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53334386 上传时间:2020-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1、 登幽州台歌中考试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1分)2、 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2分)3、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 的感慨,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2分)4、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5、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6、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 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

2、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二、望岳赏析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的气势和 的景色。(2)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其中“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诗人 。(3)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2.文学常识填空。选自杜少陵集。杜甫,字 ,自称 、 ,世称 。 诗人,尊称“ ”,与 并称李杜,现代主义诗人。

3、3.赏析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4. 理解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 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7. 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8.理解性默写。(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 ,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 ,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

4、语句: ,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语句: , 。(5)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 , 。9.选择题。(1)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2)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

5、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3、 登飞来峰赏析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 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分)2. 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3. 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4.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

6、.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5、 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6、 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泘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实则指 。7、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8、 说说“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9、 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10、 这首诗中,“泘云”一词的寓

7、意是什么?11、 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12、 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13、 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4、 游山西村阅读训练(中考题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_,_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

8、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4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 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6 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7 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5、 己亥杂诗赏析题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1)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离愁,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 。 (2)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诗 。(3)“落红不是无情物”中,作者以

9、落红暗喻 。(4)“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5)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6)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 。(7)诗的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比,表明了自己虽辞官归隐,仍为国效力的决心。现在常被用来赞颂牺 的精神。2.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怎样的复杂心情?3. 请你谈谈对三、四句诗的理解。4.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5.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6.这首诗共四句,写出了诗人几种心情?请你概括。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

10、的感情?8.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9.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10. 诗歌中流露了诗人的两种感情:舍与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11.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总体上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情感?12. 本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在花开花落的变化中寄寓了怎样的深意?13. 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4.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指什么?这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15.选择题。(1)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C诗的后

11、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2)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16.理解性默写。(1)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作者从花开花落的生死更替中悟出生命的真谛的句子是: , 。(2)诗中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 , 。(3)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 , ”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4)诗中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是: , 。(5)表达作者忧郁孤独和悲壮豪迈心情奇妙地交织在一起的两句是: , 。参考答案一、1、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2、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