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53036992 上传时间:2020-11-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 、百家争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

2、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重点 掌握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难点 如何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复习并导入】从孔子引入。让学生谈谈对孔子的了解,教师补充材料。 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东方文化的主干,与西方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儒家文化闪烁着智慧的人生哲理不仅贯穿中国文化,同样也传播到西方国家,并对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讲授新课】一、百家争鸣 1、概念:所谓诸子百家,是对先秦至汉代初期各学派的总称,“百家”是虚指,形容学派之多,习惯上指“九流十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法、墨四家。“争鸣

3、”说的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主要是在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的不同。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特征:思想自由,思想家富有创新精神。流派纷呈,学术活跃,形成“百家争鸣”。3、原因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政治:战乱纷争的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经济: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人才: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知识分子:“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受到诸侯国同统治者重用。各国统治者争霸的需要。 4、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 具体学派及代表人物: (一)儒家学派及代表人物:1、孔子创

4、始人 地位:教主(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家+教育家 与政治思想活动探究1: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什么是仁?)材料二、“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怎样实现仁?什么是礼?)克己复礼”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仁在政治上的推行) 材料四 敬鬼神而远之。(实际上也是民本思想)评价:a、包括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包含民本思想,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具有一定的进步性;b、对我国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观和伦理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奠基作用c、“爱人”但是有阶级性的。活动探究2:阅读下列材

5、料:子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据材料,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孔子“仁”的思想有何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儒家文化?参考答案:主要内容:谦慎、宽容、守信、灵敏、宽厚。主要目的:协调社会人际关系,促进人类自身发展。在当今社会,儒学思想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及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都有积极意义。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瑰宝,我们要吸其精华为今所有,并将其发扬光大。“礼”的学说:实质:维护奴隶制的等级秩序(维护奴隶制的

6、统治秩序)。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B、教育方面:教育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使平民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扩大了教育的范围创办私学:打破了由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学在官府”的局面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和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培养目标: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礼、乐、射、御、书、数C、整理文献:孔子:诗经书经礼乐易和春秋+弟子编纂的论语思考:孔子思想有哪些积极、消极的影响?孔子死后为什么会被神化,从凡人变成圣人?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封建

7、秩序。 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自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 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社会动乱时,孔子首当其冲受到批判。2、孟子继承发展生平及地位: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在儒家学派中的地位很高,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称儒家思想为“孔孟之道”。孟子和其弟子的言论后来被汇编整理成孟子一书,成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四书”之一。思想主张A、政治主张: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从而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B、伦理

8、观:性善论,主张通过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3、荀子丰富完善 生平: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他50岁到齐国游学,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祭酒”。 主张:A、天人关系:他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B、政治思想:学习的最高的目标是把握“礼”。C、伦理观:性恶论,认为可以通过“法治”和“礼义”使人变成君子,把普通人变成圣人。评价:A、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法家和道家)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使其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时期成为“显学”。B、朴素的唯物主义为后人的认知产生一定影响。 荀子

9、杂取百家,与孔孟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为什么一般还是把他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讲析:荀子思想的核心是“礼”,他基本上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但他的学说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道家:老庄之学 1道家学派的整体特点 老子与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2道学的奠基:老子(1)生平:春秋时期楚国人,曾经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负责征集和收藏文化典籍。孔子曾经专门向老子请教过有关“礼”方面的知识。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

10、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思想通过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流传下来。(2)基本思想主张:A、万物起源和演变:“道”。B、朴素的辨证法思想;C、消极悲观的态度。问题探究: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3道学的形成庄子 (1)生平: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2)基本思想主张: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三)法家思想1法家的出现及其在各国推行的变法 (自主阅读)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在这样的时代形势下,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法家政治家和思

11、想家。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重要特点。 战国前期的法家人物纷纷在各国推行了变法运动。主要有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商鞅在秦国的变法、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等,其中商鞅变法最为有名。 A、李悝变法的主要措施 B、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2、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 战国时期法家的不同流派: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重“法”、重“术”(人主驾驭群臣的统治之术)、重“势”(人主的权势)的不同学派。 重难疑点解析:法家的“法“术”“势”的理解。“法”是公布于众的法令、法规、法律,是臣民必须遵守的。“术”是君主驾驭群臣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以才能授予官职,要求做官的言行一致

12、,恪尽职守。君主用这样的要求来考察官吏,不称职的废黜,称职的、有能力的奖励和提升。 “势”主要是指“权重住尊”的权势、威势。韩非等认为只有大权在握,有了权势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有了权势也要造势,形成威严、威势。秦始皇为自己正名,后世皇帝都要人们喊万岁、万万岁,等等,都是要造势。韩非的思想主张: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韩非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哲学方面。 3影响:法家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对秦始皇统一全国和秦朝的治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但秦朝的短暂而亡,也暴露

13、了其局限性。两汉以后,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4) 墨家的主张1墨家的风气:组织纪律严密;刻苦俭朴和自我牺牲;讲求实际功利2墨家的基本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这些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3墨家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的贡献(自主阅读) (1)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他提出判别知识的三条标准这就是有名的“三表法”。 (2)墨子提出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 4“墨辩”学派及墨家学派的湮灭 墨子死后,他的一些弟子专门探讨逻辑学,历史上称之为“墨辩

14、”学派,也称后期墨学。汉代以后,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传了。三影响 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课堂小结】 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革,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教育

15、、孟子和韩非在治国方面的哪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革? 有教无类;民贵君轻;以法为本【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二、儒学的兴起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重点 理解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难点 “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教法 问题探究法 学法 自主学习、讨论、探究法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