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创客教育及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索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53050348 上传时间:2020-11-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背景下创客教育及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互联网背景下创客教育及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互联网背景下创客教育及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互联网背景下创客教育及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互联网背景下创客教育及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联网背景下创客教育及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背景下创客教育及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索(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互联网 ”背景下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索 | 全文共11217字,建议阅读时长10分钟 | 本文由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杂志授权发布作者:曾明星、黄伟摘要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兴起和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新时代下创客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创客教育秉持开放创新的理念,而专业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播,两者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为高校的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各环节注入了新的容。通过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共享的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平台,搭建虚实融合的智慧活动空间,开发具有创新意义的创客课程,构建提升创新思维的智慧课堂,创客教育将创新、创造的理念逐渐渗透

2、到专业教育全过程,高校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实现了在教育思维、交流平台、教学空间、课程容、教学过程等五方面的全面融合。两者的融合实现了知识传播、知识创新、知识应用的无缝连接,形成了知识链的“传播、创新、应用”无限循环与价值创造的良性互动过程,从而能够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传统专业教育与人才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关键词:互联网+;创客教育;专业教育;融合路径一、问题提出当今,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许多行业开始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从而涌现出各种新产品、新产业与新服务,如“互联网+商品”产生了淘宝、京东和当当,“互联网+货币”催生了支付宝与余

3、额宝,“互联网+教育”则产生了MOOC、微课、翻转课堂、习本课堂、教育APP、电子书包和弹幕教学等(平和光等,2016)。2015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在创新创业、人工智能等11个领域制定了重点行动计划,“互联网+”从此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2016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将国务院有关“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重大战略对人才培养等工作的部署,作为加强教育信息化统筹部署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办公厅,2016)。可见,“互联网+”教育也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4、明确指出,要大力开展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教育部先后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项目,以促进创新、创业和各类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养(艳等,2014)。随着全球创客运动的发展,创客教育已成为促进“互联网+”教育变革的路径之一(万昆等,2016),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创客教育,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大学、大学等相继创建了创客空间(黄兆信等,2015),其中,清华大学的创客空间有约1.65万平方米,面积属全球高校之最(许路阳,2015)。美国创客教育已纳入其国民教育体系,正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研究与实施体系。如何将创客教育有效地融入专业教育,已

5、成为欧美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黄兆信等,2013)。创客教育秉承“开放、分享、实践、创新和探究”的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根本目标的新型教育模式(现民等,2015)。这种新型的教育决定了创客教育和专业教育是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关系(黄茂,2010)。创客教育是专业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且必须要有完善的专业教育体系做支撑。我国创客教育起步晚且发展滞后,与专业教育在教学环境、课程、课堂教学、教育实践等方面严重脱节(秀丽,2012),游离于专业教育体系之外(奎庆等,2014),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与创业能力。而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如何互动发展

6、,尤其是利用“互联网+”的发展机遇,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同时融入创新创业的理念、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成为既懂专业知识又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二、“互联网+”背景下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理论基础与涵国家将“互联网+”解释为“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国务院,2015)。“互联网+”具有创新驱动、跨界融合、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等特征(马化腾,2015),其实质是关系及其智能化连接方式,

7、是对互联网的智能要素与工艺要素的重新认识和界定(丽等,2016)。不但注重技术要素,还注重开放、协作、分享、跨界等互联网思维,把独立平行的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互连通、渗透与融合,把互联网作为创新要素融入各行业的变革之中。简言之,“互联网+”是把互联网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跨界融合和应用,重新解构传统的组织结构、社会结构与关系结构,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Siemens)于2005年在教学技术与远程学习等国际学刊发表了“Connectivism”系列研究成果,其思想体系为“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该理论试图从联结的角度把学习定位为一种“网络联结和网

8、络创造物”。西蒙斯指出学习不再是个人的化活动,而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Siemens,2005),承认学习的显性与隐性、直接与间接、部与外部、刺激与反应特性,揭示了“关系中学”与“分布式认知”的学习理念。面对信息大爆炸和知识碎片化,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与外界发生联系,这将促进人们的认知由个体转变为分布式。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为“互联网+”教育的创新及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了认识论基础。“互联网+”教育不仅将设计者、教师、学生和学习资源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关注汇聚、联结、跨界、协同、共享和共赢等要素,更加关注知识迁移和知识创造。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强调知识

9、学习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联结与整合,运用互联网平台构建数字化、智慧化学习情境,增强教与学的互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有学者探讨了美国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问题,认为美国在“官产学”三重螺旋理论的指导下,为了满足消费需求与市场偏好,大力推进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黄兆信等,2013)。二者融合作为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为美国考夫曼基金会所推崇并加以倡导(鸿涛等,2012)。这种融合不仅包含创业类课程的普遍开设,也包含创业管理专业的设立,形成了一个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黄兆信等,2013)。我国学者对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并且从如何融

10、合等角度阐述了其涵。黄茂(2010)等认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指将创业教育的理念和理论渗透到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提高创业能力与素质;艳等(2014)强调应将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但实践学生创业仅占全部毕业生的一小部分,2015年我国大学生创业或参与创业的总人数仅占全部毕业生的5.65%(王林,2015),绝大部分学生是毕业以后选择就业。需要强调的是,创客教育与创业教育虽有相似之处,但还有一定差异,创客教育不但包含以培养创业能力与创业精神为目的的创业教育,还包含以创新创造能力提升为旨归

11、的创新教育。因此,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不能完全等同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目前学界对于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笔者基于联通主义理论尝试提出“互联网+”视域下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概念,即秉承“互联网+”教育理念,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构建智能化、感知化、物联化、情景化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创建“人人性、开源性、趣味性、共创性、体验性、艺术性、线上线下融合性”的学习场景,打通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界限,将二者联通、融合到一种教学式中,最终目的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既懂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三、“互联网+”背景下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模型

12、如下图所示,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一般可分为创意形成、详细设计、原型制作、试制生产和产品销售等五个阶段(曾明星等,2016),这五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分别由产品开发、设计、工程、生产与市场等五个部门来完成(浩义,2010),这些部门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技术创新组织系统。在各个创新阶段之间、创新部门之间及部门部存在知识、信息的流动和相互作用,形成企业间知识链和企业知识链(陆小成,2009)。知识在企业系统外知识链中经历知识传播、知识创新、知识应用等过程并无限循环,不断实现知识的创造与价值增值(王建刚,2011)。高校创客教育体系类似于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创客(教育)空间主要为学生创造一个与真实企业创新过程高度相

13、似的实践环境,既是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坊,又是一个学生学习与训练、知识转化与化的场所。高校或高校教师好比是一个知识库,学生处在高校知识链节点上,通过高校部知识链与外部知识链获取知识。传统专业教育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将教育囿于“象牙塔”之,孤立于外部世界的变化,常常和知识创新与知识应用脱节。而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为培养目标的创客教育,将知识传播环节有效延伸至知识创新与知识应用环节。专业教育与创客教育的有机融合,将知识传播、知识创新与应用无缝连接,形成知识链的“传播、创新、应用”无限循环与价值创造良性过程。专业教育与创客教育的融合程度决定了知识链“传播、创新、应用”循环的有效性或学生

14、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而二者融合的程度又取决于推动其融合的力量(简称“融合力”)。在“互联网+”背后,实际上是基于互联网思维、借助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专业教育的重新审视与改造(小烈,2016)。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VR/AR、人工智能、移动互联、Web2.0、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不断被运用到教育领域,将对传统的专业教育进行提升改造。互联网思维与现代信息技术将推动思维融合、平台融合、空间融合、容融合、过程融合,形成强大的融合力量,促进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双向联通、渗透,并整合为一种教学式,形成推进知识链“传播、创新、应用”的力量。四、“互联网+”背景下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通过运用互联网思维

15、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共享的互动平台、创客空间、创客课程、智慧课堂,将创客教育理念渗透到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实现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在思维、平台、空间、容、过程等方面的全面融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意识与能力。1.思维融合路径:秉承用户思维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首先表现为教育理念和思维的融合,即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容、方法、手段与模式的创新。互联网思维最核心的要素是用户思维,在各个环节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即在产品设计的初期,精准定位,主动站在用户的立场上,围绕用户进行开发与改进,追求用户体验至上。在“互联网+”时代,运用“以用户为中心”的

16、思维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在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促进创客教育和素质教育、专业教育的联通与融合。一是秉承“互联网+教育”顶层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重构具有创客教育涵的专业教育教学新结构和新生态。真正把学生作为服务对象,有效捕捉和满足他们的个体差异和多样化学习需求,从传统专业教育的“传授式”转为“学习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学习服务与创客导师服务。二是“以学生为中心”重塑师生角色,构建开放、共享的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新体系。传统专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封闭的,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控制着课堂,扮演着权威角色;而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只能从教师、教材那里获取知识。而“互联网+”技术为知识的获取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通道,每个人都成为一个独立的信息源,获取知识的通道变得多元、平等、开放,呈现去中心化的趋势。教师的知识量并不必然多于学生,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师生双方共同认知、加工教学客体(教学信息材料)(忠华等,2015)。教师与学生的界限变得模糊,教师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