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救济法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caoka****i456 文档编号:153133132 上传时间:2020-1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救济法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行政救济法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行政救济法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行政救济法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行政救济法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行政救济法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救济法教学大纲.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政救济法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3122034课程名称:行政救济法课程英文名称:Administrative Remedy Law授课对象:普通高校本科生学时数:32学分数:2执笔人:鲁鹏宇编写日期:2005年10月16日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对象和性质 行政救济法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开设的十四门主干课之外的选修课,主要针对基础法学方向的学生开设。二、课程目的主要目的是在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行政法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行政救济的基本原理、基本制度的构成以及法运作方式进行系统的分析和介绍,并结合大量的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门课程是对行政法与行政诉

2、讼法学课程的必要补充和升华。由于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的课时有限,不能对我国行政救济制度进行系统的介绍,所以通过本门课程的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行政救济制度的理论观点、法律思维方法以及制度改革方向等问题的深刻理解。四、教学的基本要求1、全面掌握行政救济制度的基本原理。2、全面掌握我国行政救济制度的基本构造。3、正确认识我国现行行政救济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4、通过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以及对法律的实际应用能力。五、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法学理论素质和法律运用能力。因此,不宜采用机械单调的教师讲授形式,而必须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批判和反思能力。六、推荐阅读书目1、崔卓兰主编:新编行政法学,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2、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3、张树义主编:行政法教学案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袁明圣主编:行政救济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5、方世荣主编:行政诉讼法案例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七、参考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3、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行政救济概述(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授课,使学生了解行政救济的概念与特征、行政救济的基本原理、形成原因以及行政救济的途径。教学内容第一节 行政救济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行政救济的理论基础第二章 行政救济的途径 考核要求了解:行政救济的概念与特征 理解:行政救济的理论基础掌

5、握:行政救济的途径 第二章 信访制度(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授课,使学生明确我国信访制度的现状以及信访制度的功能与作用,以及信访制度如何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相衔接的问题。教学内容第一节 信访制度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 信访制度的现状第三节 信访制度的法律性质及其改进考核要求了解:信访制度的概念和特征理解:行政救济的理论基础信访制度的现状掌握:信访制度的法律性质及其改进第三章 行政复议制度(6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明确行政复议的概念与特征,行政复议的原则与作用,行政复议参加人的范围,掌握行政复议的范围及管辖。 教学内容第一节 行政复议概述一、行政复议的概念与特征二、行政复议的原则和主要制度第二节

6、 我国行政复议法解读及其案例分析一、行政复议的当事人及其复议管辖二、行政复议的程序三、案例分析考核要求了解:行政复议的概念和特征理解:行政复议的原则和主要制度掌握:行政复议的具体法律运用第四章 行政诉讼概述(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行政诉讼制度的形成原因、发展历史,行政诉讼与司法审查的关系以及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特点。教学内容第一节 行政诉讼的概念与特征第二节 行政诉讼与司法审查的关系第三节 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性质考核要求了解: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征理解:行政诉讼与司法审查的关系掌握:行政复议的具体法律运用第五章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管辖 (4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人民法院受理

7、的行政案件的范围和不予受理的事项;掌握行政诉讼的管辖。 教学内容第一节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一、人民法院受理的事项二、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事项 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2抽象行政行为。 3内部行政行为。 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第二节 行政诉讼管辖 一、级别管辖二、地域管辖三、裁定管辖。 考核要求了解: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的涵义理解: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狭窄的原因掌握:行政诉讼的管辖法院如何确定第六章 行政诉讼参加人 (4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行政诉讼参加人、当事人的范围,掌握原告、被告、第三人及代理人的概念和特征。教学内容第一节 行政诉讼参加人概述一、行政诉讼参加人与行政

8、诉讼参与人的概念与范围 二、当事人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行政诉讼原告和被告一、原告的概念特征 二、被告的概念与特征第三节 案例分析考核要求了解:行政诉讼当事人的涵义理解:我国行政诉讼原告与被告的条件掌握:在具体案件中如何确定原被告第七章 行政诉讼证据(4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的分配,行政诉讼证据的类型、举证、质证、审查、采用规则等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 行政诉讼证据概述一、行政诉讼证据的特点与种类二、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第二节 行政诉讼证据的调取、收集与审查、采用规则一、行政诉讼证据的调取、收集和保全二、行政诉讼证据的审查、采用规则第三节 案例分析考核要求了解:行政诉讼证

9、据的特点与种类。理解:行政诉讼有关举证责任的分配及证据的调取、收集的相关规定的必要性。掌握: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调取、收集、审查、采用规则。第八章 行政诉讼的程序规则(4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采用案例教学方式,结合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讲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相关规定并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术。重点讲授行政诉讼的裁判。教学内容第一节 行政诉讼程序概述一、起诉与受理二、第一审程序三、第二审程序四、审判监督程序五、执行程序第二节 案例分析考核要求了解:我国行政诉讼的审理程序,与其他诉讼程序的衔接、以及我国行政诉讼程序的发展趋势等。理解:“参照规章”规定的必要性、执行程序的重要性。掌握:起诉条件,一、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的特点。第九章 行政赔偿(4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行政赔偿的概念和特征,行政赔偿的范围,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归责原则,掌握行政赔偿责任的例外,行政赔偿的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标准和方式,以及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改革方向。 教学内容第一节 行政赔偿概述一、行政赔偿的概念与特征 二、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三、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四、行政赔偿请求人的资格与范围 五、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六、行政赔偿的标准和方式第二节 案例分析考核要求了解:我国行政赔偿的基本制度理解: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改革思路。掌握:具体运用行政赔偿的法律规则。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