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九册第五单元备课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53181123 上传时间:2020-11-27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九册第五单元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小学语文九册第五单元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小学语文九册第五单元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小学语文九册第五单元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小学语文九册第五单元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九册第五单元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九册第五单元备课(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 元 备 课(所有学科通用)五年级 语文 学科 时间 2009年12月1日 单元名称第五单元 中华文化 教材分析这是一组反映中华文化的课文,它通过对历史五位中华名人的事迹的叙述,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孔子讲述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生平概况和几个小故事,表现了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和形象风貌。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讲述了晚唐时期的大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即简要介绍了他的书法成就,又重点记叙了他向黄帝直言劝谏的事情,体现出他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黄帝讲述的是远古时期的传奇人物黄帝是怎样被奉为中华民族始祖的故事。梅兰芳讲述的是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故事

2、,展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唐玄奘西行取经则讲述了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到佛教的起源地天竺去学习、取经的故事,表现了他严谨治学、矢志不渝的精神。 语文百花园五中,编排有“标点和句子”“扩展与交流”“阅读平台”。“语文大课堂”安排了以“寻找的足迹”为主题,引导学生表达对名人的崇敬、赞颂之情。“习作”要求学生写一篇想象作文,描绘20年后同学相会的情景,以进一步提高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学目标1、 认识34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2、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到中华文化的历史长廊中去认识那一个个对我们中华民族有卓越贡献的人物。3、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和关键词句,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特点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宁阳县东疏镇花园完小教案专用纸 第 1 页 单 元 备 课(所有学科通用)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关键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阅读指导。教学思路本单元的教学,要充分运用教材,设计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心多读文本,积极主动地带着问题阅读文本。要让学生采用恰当的方式反复地读课文,或静心默读,或倾情朗读,在读中进行感悟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教学方法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相关材料,制作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名人的相关材料。 实践活动根据课文内容搜集有关文字资料和图画

4、照片,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介绍黄帝或黄帝陵的小报。举办中华名人故事会。课时分配21、孔子 2课时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2课时23、黄帝 1课时24、梅兰芳 2课时25、唐玄奘西行取经 1课时 语文百花园五 7课时 共 15课时宁阳县东疏镇花园完小教案专用纸 第 2 页 语文课时备课(3-6年级阅读教学)学科语文课型精读课文课题21、孔子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

5、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课文重点 3-8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 5-7自然段读说结合训练点 教学重 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教学准备预习要求:1、初读课文,标出本课的生字新词,读会写会。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孔子生平的哪些情况?讲述了他的哪几个故事?3、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

6、实在不容易啊!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孔子的简介、故事、思想主张等方面的资料教学时间 2课时教研组长签字宁阳县东疏镇花园完小教案专用纸 第 页语文课时备课(3-6年级阅读教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想。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

7、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二、成果展示: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读音:如仲(zhng)儒(r)祀(s)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2、需了解的词意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3、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一)、(1、2)孔子的生平。(二)、(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三、精读感悟,读说结合:1、默读

8、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 第二课时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1)、与子贡谈“己

9、所不欲,勿施于人”(2)、不喝盗泉水(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4)、晚年读周易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1、默读第2-5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2、小组间交流(2-4人左右)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第二个故事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第三个故事1)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小人

10、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引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带着理解。第四个小故事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笃信好

11、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三、整体回顾,总结全文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结合你学习生活中,谈几点感受。总结: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四、扩展:1、推荐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孔子的故事、庄子传奇,2、如有兴趣,可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并写读后感。 五、限时作业:(一)、听写词语:教育 儒家 核心 抱怨 厉害 祭祀 翻来覆去(二)、比一比,再组词:育( ) 历( ) 儒( ) 粮( )

12、核( )盲( ) 历( ) 需( ) 良( ) 该( )(三)、补充词语:为人( ) ( )己( )人 为( )( )为韦编( )( ) 己所( )( ) ( )( )于人(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孔子名丘,字( ),( )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 )、( )学派的创始人。他去世后,他的弟子把他平时的言行记录下来,编纂成了 一书。2、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 )。宁阳县东疏镇花园完小教案专用纸 第 页板书设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21、孔子不喝盗泉水安守节操君子与小人识人不易晚年读周易学而不厌教学反思宁阳县东疏镇花园完小教案专用纸 第 页语文课时备课(3-6年级阅读教学)学科语文课型精读课文课题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帮助学生会认“卿、钦、宗、诀、溺、俭、肖、职”;会写“唐、凑、宗、诀、弦、溺、殿、袍、罢、俭、富、贤、肖、惹、职”理解“紧凑、秘诀、弦外之音、沉溺、俭朴、富有、贤良、惹恼、职位、铁骨铮铮、喜不自胜、名正言顺、流芳百世等词语。课文重点 2-8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 第9自然段读说结合训练点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句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