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53181300 上传时间:2020-11-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教育的特质是()。A认识活动B生存活动C传递活动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B杨贤江C徐特立D蔡元培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4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A上升趋势B下降趋势C先升后降

2、趋势D先降后升趋势5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6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特点。A示范性B长期性C复杂性D创造性7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A教学计划B课程标准C教育目的D教学目标8课外活动不包括()。A社会活动B科技活动C文学艺术活动D选修课9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10德国至今

3、从小学到大学仍把宗教课列为必修课,这是教育内容受()制约的标志。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C文化传统D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11我国于1862年在北京的()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A奏定学堂B南洋公学C乡学D京师同文馆12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系统化B专门化C复杂化D多样化13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跳级,体现了()原则。A启发性B直观性C因材施教D巩固性14明代以后使科举考试形成固定格式的是()。A八股文B程朱理学C“四书”、“五经”D六艺15实施义务教育需要一系列的办法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A办学经费和设备B办学经费和师资C基础设施和师资D经

4、费和设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2教学策略的类型有()。A内容型B形式型C方法型D综合型3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内容的丰富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C课程结构的更新D为课程改革提供的物质基础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4小学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内容D德育方法5下列说法中反映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是()。A方法科学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6我国的教育体系分为哪三大阶段?()A

5、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7要开展教师进修提高工作,其内容一般包括()。A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B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C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D先进教育技术的学习E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8备课的内容包括()。A课堂练习B学科课程标准C教科书D阅读有关的参考书9学校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它的意义在于()。A可以减少课堂教学的时间B有利于做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主体性D有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向E可以让学生有赚钱的机会10教育政策的特点具有()。A政治性B可行性C原则性D权威性E战略性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教育的整个过程要围绕着学生转。

6、()2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3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是教学的中心环节。()4相对于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5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堂,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这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6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无计划的、没有系统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7复式教学的主要特色是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8小学德育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是小学德育的基础性,二是小学德育的奠基性。()9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以道德认知为基础,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为激励,发展到道德行为的整体运动过程。()10学记指出“时教必有

7、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说明了古代学校既有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11开好主题班会首先要精心准备。()12德育过程与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过程无关。()13人口的职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布局结构。()14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15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要维护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 四、情境分析题(共25分)(一)(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他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畅,作风正派,有时不

8、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卫道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1你赞成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吗?()单选题A赞成B不赞成2你认为应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不定项选择题A写给学生看B写给“这个人”C体现一定的“教育性”D鼓励学生(二)(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6分,第2小题7分,共13分)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

9、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1如何理解“坏孩子”“差等生”?()不定项选择题A差等生是指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的学生B差等生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的学生C差等生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D差等生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学生2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不定项选择题A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B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找出教育的切入点C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

10、做到的D差等生完全是不可救药的 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D【易尚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2D【易尚解析】略。3C【易尚解析】该句是教师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4A【易尚解析】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上升趋势,因为随着教师经验的不断丰富,教师的自信心也在不断增强。5C【易尚解析】略。6A【易尚解析】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7B【易尚解析】课程标准不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而且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8D【易尚解析】选修课不属于课外活动,它属于课堂教学。9C【易尚解析】考查

11、教育体制的含义。10C【易尚解析】略。11D【易尚解析】我国于1862年在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12D【易尚解析】职业角色是相对单一的,而教师职业却具有多种角色的特点。他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要扮演不同的角色。13C【易尚解析】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有差别地教学。14A【易尚解析】明代以后规定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15B【易尚解析】经费影响着教育基础设施的改善,师资影响教学质量,所以二者是实施义务教育最重要的条件。 二、多项选择题1ABCD【易尚解析】测验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效度、信度、难

12、度与区分度。2ABCD【易尚解析】教学策略的类型有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3AC【易尚解析】文化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对学校课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内容的丰富和课程结构的更新。4ABCD【易尚解析】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5BCD【易尚解析】略。6BCD【易尚解析】我国的教育体系,一般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阶段。7ABCD【易尚解析】ABCD四项均属于教师进修提高的内容。8BCD【易尚解析】备课内容包括钻研学科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9BCD【易尚解析】略。10BD【易尚解析】教育政策的特点有可行性和权威性。三、是非判断题1【易尚解析】这是典型的学生中心论,它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这一基本事实,结果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2【易尚解析】略。3【易尚解析】略。4【易尚解析】略。5【易尚解析】略。6【易尚解析】略。7【易尚解析】略。8【易尚解析】略。9【易尚解析】略。10【易尚解析】略。11【易尚解析】开好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