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阅读理解方法复习 (2) 新编已修订

上传人:黯然****天空 文档编号:153144550 上传时间:2020-11-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7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阅读理解方法复习 (2) 新编已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五年级阅读理解方法复习 (2) 新编已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五年级阅读理解方法复习 (2) 新编已修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阅读理解方法复习 (2) 新编已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阅读理解方法复习 (2) 新编已修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博思特教育 中小学生辅导专家 1 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阅读复习阅读复习 1 【理解词语【理解词语 句子】句子】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复习要求: 能准确领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复习提示: 由于词语的多义性和使用上的灵活性(可以临时改变用法和词性),有些词离开了具体的 语言环境,往往难以理解。因此,必须在复习中着重指导学生“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准 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其方法大致有: 1、找出前后文中的有关语句、找出前后文中的有关语句明确词义。明确词义。 这是指有些词义已包含在或直接出现在文章里, 只要联系前后文加以明确就行了。 比如 : 马踏飞燕中

2、的“构思奇妙”这个词,只要引导学生读读后一句“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 左后腿向后平伸, 以表现它在快速奔跑”, 学生就把握住词义了。 有时, 这种情况还有些变化, 比如将相和中有“完归赵”这个词语,但课文中只有“把和氏璧送回赵国”,那就“完”没有 解释,其实转个弯词语的意思也就有了。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想一想送回的“和氏璧”怎样的? 学生就能归纳出完整的词义:把和氏璧完整无缺地归还赵国。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把握变化。 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 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例如:“他借到

3、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 来。”“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引导学生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 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3、借助前后文决定取舍、借助前后文决定取舍选准义项。选准义项。 有些词有多种义项,在文章中究竟取何种解释,就地“借助”前后文,把词义与具体的语 言挂上号,要注重让学生有一个根据查字(词)典得到了多种义项,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对照 文章,恰当选择的思维过程,并注重培养学生把选择的词义,放到句子中检查是否合适的学 习习惯。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复习要求: 领会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复

4、习提示: 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句子作用 的分析,对作者用意的解说。 主要方法有: 1、通过注释疏导理解句意。、通过注释疏导理解句意。 对造成阅读障碍的词语,教师要加以必要的注释疏导,帮助学生扫除障碍。如草原 写小丘之绿,“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学生不理解“渲染”与“墨 线勾勒”的意思, 只要启发画过中国画的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 学生就明晓句意了。 对难在 “物” 上的句子,可用这种方法。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 关键词语,显然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关键与否

5、,并不取决于是否 属于生字新词, 而是看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地位。 抓关键词语有 “扣词法”、 “推敲法”、 “删 减法”等,如为人民服务中有一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只要理解 了“固”或“于”这句的含义也就掌握了。 3、借助句法知识理解句意。、借助句法知识理解句意。 博思特教育 中小学生辅导专家 2 有的句子比较复杂,可以指导学生先把构句间架勾勒出来,用缩句的方法去理解;有的 句子用了修辞手法,要分析修饰成分,找出表达的重点;有的句子是复句,要理清逻辑联系 准确体会。如桂林山水中有一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受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 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

6、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它 的间架简单:“漓江水静,漓江水清,漓江水绿”,针对它的修饰成分加以分析,就能明白这 句话描绘了一幅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赞叹不已的思想感情。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一定的语句有其固定的句法意义, 但一旦依附于具体的语言活动后, 就产生了生动的情 境意义,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因此,理解句意应瞻前顾后,综观上下,这 既是理解句意较普遍的方法, 也应看作理解句意最基本的原则。 具体的说就是联系文章的中 心,作者的意图,联系人物的品格,事件的意义,景物的特点来理解。例如卖火柴的小女 孩写;“他们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

7、,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 的地方去了。”表面看来,这句话没有什么不好懂,但真正的含义需要联系上下文分析事件 发生的环境,领悟文章中心的基础上方能理解把握。 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阅读复习阅读复习 2【理解段落的方法】【理解段落的方法】 复习要求: 掌握读懂(理解)段落的方法。 1、首先谈谈分段。、首先谈谈分段。 我们认为复习分段要有成效,必须在三方面着力。 总结规律性的知识,掌握分段依据。 从文章本身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考察,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有助于学生以理性指导分段, 举一反三。这些规律性知识包括显隐两个层面。 第一,文章中出现分段的标识。比如时间的推移,

8、空间的转换,人物的出没等;在横式 结构的文章中总结句、 小结句、 过渡句等。 这些标识是文章内部的逻辑结构在文字上的表现, 可作为分段的参考。 第二,文章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这是主要的。以小学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 1、顺承式。 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2、并列式。 在一段话中,分别写几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存在的。 3、总分式。 先总述后分述或先概括叙述后具体叙述, 也包括先总述再分述最后总结以及先分述再总 结。 4、转折式。 全段分两部分,前后两部分意思转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转折词分开。 5、因果式。 按照事物的原因、结果的关系

9、表达意思的自然段,叫因果式小段。包括先因后果和先果 后因两种情况。 二、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二、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 划分文章段落,可以参考上述分层的几种方法外,段落大意的概括,还可以采取以下方 博思特教育 中小学生辅导专家 3 法:找中心句(有的在段首,即总起句;有的在段尾,即总结句;也有的在中间议论部分或人物 语言中)。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概括。 掌握可行性的方法,学会分段和归纳段意的技巧。 在分段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整体分割法。所谓整体分割,就是在大致概括全文主要内 容的基础上,利用文章结构的规律性知识,研究一下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把全

10、文分成 几个阶段或几个方面。 此外,分段方法还有“重点突破”和“相邻合并”两种。重点突破就是先看课文重点写什么, 找出重点段的起讫点,然后再照顾其前后写什么,可分几段,前面谈到的点面关系、主次关 系等可以用这种方法;相邻合并,就是在概括自然段段意的基础上,把描写说明同一方面的 邻近的自然段归并成结构段,顺承等关系的文章可以用这种方法分段。 分段复习还应包括概括段意的方法的复习。 分段与概括段落大意, 前者是由整体到部分 的分析,后者则是由部分到整体的归纳,可以看作是一个理解课文的过程。从语言表达的训 练看,概括段意的方法有: 组合法。即先概括结构段所属各自然段或各层的主要内容,然后将它们加以组

11、合, 归纳成结构段的段意。 扩展法。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加以必要的扩展,形成段意。 摘句法。直接从这段中找出一个句子作为段意,这句子往往是总起句、关键句、 警句、结束句等,一般说,从段首摘总起句,从段中摘关键句、警句,从段末摘结束句。 连串法。划出这段中的重点词语自己加上几个词,把它连起来成为一句话。在此 基础上,再练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在复习归纳段意的过程中重要在于思维训练, 真正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和掌握概括段意的 要求和步骤。 2、概括段意的要求:、概括段意的要求: 要从内容角度概括,而不要从思想角度概括。即不能写成这一段说明了什么。 不要写成提纲式。如“原因、经过、结果”。 应该是完整的陈

12、述句,不能是词组或疑问句。 3、概括段意的步骤:、概括段意的步骤: 初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细读各段,对自然段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与中心有关的内容,运用归纳段意的方 法归纳段意。 再读全文,整体思考,进行修改使之准确、通顺。 教给学生的思维方法: 取舍法。即学生抓住主要的,舍弃次要的归纳段意。 归并法。指低一级的概念归并成高一级的概念,形成逻辑意义上的归纳。 4、施以灵活性的处理,促进学生阅读的个性发展。、施以灵活性的处理,促进学生阅读的个性发展。 即使如上所说都有所重视,还不等于就能成功地掌握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复习中要 注意因文而异,因人而异,灵活处理,以求实效。具体说来就需

13、要: 因文而异,调用学生平时的积累。 文章结构各种各样,学生的认识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复习中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段、归 纳段意,并说出自己的思考,然后交流,从而发现文中出现的显性分段的标识及段意表述, 能探索段落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有关规律性知识和方法。 因人而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表述方式。我们认为,只要恰如其分、言之有理,就应该 肯定,千万不要过分以标准答案来框死学生。例如 : 学生能抓住课题,运用联想、假设、推 博思特教育 中小学生辅导专家 4 理的方法探求文章的思路。只要基本上做到思维过程与文章思路相合拍,就应该肯定,不必 苛求 “到位”, 要允许学生在推测到

14、具体分段中经历一个由误到正, 由模糊到清晰的思维过程。 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阅读复习阅读复习 3 思想感情思想感情 复习要求: 知道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指什么, 能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部分, 通过抓文 章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分析题目等途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用准确、简洁的语 句进行个性化的表述。 复习提示: 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具体说是作者想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赞扬 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抒发什么感情,说明什么道理等等。如果我们体会出文章的思 想感情,就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 在复习指导中要注意两点: 1、指点迷津,引导体会。、指点迷津

15、,引导体会。 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相联系是思想感情表现的基本形态。 在复习中, 要自觉地随机地 揭示、总结这方面的写作规律,使学生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与文章体裁、类别、表现形 态的联系,显然有助于学生在复习训练中明确方向。 应该让学生了解:写人或记事的文章一般都是人的思想、品质、精神或事的情理;写景 状物的文章一般都是表达一种情感;寓言、童话一般都是说明一个道理等等。 应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表现的基本形态,比如,写景状物的游记,主要有两种 形式:一是纵式,所谓“移步换形”,如长城 、 草原 ,文中的每一部分都包括游踪(观察 点)、风貌、观感三个方面,思想感情必然集中包含在观感当中;另一

16、种是横式,所谓“分类 摹写”(如桂林山水),它总是离不开“总分”或“总分总”的结构形态,思想感情的语言标志 必然在“总”的部分。 2、明确要求,强调深入思考。、明确要求,强调深入思考。 3、总结方法,强调运用。、总结方法,强调运用。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 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抓住重点词句概括中心思想。 在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 还 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也就把 握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适当作些补充、修改 就能顺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些重点词句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过渡段中。如詹天佑开头一句詹天 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爱国、杰出正是全文的中心。 通过分析题目概括中心思想。 我们常说文章的题目是“文眼”,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我们分析题目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