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四年级语文上下册语言形式特点赏析价值分析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53178490 上传时间:2020-11-27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四年级语文上下册语言形式特点赏析价值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新课程四年级语文上下册语言形式特点赏析价值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新课程四年级语文上下册语言形式特点赏析价值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新课程四年级语文上下册语言形式特点赏析价值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新课程四年级语文上下册语言形式特点赏析价值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四年级语文上下册语言形式特点赏析价值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四年级语文上下册语言形式特点赏析价值分析(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四年级上册语文言语形式点赏析目录1、观潮刘婷婷2、雅鲁藏布大峡谷刘婷婷3、鸟的天堂刘婷婷4、火烧云刘婷婷5、古诗两首刘婷婷6、爬山虎的脚刘婷婷7、蟋蟀的住宅刘婷婷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刘婷婷9、巨人的花园朱小青10、幸福是什么 朱小青11、去年的树 朱小青12、小木偶的故事 朱小青13、白鹅 朱小青14、白公鹅 朱小青15、猫朱小青16、母鸡 朱小青17、长城 朱小青18、颐和园 朱小青19、秦兵马俑 朱小青20、古诗两首李红桂21、搭石 李红桂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李红桂23、卡罗纳 李红桂24、给予是快乐的 李红桂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红桂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李红桂27、

2、乌塔 李红桂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李红桂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李红桂30、电脑住宅 李红桂31、飞向蓝天的恐龙 李红桂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李红桂课 题言语形式点赏析价值分析1观潮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连用了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句,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作者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白色战马,“千万匹”烘托出浪潮汹涌而来的磅礴气势。“山崩地裂”则着眼于描绘浪潮的声音,凸显出声势浩大。这两个比方烘托出了涨潮时的气势,恰如其分地描绘出涨潮时雄伟、壮观的景象。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文字以画面感、立体感,

3、使文字更富有生命力。可以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这种独特的语言魅力,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场景,以达到形象美和声音美的和谐统一。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霎时,潮头奔腾西去,课时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作者在写作时按照时间的顺序,向我们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退潮后”的情境,文章如同一幅幅连贯的画面,一一向我们展现潮起潮落的神奇和独特魅力。这样的叙述使文章结构清晰,让人一目了然。学习本课,不仅可以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积累好词佳句,还可以引导

4、学生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让学生模仿按时间顺序去描写景物的方法。2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这段文字采用了“总起分述”的方法详尽地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景观。第一句话总的介绍大峡谷的美,后两句则采用并列的句式具体介绍山和水的独特风貌。作者的笔触细腻,语言凝练、精致,通过强烈的对比凸显出景观的奇异,“固态的万年冰雪”“沸腾的温泉”,“热带雨林”、“皑皑雪山”,真可谓是“神来之

5、笔”!细细品读这段文字,能感受到画面美,意境美,可以启发学生在朗读品味语言的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可以让学生模仿着写一写“校园的一角”,尝试采用“总起分述”的写法来介绍。3鸟的天堂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读着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榕树的绿在字里行间跳跃,“堆”出浓浓绿意;阳光下的耀眼“绿”意每一处绿都代表着生命的色彩,生命的活力。“颤动”如果变成“涌动、跳动、颤抖”,就不能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准确地刻画出来。“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

6、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时时处处展示着榕树那充满生命活力的绿色,那勃勃的生机。教学时可以通过换词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 “颤动”的精妙和传神之处。积累文中精彩的语句,丰富自己的语言,充分感受经典美文的独特魅力。很快地这个树林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注意地看。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这短短的两句话中,作者运用了长短不一的句式组合,从鸟影、鸟声、大小、颜色、活动等五个方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众鸟纷飞、百鸟齐鸣的热

7、闹景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作者又用“连环”“顶真”等写法,“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读时就给人以“应接不暇”的感觉。排比、复迭的句子,畅达地体现鸟的天堂热闹欢腾的景象。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作为经典美文,要让学生积累精彩的语段。在朗读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长短不一的句式组合,连环、顶真等写作手法让学生在美文诵读中得到熏陶和感染,学会写法的迁移和运用。4火烧云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

8、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作者在介绍火烧云的色彩时毫不吝惜自己的语言,运用了大量描写色彩的词汇让火烧云显得美不胜收。这些词语的呈现方式也各具特色。红彤彤和金灿灿是abb式的词语;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是两种色彩的搭配;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词语则是由水果名加颜色组成。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读这段文字时不会感觉到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读者能尽情领略火烧云变幻无穷的魅力。可以运用课文这一范例,让学生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会迁移和运用。这不仅仅是词语的堆砌,而要进一步学会词语的变换使用,避免给人单一、贫乏的感觉。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到

9、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这段文字着重描写火烧云形态的变化,先写马的样子,再写马的变化。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动词“跪、站、伸、长”,使马儿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就站在我们眼前。为了凸显火烧云的特点,作者运用了时间词“过了两三秒钟”,体现了时间的短,变化速度的快。火烧云的形态美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要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恰当地运用动词来表现火烧云变幻无穷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观察火烧云的图片,试着模仿描写火烧云的样子,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5古诗两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10、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浑然天成。浅显的诗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苏轼的诗总能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表达的精确。同时,学会赏读优美的古诗词,达到积累和应用的目的。尤其是后两行,可以联系生活感知、理解,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品悟和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处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

11、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前一句中的“疑”字用得传神:“疑无路”不是真的无路可走,而仅仅是路难寻难辨。后一句中的“又”字也很传神:“又一村”不是说一个接着一个村,而是经过探寻忽然发现有那么一个村在那里,表现了绝处逢生的喜悦。正是因为道出了世间事物变化的哲理,这两句诗便越出了自然景物描写的范围,被人们广泛引用,而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这句千古流传的名句拥有其独特的魅力,富含深刻的哲理。在积累经典诗句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得到一定的启示。俗话说:诗情画意。要让学生在品读中,有所感悟,提高鉴赏能力,从而达到意境美和形象美的和谐统一。6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

12、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作者笔下的爬山虎是一片生命的绿色,绿得新鲜,铺得均匀。这段文字不仅表现了爬山虎的静态美,同时也充分地展示了它的动态之美。风中的爬山虎,作者仅用一个“漾”字就赋予了静态的画面以生机和活力。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和谐、唯美的画面。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让学生欣赏叶圣陶的佳作,在诵读中积累精彩的语段,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语言的熏陶和感染。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13、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这段话中,作者就是凭借连续性的观察,具体描绘了细丝由直变弯,爬山虎顽强攀爬的过程。这不仅是植物成长的过程,更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观察所得。看,爬山虎在作者笔下充满活力,它会“巴住”墙,被细丝“拉一把”,还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仿佛看见了一个个小小的生灵蓬勃向上的风采。连续性的观察,细致的描写让爬山虎的成长过程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和习作方法。尝试去观察一种植物,了解它的成长过程。再写一写观察日记,不断地积累习作的素材。逐步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会习作。7蟋蟀的住宅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作者运用了设问的手法,对蟋蟀这种幼小的生灵进行了赞美。这句话是讲蟋蟀既没有良好的建筑住宅的才能,也没有特别好的工具。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通过这一问一答的设问形式,突出了蟋蟀顽强工作、坚持不懈的精神。要让学生了解设问这种写作方法在表达上的功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这句设问句在文中的作用。通过朗读、品悟学习“设问”的写法,学会在习作中迁移、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