,行为目的,应用的权力基础,对服务对象的要求,普遍性,评价标准,接受的监督,双方公开的程度)2. 身份对行政主体行为影响(1影响当事人的主观意识进而影响行为2不同身份肯呢个改变行为性质3不同身份面对同一情势会产生不同行为4身份会形成对拥有身份人的行为限制5身份改变行为后果)3. 公共行政内在机制(1对行政人员的假设:经济人与公仆两种代表2利益:公共行政行为的原始动力根源3权力:具体行动的主动权所在4人事:制度运行的具体而微的控制核心)4. 行政国家产生原因(1社会关系在民主理论下出现危机发生变化,一些劣势人群权利意识苏醒,社会需强有力行政机关进行管理2经济

2、迅速发展导致公共物品大量需求3社会对国家形成依赖)5. 现代行政特征(1机构和人员规模庞大2政府专业化加强,内部组织和员工日益专业化3行政决策体制由简单向复杂发展4行政活动在技术上日益现代化,各种现代化通信信息技术广泛应用5行政职能大为扩张)6. 现代行政精神(1法制化趋向2主动介入社会生活、主动干预、主动扩大行政范围3主张效率、民主、公平4强调服务意识5主张建立政府与民众间的互信机制6强调通过行政创新推动社会发展)7. 公共行政目标与任务层次(最高追求:真善美、正义、惩恶扬善;当社会子系统看:1维持现存政治体系存在2维持社会活动的稳定与秩序3指导社会形成良好生活体系4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与分

3、配公平性5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从内部看:1效能与节约2积极适应社会环境3鼓励员工积极工作)8. 公共行政目标与任务调整(步骤:1统计现有任务与目标构成内容2对内容进行分解3对内容进行分析、筛选4对目标与任务在行政系统中进行重新配置:转移、合并、下放权力、放权社会)9.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困境(1政治角色定位模糊2政治体制改革进程限制行政体制改革进程3政府控制资源在社会资源总量汇总所占比例过大,政府对社会利益分配具有决定影响,同时也为一些官员职位、权力附加更多经济意义,加上监督乏力,职位、权力变成个人牟利工具,是阻力空前扩大4民间监督机制缺陷5缺乏多元化行政评价机制)10.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出路(

4、1加强理论研究2尽快进行政治体制改革3扩大民间权利并落实)11. 中国当前行政活动特点(1党领导的政府体制2政企关系上行政权包容企业管理权3民主集中制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双重或多重管理机制5党管干部6党指挥枪)12. 政党对政府强力控制的风险(1党的系统可能陷入具体行政事务中,其领导可能被淡化2不容易找到责任承担者3可能直接面对公众批评,影响力下降)13. 公共行政学产生历史背景(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发展是行政需求增加2城市化大发展与社会交往频繁对行政社会管理职能要求显现出来3行政国家出现使其备受关注4文官运动客观上增加了社会认知5相关理论发展为其提供了理论支持)14. 韦伯理想行政组织

5、模式特征(1工作划分为各种基本作业并作为公务分配给成员2层级控制体系3管理人员严格遵守规则纪律4按职位需求公开选拔适岗人才5专业分工与技术训练6管理人员有固定薪金和升迁制度)15. 公共行政学当代研究走向(范围扩大与理论多元化及研究方法转移,质量优先取代效率优先,政府与社会关系由统治转向治理)16. 治理特征(是一个过程,基础是协调,涉及公共和私人部门,是持续的互动)17. 治理与统治区别(统治的权威必定来自政府,治理不一定;权力运行向度不同)18. 行政环境特征(非自主性,广泛性,复杂性,可变性)19. 行政环境构成(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工艺、传媒、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20. 里

6、格斯行政模式(农业社会融合型,过度社会棱柱型,现代工业化社会衍射型)21. 棱柱型行政特征(异质性,形式主义,重叠性)22. 行政环境状态和过渡关系(分散安静、分散动荡、安静集中、集中动荡的环境状态;分散动荡和安静集中的过度形式)23. 行政体系适应环境过程(1对变化没察觉不敏感2认识到变化但认为是偶然3承认环境根本变化4采取积极措施应对5不能解决或超出应对范围后依据新规定或权限作反应)24. 行政体系应对环境策略(技术途径:加快反应速度,公共论坛,特别授权;制度途径:价值变更,改变行政领域,更换领导层,建立新制度体系)25. 行政系统与环境互动基本模式(价值、目标、行动)26. 公共行政组织

7、特征(公共性,唯一性,非营利性,权威性,法制性,系统性)27. 公共行政组织基本要素(职能目标,机构设置,职位设置和人员组合,权责体系,管理方式,运行机制,群体意识,法律规范)28. 公共行政组织分类(中枢、职能、辅助、咨询、派出机关)29. 行政组织产生变更撤销(社会需要、法律依据、法定程序)30. 公共行政组织原则(适应职能目标需要、完整统一、精干效益、权责一致、人本、法制、适应发展原则)31. 巴纳德社会系统学派(合作系统、权威接受、组织平衡、非正式组织理论)32. 系统组织理论(组织特性: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开放性、适应性、反馈性)33. 学习型组织内容(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

8、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34. 学习型组织意义(组织不仅通过学习来适应环境,更要通过学习及迈向学习型组织的努力,来即时铲除发展道路上障碍,不断挖掘组织潜力,突破组织成长极限,从而保持持续发展态势,以一种不断创造不断进步的新观念是组织日新月异们不断创造)35. 影响管理幅度因素(管理层次,事务难易度和规范程度,组织成员素质,管理手段先进程度与信息传递快速程度)36. 组织结构基本模式(直线组织、直线参谋制组织、直线职能制组织、直线综合制组织、矩阵组织结构模式、其他模式)37. 公共行政组织环境(一般社会、行政组织工作、团体社会环境,组织气候)38. 组织变革原因(环境,价值观,科学技术,

9、组织目标和结构,管理,社会心理因素,专家和专家群体推动,领导者)39. 组织变革一般过程(勒温:解冻,变革,再冻结;沙因:感知差距,拟定变革方案,实施变革,稳定成果,输出变革内容,检查反馈;凯利:诊断、执行、评估)40. 组织变革风险(利益,习惯,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变革本身原因)41. 组织变革可能收益(1更新组织结构、管理技术、人员素质,增强创新能力2改变成员观念、人际关系、行为模式,提高认同感、士气、内驱力3可提高适应环境能力,使稳定性和适应性平衡4有利于提高组织绩效,增强组织能力)42. 编制管理内容(1职能管理:提意见,合理配置,协调各部门和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等的职责分工;2机构管理;

10、3人员管理:人员定额、比例结构、领导职数;人员编制形式: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编制单列)43. 完善编制立法必要性(1是实施宪法和行政组织法需要2科学化、规范化需要3法制化需要4自我调节和约束机制需要5深化、巩固改革的需要)44. 良好宪政制度下公共行政权力要求(1主体是独立行使职权的政府或法律授权机关2目标是在宪法法律规范下执行法律法规以及上级与本机政府的政策政令3以强制力为后盾4有明显方向性和地域限制5有明显的程序限制)45. 行政权力结构(静态,动态;具有稳定性、有序性、形式特征)46. 行政权力调整(纵向:地方自治,特别行政区,行政授权,权力下放,行政委托,政府放

11、权,权力再分配与调整;内部调整为行政改组,外部调整为行政改革)47. 行政权力分配原则(合法性、合理性、权责利一致、合理配套原则)48. 行政授权目的( 1减轻上级领导负担2提高下级工作积极性,改善行政效率3培养干部,储备人才4有效利用组织人力资源)49. 行政授权特点(是组织内部权力动态分配方式,是领导活动一部分在行政系统上下级之间,不是单纯转移权力活动而是责权统一体系)50. 行政授权不同于民事授权(1上下级与平等民事主体2内部与外部3领导活动与需要接受授权4以自己名义与以代理人名义5公共权力与私权关系6后果承担:上下级分别或共同承担与授权人独立承担)51. 行政授权不同于行政委托(1隶属

12、与非隶属关系2权力转移与非转移3以自己名义与以委托人名义4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内部与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外5不以授权人为要件和以委托人同意为要件6责任分配复杂与后果全有委托方承担)52. 行政授权程序(任务分配,授予职权,明确职责,报告与评价)53. 行政授权方式(1以授权内容分:一般授权:包括柔性、模糊、惰性授权;特定授权;复合授权、弹性授权2以授权媒介分:书面和口头授权3以授权法律依据分:正式和非正式授权)54. 行政授权条件(组织规模,行政事务重要性,行政事务复杂程度,上下级互信程度,下级素质,内部关系大局稳定程度)55. 行政授权障碍(1心理障碍:上级授权者有自负、恐惧、猜疑、权力欲、错误权力

13、观念,被授权者有担心犯错误、缺乏责任心、缺乏自信、担心缺乏足够信息与资源怕不能完成任务、心劳而无获、眼高手低2客观障碍:下级能力经验不能担当重大职责、上级对整体控制尚不足、缺乏领导能力、工作十分重要紧迫、上级领导工作作风3组织制度障碍:组织内权责不清、对行政权力规定过于繁琐细致过时不修、行政手续繁琐、外部制度给内部授权留下制度空间太小)56. 行政授权障碍克服(培养良好组织文化,建立良好制度结构,对下级进行培养,建立良好监控机制)57. 行政授权禁区与误区(1授权适当:原则有适当控制、量力授权、关键权力保留、单一隶属关系、权责确定2过时不修:与时俱进3缺乏信任授权)58. 行政授权常用控制机制

14、(事前讨论、事中不定期讨论或检查、定期报告、总结报告及工作评议)59. 公共行政权力行使范围基本构想(1有关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的需要严格干预2可以借助其他手段时应进行宏观间接干预,扩大行政客体自主性3公民私人领域行政权力不干预自主解决4社会不能自己解决或成本过高可以适当干预5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前提)60. 公共行政权力手段(强制性、非强制性、奖惩性、规范性、影响性手段)61. 公共行政权力行使异化(1利益倒错,公仆变主人2权力角逐,手段变目的3权力暨越,职权扩张为特权4权力滥用)62. 对权力异化控制(他律机制:立法或国家权力机构、司法制约、政治制约机制;自律机制:上下级、部门间、规范控制)6

15、3. 公共行政领导权力来源(西蒙:信任、认同、制裁、合法权威;佛伦齐和雷文:合法的权力、奖赏权、强制权、专家权、归属权)64. 公共行政领导方式(根据领导行为:强制、说明、激励、示范方式;根据态度和工作侧重点:以事为中心、以人为中心、人事并重;根据领导者运用权力方式:集约型、分权型、放任型)65. 公共行政领导体制内容(机构设置、权力流程、权力集中程度、决策体制)66. 首长制(又称独任制、一长制,优点:是权力集中,指挥统一,决策及时,行动迅速,责任明确,易于保密;缺点:是首长一个人能力有限,容易产生独断专行,滥用权力,腐败等)67. 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优点:集思广益,周全,彼此互相牵制,

16、可防止专断和营私舞弊;缺点:权责不明,事权不专一,易造成扯皮,行动迟缓,效率低下,容易互相排挤)68. 混合制(又称委员首长并立制,兼有首长制与委员会制的优点,运行不良也有它们的缺点)69. 集权制(优点:有利于保证政令统一,标准一致,统筹全局,层级节制,令行禁止,指挥灵便,易于集中力量;缺点:容易产生专断和官僚主义,不能因地制宜,管理单一、刻板,适应能力差,缺乏生机与活力,忽视挫伤下级利益与积极性,下级缺乏应变能力)70. 分权制(优点:便于发挥下级组织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权力过分集中,增加应变能力;缺点:可能破坏政令统一,监督困难,下级各自为政,形成本位主义)71. 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优点:指挥统一,权力集中,关系明确,责任确定,易于沟通,步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