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6.12华北油田..,新闻消息写作王振江,2,什么叫新闻消息?,新闻消息是从正常的事件流程中脱轨而出的信息,是人们正常预期的中断 新闻消息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只关心事实,不讲故事3,标题:引领读者视线的眼睛 消息写作漫谈之一,4,一、消息标题的形式,这三个部分不但构成了消息标题的全部,同时,也显现出消息标题不同于其它新闻作品(如报告文学、长篇通讯、新闻评论)和文艺类作品(小说、散文、电影、戏曲)的不同之处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下午三时),引题: 帝国主义的核垄断被打破 主标题: 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副标题: 爆炸的地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当量相当 于5000吨TNT,5,看完引题,受众一定要能够了解作者的意图和消息要传递的思想观点和倾向其内容要求必须丰富、准确,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一定要深刻引题(又称眉题) 任务: 主要用来再现消息要表达的主题思想6,显现新闻消息的意义: 如: 人民日报1964年发的一则消息,主标题是: 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这则消息,作者所配的引题为“帝国主义的核垄断被打破”,其作用就是用来表现“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这条新闻的意义的。
交待新闻事实形成的原因: 如:环球时报消息:英首相背后骂人大失民心 引题:“忘了摘下麦克风 不雅谈话惊选民” 其目的就是用来交待“首相失民心”的形成原因7,交待新闻事实形成的目的: 环球时报消息:1945年,丘吉尔密谋闪击苏联 引题:“想拉美国发起世界大战 要将红色政权逐出东欧”,在这里引题显然是在说明“丘吉尔密谋闪击苏联”的目的 烘托主题,强化气氛,增加标题的视觉冲击力: 如: 羊城晚报消息:江嘉良拍下无活口! 引题:“杀!杀!杀!” 在这里,引题的目的除了为吸引读者,表现一种杀气腾腾的气氛之外,恐怕再没有其它意思8,又如:环球时报的一则新闻: 主标题:“三级跳式”跨国婚姻困扰亚洲 记者为了让受众进一步了解这一新闻现象,便加了这样一个引题: “越柬姑娘嫁日韩中 中韩女性嫁美英法”来加以描述对新闻现场或现象进行描述,增加新闻的感染力: 如: 环球时报的一则消息:泰3万士兵围剿红衫军 引题:“军事解决造成重大伤亡 浓烟枪炮笼罩泰国首都” 在这里,引题的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描述来再现新闻现场情景及其特别之处9,主标题 任务:用来准确表达消息要传递的新闻事实本身看完主标题受众一定能够知道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
表现手法以叙事为主叙事过程中更讲究直截了当,而不能像通讯、或其它文学作品,那么含蓄10,消息主标题与引题及文学类作品标题比较,不信春风唤不回; 漫长的瞬间; 寻找诺亚方舟; 告别昨天; 海棠依旧; 早春二月; 看了又看; 走进幸福, 种水上漂的 , 养淹不死的 韩国逮捕朝鲜“色诱”女间谍 南非给球王配顶级马桶 印度反思坠机背后隐患 刘翔没追上史冬鹏 英媒称中印企业将“殖民英国”,1 引题及文学类作品的标题属“主题范畴”,消息的主标题属“题材范畴” 2 新闻消息的主标题承载的是新闻事实是实题,文学类作品的主标题,承载的是作者思想,是虚题 3新闻消息的主标题一定是一个单句 4 新闻消息的主标题的制作要简洁紧凑结论:,11,12,新闻消息的副题,看完副题,一定要让读者获得更多的信息,知道更多关于主标题所传达的思想意义消息的副题作用: 主要用来对主标题进行补充、说明、评价13,如:新浪网消息: 主标题: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 副标题: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的伤亡惨重,目前已有三万多人遇难,无数房屋垮塌人民解放军已经开赴第一现场 这则消息主标题之所以又加了一个副题,其原因就在于与这起矿难事故共存的重要信息很多,但受主标题字数的限制,这些重要信息又不可能同时作为主标题出现,于是,只好加副标题给予表现。
另一种情况,就是用副标题对主标题进行说明和评价 如:参考消息的一则消息: 主标题:联合国大会通过禁止克隆人决议 副题是:不具法律约束力 默许治疗性克隆,一般地说,一则新闻消息它只能在两种情况下,才应用到具有补充性质的副标题一种情况是,同一新闻事件所容纳的信息量太多,并且这些信息的分量都很重,用一个主标题根本没法概括时才会应用到副标题14,消息标题的一种误导现象,有些消息的主标题不承载新闻事实,而是强调新闻思想名曰杂揉 这是严重误导,坚决地不提倡!,15,16,消息主标题不提倡杂揉的三点理由: 1违背新闻的原有之意 2违背传播学的一般规律 3虚化主标题是新闻的一种倒退17,有些通讯稿件使用消息标题 如:环球时报的,好处:能像消息标题一样快速传播新闻事实18,导语一篇消息展开的引导之语 消息写作漫谈之二,19,导语的定义:,导语是一篇新闻消息中具有可听性、可视性的特殊开头20,一、导语的写作要求,美国当代著名的新闻工作者特德怀特在他的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与报道一书中说:“导语是新闻报道的精髓所在,它决定了整个报道的基调导语必须一下子就勾起受众的注意力立片言以居要 乃一篇之警策 刘勰文心雕龙,21,西方新闻学:“导语就是让受众唉哟一声的哪个东西。
22,实际上,能够在导语中形成“钩子”的要素多种多样 美国当代著名的新闻工作者特德怀特也说过:“ 这个钩子可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句子、一个巧妙的警句,可以是一个错综离奇的事件,也可以是一段发人深思的引语 总之,凡是能够引起读者兴趣的要素都可以称之为“钩子”23,香港大公报: 清明前夕,蒋委员长携夫人赴奉化溪口,去扫到他妈的墓24,导语写作的两个步骤,第一步,确定出要报道的新闻事实 第二步,从确定出的新闻事实中,尽量找出最能打动人,最能吸人的“钩子”,并写进导语25,寻找“钩子”的几个实例:,一司机违章驾车连撞五人造成会战道交通瘫痪 本报讯:一醉酒司机今天上午驾车途径会战道,因酒力发作,精神恍惚,在十字路口附近连撞五名过路行人,导致交通中断达10小时之久当肇事车辆最终被呼啸的警车拦下时,这位司机面对警察,仍醉意懞珑:“你们的警车在追谁?”,26,一老夫人儿女双全却被活活饿死 本报讯(记者某某)一个瘫痪后不能生活自理的老夫人,在病床上被饿了8天之后,昨天晚上8时,终于在想要一杯水而不得的痛苦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据了解,老夫人生有8男2女,但直到今天的上午8时,人们也没有见到老夫人的一个儿女露面。
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上调存贷款利率 本报讯: “从8月2日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将再次调高存贷款利率,自此之后,你存进银行的每万元人民币,其年收益将增加80元,你从银行借贷的每万元人民币,其年支出将增加140元27,结论:导语的写作过程,就是找“钩子”,并用“钩子”将新闻事实加以高度概括的过程28,1一种是以何时开头导语 如:日本读卖新闻9月26日报道:26日拂晓4时50分,日本北海道东南海域发生强烈地震,震中在钏路海域北海道警方说,截止下午1时15分,有306人在地震中受伤并被送往医院 这种导语如果用公式表示,它的结构形式是这样的: 何时何地(或何人)何事,导语的分类与比较,29,2.一种是以何地开头的导语: 如人民日报的一篇消息:山西省大同至运城高速公路今天全线贯通 这种导语用公式表示,它的结构形式是这样的: 何地何时(何人)何事 3 .一种是以何人开头的导语: 如:新华社北京24日电: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今天接受福克斯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 这种导语用公式表示,它结构形式是这样的: 何人何时(何地)何事 4一种是以何因开头的导语: 如英国泰晤士报的一篇消息:没有尼罗河,埃及就是一片无人居住的沙漠,苏丹就是一块焦土。
埃及几乎所有的淡水,以及苏丹四分之三的淡水都是尼罗河提供的最近,这两个国家都宣称它们在历史上就对尼罗河拥有控制权 这种导语用公式表示,它结构形式是这样的: 何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30,5.最后一种是以如何开头的导语, 如合众国际社在一篇题为安德罗波夫葬礼隆重举行,遗孀悲恸过度,几乎昏厥(合众国际社莫斯科1984年2月14日电)的导语: 在遗孀最后的一吻之后,在同僚的赞颂声中,苏联主席尤里安德罗波夫的遗体今天安葬在克里姆林宫墙下这里,是全国最受尊敬的英雄公墓 这种导语用公式表示,它结构形式是这样的: 如何何人何时何事,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上述五种导语形式,有一个共同规律:就是每条导语何时、何地、何因、何人、如何要素总是在变化,唯有一个要素何事要素,必定在每条导语中出现这说明,交待新闻事件本身永远是导语首先要完成的任务而其它要素(何时、何地、何因、何人、如何)都是这一中心的附属品,都要服务和服从于这个中心31,五种导语形式,究竟选择那一种,要看用那一个新闻要素叙述新闻事实时,最能形成“钩子”,最打动读者,最能引发读者的兴趣32,比如:我们报道一女大学生跳楼自杀 A 状况: 女大学生的自杀正当校庆之际,也就是说,女大学生之死是在校庆的锣鼓声中和鞭炮声中自杀的。
显然,女大学生选择这一特殊日子去跳楼意在形成轰动效应,让自杀这一举动影响更为深远在这种情况下,何时要素就成为能在读者心理上造成冲击的要素所以这时选择何时要素做开头的导语,其视觉冲击力就要大的多 导语写作就应该是这样的: “今日上午8时,正值某校在欢快的锣鼓声和鞭炮声中为学校的20岁生日而载歌载舞的时候,一个全身素装的女学生从庆祝会场附近的一栋五层楼上突然跳下,当场身亡 这时导语的构成公式就当是以何时开头: 何时何人(或何地)何事,33,B状况, 女大学生跳楼不是在校庆的会场,而是选取在了华北油田的机关大楼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新闻的何地要素便成为读者最感兴趣和最富感官刺激的要素 这时导语的写作样式就应该是这样: “在高耸入云的机关大楼门前,一名身着素装的年轻少女静静地躺在血泊之中,一位目击者称:这位一小时前还在校园漫步的女大学生,是刚刚从该大楼的楼顶跳下的 这时导语的公式: 何地 何人何时何事,34,C状况, 这位女大学生在学校的一栋五层楼跳下之前,曾在楼顶驻足良久,并且同许多闻声前来救援的老师和同学僵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大家最后终于没能说服这位大学生轻生的念头,结果,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于上午8时跳楼身亡。
这时导语的写作样式就可能是这样的: “在与许多前来救援、劝说的老师和同学僵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一名年轻的女大学生终还是没有打消轻生的念头,于今天上行8时在教育学院跳楼身亡 这时的导语就变成了:如何何人何时何事,35,D状况, 这位女大学生死后,人们从她的上衣口袋里搜出一张纸条,纸条上有这样的字样: “尊敬的老师、同学: 我和赵强从小青梅竹马,一块儿上小学,一块儿上中学,1998年又双双携手步入大学的殿堂本来,我和小赵的相爱是水到渠成的事可谁知,毕业在际,后妈突然来信,非要我嫁给一个老板身有残疾的儿子做媳妇,说是不答应,大学四年借该老板4万元的学费要我立即还清天哪!人到了这个份上还有什么意思,倒不如死了的好,死了可以一了百了 这时导语的写作就应当是这样的: 由于债务所逼,一位不愿嫁给身有残疾青年做媳妇的一女大学生,今日在某校园的跳楼自杀现场办案人员意外地在死者身上发现了一张纸条,从而证明了这一点纸条是这样写的:“尊敬的老师、同学 这时导语构成公式就成为: 何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36,结论:,如果我们把新闻事实比做“米饭”,把能够对新闻事实产生兴趣的要素比做“骨肉”。
那么,要想使导语能够先声夺人,就必须学会把“骨肉”放到米饭尖上 不考虑读者的兴趣,不结合新闻现场的实际情况,是断不会选择出打动读者的新闻要素,写出有个性,让读者唉哟一声的导语的37,主体读者兴趣的展开和深化 消息写作漫谈之三,38,一、主体的作用,一是解释和深化导语; 二是补充导语所没有涉及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