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禀赋与区域发展PPT课件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53283384 上传时间:2020-11-2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禀赋与区域发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资源禀赋与区域发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资源禀赋与区域发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禀赋与区域发展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资源禀赋与区域发展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源禀赋与区域发展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禀赋与区域发展PPT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一:资源禀赋与区域发展,2,一、资源禀赋,1)含义 资源禀赋又称为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 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的丰歉。一国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则该国的这种要素相对丰裕;反之,如果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小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高于别国 同种要素的价格,则该国的这种要素相对稀缺。,3,2)理论背景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为了解释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在20世纪早期,提出了资源禀赋学说,用来说明各国生产参与国际贸易交换的商品具有比较成本优势原因。 俄林批判地继承

2、了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他认为,李嘉图只用劳动支出这一因素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是片面的,在生产活动中,除了劳动起作用外,还有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各国产品成本的不同,必须同时考虑到各个生产要素。他在1933年出版的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贸易学说,标志着要素禀赋说的诞生。,4,俄林得出结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也因而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一国的比较劣势产品,也因而应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比如,劳动力丰裕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相反,资本

3、丰裕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这种理论观点也被称为狭义的要素禀赋论。,5,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指出,当国际贸易使参加贸易的国家在商品的市场价格、生产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的情况下,以及在生产要素价格均等的前提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等(或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密集度相同)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取决于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各国的生产结构表现为,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具有相对禀赋优势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要素禀赋论假定,生产要素在各部门转移时,增加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保持不变。,6,二、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发展,资源禀赋对区域经济发展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自然资源是决

4、定或制约着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同时还影响着产业布局和结构,自然资源丰富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率。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消极作用是容易带来“资源诅咒”。 (一)区域资源禀赋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马克思在这段论述中清楚的告诉我们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资源的变换。任何区域经济发展都是建立在区域的资源禀赋基础上,因此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7,1、自然资源是决定或制约着经济的增长的物质基础 丰裕的自然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原始积累至关重要,它为扩大本国投资乃至进入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必要

5、的资金支持。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们似乎觉得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越来越小了, 其实科学技术的进步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对资源利用方式的改变和进步, 同时也促进了对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无论科学技术如何进步, 无论有多少新的人工合成材料问世, 制造它们的初始原料一定是来自自然界的自然资源。而且由于某些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已经成为了制约一些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瓶颈。,8,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较低阶段, 做为生活资料的自然资源在其中起着决定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 特别是现代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劳动资料结构的复杂化, 就使得具有生产资料效用的自然资源在现代生

6、产力发展中获得了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致具有决定性作用,它能够加速或者延缓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的发展, 并成为制约现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 2、自然资源影响产业布局和结构 由于自然界的各种自然物质不同,即自然产品的多样性使人类劳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方式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生产力结构的特点,最终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布局。,9,以我国钢铁产业布局的变化为例来说明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建国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 由于西方的经济封锁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落后,我国钢铁工业布局是依托大城市、利用国内资源和靠近铁矿原料产地的原则展开的,东北地区的鞍山矿区是目前我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铁矿原料产地,它是鞍

7、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首钢、包钢、太钢和邯钢等钢铁厂依靠分布在河北、内蒙和山西各地的华北地区铁矿提供原料。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 江西和海南省都有相当规模的铁矿石储量, 武钢、湘钢及本地区各大中型钢铁企业在建立之时就是考虑到了所在的中南地区的铁矿石供应能力。当时的这种布局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由此可见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10,3、自然资源丰裕会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具体说,

8、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自然条件。可见自然资源的丰裕度在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中起基础性作用。,11,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一国或一区域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率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尤其是在一国工业化的起始阶段,自然资源的丰裕度在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我国铁矿平均品位仅33%,比世界铁矿平均品位低10%,而国外主要铁矿生产国如:澳大利亚、巴西等,其铁矿石不经选矿品位就可达62%。与高品位铁矿石相比,低品位铁矿石在投入高炉冶炼前需加入生石灰等添加剂,需额外增加辅料成本、也更花

9、费工时,所以目前国内的钢铁业的铁矿石原料大量依赖进口。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而我国的铁矿石资源的品位低是我国的钢铁工业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原因之一。,12,(二)区域资源禀赋对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往往资源贫乏的国家反而比资源丰富的国家,在经济增长方面表现更好,也就是说自然资源丰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反方向变化,有的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资源诅咒”,我国资源富集的中西部地区与资源相对稀少的沿海地区就说明了这一点。从世界经济的实践来看,也有类似趋势。例如,自然资源匮乏的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实现了现代化,而自然资源丰富的非洲、拉

10、丁美洲国家经济则陷入困境。,13,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会导致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产业结构单一化,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如果不制定长远的发展政策,丰富的自然资源就会导致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单一和其他生产部门的落后。 比如我国的煤炭大省山西省,全省保有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占我国的26%。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所以山西省煤炭采掘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决定工业化进程的制造业部门所占比重应该是上升的,资源产业比重是下降的。而在以山西省为代表的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资源产业的畸形繁荣制约了能够带来规模报酬递增的制造业部门的发展。,14,根据全国和山西省199

11、7年-2007年近十年来工业内部采掘业与制造业就业人数的数据显示,从全国的平均水平来看,采掘业的就业人员一般是制造业就业人员的六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但在山西省2007年底采掘业与制造业就业人数的比例几乎达到了一比一。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一旦资源枯竭之后,如此畸形的产业结构必将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 事实证明,一些自然资源充裕的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过于依赖自然资源,因而比自然资源短缺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慢的多。而且一旦资源枯竭将带来诸多社会问题, 最终造成整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秩序和产业结构的失序。,15,三、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河南省作为中国中部的重要省份,也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由于区域间自然

12、条件、区位因素、经济基础和制度环境等差异的影响,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客观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很快,各项经济指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伴随着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河南省的区域经济差异有日趋扩大的趋势。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会严重制约河南省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新的历史时期需要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也是构建和谐河南的必然要求。,16,1)四大经济区的划分 根据河南省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特征,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将全省划分为中原城市群、豫北经济区、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和黄淮经济区四个经济区。 1、中原城市群

13、 中原城市群是指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的城市密集区。该经济区域位于河南省中部,各城市之间距离较近,距离中心城市郑州大都在100公里以内;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工业门类齐全;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全省 90%以上的高等院校聚集此地, 区位优势显著。从经济发展来看,中原城市群处于“龙头”地位,占全省比重不断提高。,17,2、豫北经济区 豫北经济区由安阳、 鹤壁、 濮阳 3市组成, 该经济区位于河南省北部, 与山西省、 河北省和山东省相邻,油气、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从经济发展来看,豫北经济区在河南省经济中占比重较小,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三产业

14、比重较低。 3、豫西豫西南经济区 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包括三门峡和南阳 2市,该经济区位于河南省西部西南部, 与山西省、 陕西省和湖北省相邻, 工业有一定基础, 煤炭、 有色金属资源比较丰富。从经济发展来看,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在河南省经济中所占比重略高于豫北经济区。,18,4、黄淮经济区 黄淮经济区包括驻马店、 商丘、 周口和信阳 4市。该经济区位于河南省东南部, 与湖北省、 安徽省和山东省相邻, 以平原为主, 河网密布, 农业发展条件优越, 但矿产资源比较匮乏。从经济发展来看,第一产业比重较高,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较低。 河南省的四个经济区域之间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工业化程度、城市化水平等各方面

15、都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这种差距有继续扩大的态势,区域差异的扩大会严重制约河南省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19,2)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1、资源禀赋 河南省的自然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主要表现在: 矿藏资源优势依次由西向东递减; 农业生产潜力依次由东向西递减。中原城市群拥有平顶山、焦作等大型能源基地。钼矿、铝土矿在河南省乃至全国占据明显优势,主要资源禀赋条件好, 且开发利用方便。豫西三门峡的金矿、豫北鹤壁的煤炭资源、 濮阳的油气资源也比较丰富。黄淮地区除了商丘的永夏煤田, 信阳大别山区拥有珍珠岩、 膨润土等非金属矿以外,矿藏资源总体匮乏, 这是造成区域工业, 尤其是以矿产资

16、源加工和深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20,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则以中原城市群为中心向周围递减。 2005年中原城市群区域内人口密度达 665人 /平方公里, 是河南省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 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 劳动力资源丰富。与其他区域相比, 中原城市群教育、 科技水平较高。 2、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从河南省的四大经济区域来看, 中原城市群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该区域处在我国陇兰经济带的中间部位,东邻发展势头强劲的沿海发达地区, 西接广袤的西部地区, 对承东启西, 拉动中部崛起具有重要作用。,21,其他 3个区域由于位置边远, 距离中心城市郑州较远, 受中心城市的吸引、 辐射作用小, 加上豫西和豫西南地区、 驻马店、 信阳多丘陵、 山地,交通不便, 限制了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各地的联系。 3、 社会经济基础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在一定的历史基础上进行的, 由于经济增长的惯性原理和生产力布局的地理惰性, 在没有巨大外力摧毁作用下, 一般会沿着既定方向发展而不偏离轨道。中原城市群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