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训练 第6课-逍遥游(含答案)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53094 上传时间:2016-1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训练 第6课-逍遥游(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训练 第6课-逍遥游(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训练 第6课-逍遥游(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训练 第6课-逍遥游(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训练 第6课-逍遥游(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训练 第6课-逍遥游(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训练 第6课-逍遥游(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6*逍遥游(时间:60 分钟满分:60 分)一、基础知识(18 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3 分)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B此小大之辩也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C旬有五日而后反 小知不及大知D而御六气之辩 而征一国答案 项, “辩”通“辨” ,分辨; A 项, “冥”通“溟” ,海;“反”通“返” ,返回;C 项, “有”通“又” ;“反” 通“返” ,返回;“知”通 “智” ,智慧;D 项, “辩”通“变” ,变化;“而”通“耐” ,才能。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全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案 项分别为“全”

2、 “抬起 ”“考” “举例”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 分)A众人匹之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C虽然,犹有未树也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答案 项, “众人” ,古义为 “一般人” ;今义为“大家,许多人” 。B 项, “果然” ,古义为“很饱的样子” ;今义为“表示(假设) 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C 项, “虽然” ,古义为“虽然这样” ;今义为“转折关系连词,与可是、但是相呼应”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A而后乃今将图南 不过数仞而下B彼于致福者 水击三千里C适莽苍者 齐谐者,志怪者也D怒而飞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答案 项均为名词

3、作动词; B 项“致”为使动用法, “水”为名词用作状语;C 项均为形容词作名词;D 项均为形容词作动词。5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每空 1 分,共 6 分)(1),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3)故曰:至人无己,。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4)若夫乘天地之正,彼且恶乎待哉?答案(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神人无功圣人无名(4)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二、文本训练(课内)(15 分)阅读课文后两段,完成 69 题。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朝菌不知晦朔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B穷发之北,有冥海

4、者 发:毛,文中指草木。C绝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D此亦飞之至也 至:最高限度。答案绝:直上穿过。7宋荣子为什么要嗤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人?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他们不能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B他们不能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C他们有才智、有善行、有德行、有能力,但他们自鸣得意,和斥 一样所见甚小。D他们不值得夸耀而自我夸耀。答案自鸣得意,和斥 一样所见甚小”不对,宋荣子嗤笑他们不能“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8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朝菌,朝生暮死之菌;蟪蛄,即寒蝉。冥灵、大椿,都是长寿之木。B生命极短

5、促的朝菌、蟪蛄,它们一个活不到一天,一个活不到一年,与冥灵、大椿相比,何足道哉。C彭祖不过活了八百岁,他与冥灵、大椿比起来,不就如朝菌、蟪蛄同冥灵、大椿相比吗?他的寿命是很短的,而世间众人每每与他相比,不也太可悲了吗?D这两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一种既夸张又鲜明的印象,目的是论证“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一论点。答案目的是论证“小大之辩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3 分)译文:(2)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3 分)译文:答案(1)况且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奋勉,全社会的人都非

6、议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沮丧。(2)他在世上,没有拼命追求什么。虽然这样,还是有没树立起来的境界。三、类文阅读(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

7、,唯剑士也。 ”庄子曰:“诺。周善为剑。 ”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 ”庄子曰:“请治剑服。 ”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 ”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 ”庄子曰:“望之久矣。 ”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

8、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 ”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 ”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 ”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

9、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庄子 说剑 ,有删节)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谋:为谋划。B请治剑服 治:备办。C庄子入殿门不趋 趋:小步快走。D王乃校剑士七日 校:使 较量。答案,图谋。11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3 分)“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大王安坐定气

10、,剑事已毕奏矣。 ”A BC D答案“庄子当能”是别人的看法。句说的是庄子不接受贿赂。所说的陈述对象是“大王” 。故应选 D。1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D 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答案 项原文第三段“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说的是庄子的剑

11、。C 项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庶人之剑。D 项主旨是劝说赵文王要在其位谋其政,做君主应做的事情。13翻译句子(8 分)(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4 分)译文:(2)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4 分)译文:答案(1)听说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士的喜好。(2)现在大王有天子之位却喜好平民的剑,我私下认为大王看不起自己。【参考译文】从前赵文王喜欢剑术,剑士三千多人纷纷挤进门希望成为他的门客,在他面前,日夜搏击,每年死伤的多达 100 多人,赵文王仍然喜好这件事不厌倦。像这样三年,国家日益衰弱,各诸侯都图谋他的国家,太子悝很是担心他,招募左右的人

12、说:“哪个人能说服王制止那些剑士,赏赐他千金。 ”左右的人说:“庄子应当行。 ”太子就派人用千金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庄子和使者一同前往,见到太子说:“听说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士的喜好,假使我向上说服大王却违备了大王的意图,向下不敢面对太子,那么自身也受刑而死,我还能安心接受金子吗?假使我向上说服大王,向下敢面对太子,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太子说:“对。我们大王见到的,只有剑士了。 ”庄子说:“对,我擅长舞剑。 ”太子说:“现在您如果穿读书人的衣服来见大王,事一定不会成功。 ”庄子说:“请允许我准备剑士的服装。 ”准备剑士服装三天,才拜见太子。太子才和他去拜见赵文王。庄

13、子进殿门不小步快走,看见文王也不下拜。文王说:“你想拿什么教育我?”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欢剑,所以拿剑来见大王。 ”王说:“你的剑怎么能阻遏对手,战胜对方?”庄子说:“我的剑,十步杀一人,千里也不留下行迹。 ”王非常高兴,说:“天下无敌了。”庄子说:“舞剑的人,故意把破绽露出来,用小利引诱对手,然后击发,反而能占得先机。希望能够试一试。 ”王说:“您歇着吧,到馆舍等待命令。等安排好斗剑的场面再来请您。 ”王就让剑士较量七天,死伤的有六十多人,剩下五六个人,让他们捧剑到殿下,就召庄子。王说:“今天试着让那些剑士比剑。 ”庄子说:“我已经看很久了。 ”王说:“您抵御的武器,长短怎么样?”庄子说:

14、“我捧的这把就可以。然而我有三只剑,只等王用,请先说后试。 ”王说:“希望听您说三剑。 ”庄子说:“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 ”王说:“天子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的剑,用燕谿石城,齐岱做锋口,包容四方,囊括四季,按五行控制,凭奖惩决断,向上能砍断天上的浮云,向下能穿越大地。这把剑一使用,制服诸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侯,天下都臣服了。 ”文王茫然像失去自我一样,说:“诸侯的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的剑,把了解勇士和清廉的人作为锋口,向上顺应自然规律,向下顺应四时规律,切中百姓利益来使四乡百姓安定。这剑一用,四境之内,没有不诚心服从听从您的命令的。 ”王说:“平民的剑

15、怎么样?”庄子说:“平民的剑,像蓬乱着头发突出鬓角垂下的帽子,互相怒目而视却都说不出话,在前面互相搏击,向上斩颈项,向下杀肺肝,和斗鸡没什么区别,一早晨命就没了,没有办法用在国事上。现在大王有天子之位却喜好平民的剑,我私下认为大王看不起自己。 ”王就牵他走上宫殿,厨师送上食物,王围绕着坐席转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心坐下稳定心气,剑的事情已经陈述完了。 ”于是文王三个月不离开宫殿,剑士都穿剑服死在他们的住处。四、语言运用(10 分)14把下列句子组合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 分)逍遥游其实无形地拓展了我们的想象空间,告诉我们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也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也就是说人的这一生,有生之年小大之境应用起来完全不同,会带给你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生。因为真正的大与小,不仅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所以大与小呢,它绝不是一种文学化描写的境界,更多的时候它表现在生活中很多实用的规则里。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一个核心的命题,就是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